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全面解讀虛擬貼紙:從風靡日本到席捲全球

貼紙玩偶




貼紙玩偶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The Next Web上周五撰文稱,由於信息服務Line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借助虛擬貼紙賺取了不菲的收益,虛擬貼紙也逐漸風靡全球,連很多歐美社交網絡公司都在積極融入這一趨勢。

  以下為文章全文:

  日本移動信息公司Line今年5月公布的一項數據舉世震驚:該公司2013年第一季度銷售的虛擬貼紙達到1700萬美元。去年,貼紙在西方還無人知曉,但如今,除了大批的亞洲應用外,Path、Facebook和Viber也都可以找到這種表情豐富的卡通形象。

  什麼是貼紙?人們為什麼買貼紙?

  貼紙是大量的表情符號,主要用在即時通信(IM)聊天中。這類產品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可以表達情感,而且比文本更加生動,在亞洲市場尤其受歡迎。貼紙通常成批推出,多數都可以免費下載和使用,但有些服務會對優質貼紙收取1至2美元不等的費用──這些貼紙可能是針對品牌、產品或活動推出的限量定制版。

  一旦下載或購買,貼紙便可以作為選項出現在文本框中,只要點擊便可發送出去。以下就是我在Line中使用貼紙的效果,這款應用可以提供免費的通話和文本通信,號稱擁有超過250張貼紙。

Line中使用貼紙的效果

Line中使用貼紙的效果

  如果你不熟悉Line等移動信息應用──該產品已經擁有超過1.5億注冊用戶,多數都位於亞洲──那麼你首次使用貼紙可能是在Facebook。該公司最近也在網頁中增加了這種功能,而且已經向移動版推廣。你可以在iOS和Android版的Facebook Messenger應用中找到貼紙的身影,也可以在網頁版Facebook或常規Facebook應用里發送信息時看到這一選項。

  Facebook是這樣描述貼紙的:“貼紙與表情符號不同,它們通過個性化的手法詳細描繪了各種角色。發送貼紙可以與好友分享你的感受。”

  Facebook早期提供的貼紙數量相對較小,但已經包含一些獨特內容,例如一組專屬於馬克‧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愛犬Beast的貼紙。下圖左邊就是幾張Beast的貼紙,右邊則是Beast自己的Facebook主頁:



Beast的Facebook主頁

Beast的Facebook主頁
  誕生之初

  貼紙起源於2011年剛剛經歷過海嘯的日本,彼時,韓國互聯網巨頭Naver開始為日本市場開發Line。該公司使用基於數據網絡的通話和文本信息,由於自然災害對該國的通信網絡造成了衝擊,因此這種內容的效果好於常規通話和文本信息。

  Naver並未專注於韓國市場,因為他們認為那里的挑戰太大,主要是因為Kakao Talk已經占據主導,後者號稱在韓國智能手機用戶中的普及率已經超過90%。

  Line首先開拓了表情符號領域,它在日本的崛起──它在那里的使用量超過Facebook、Twitter和其他社交網絡──幫助貼紙成為用戶的通信工具和企業的盈利業務。

  貼紙混合了卡通和表情符號這兩大在日本十分流行的元素,然後將其融合起來,為日本智能手機用戶提供了相互交流情感和感受的新渠道,而且多少帶有一些搞怪的意味。除此之外,貼紙還具有一定的收藏功能。

  另外,最關鍵的在於,使用貼紙還能節約時間,不必非得逐一輸入文本,從而實現了更加簡單快捷的交流。貼紙不僅極具表現力,而且節約時間,特別是考慮到日文的輸入較為繁瑣。

圖為Line貼紙示例

圖為Line貼紙示例

  目前還不清楚表情符號是否推動了Line在日本市場初期的成功,但該應用的下載量以及Line貼紙中的角色都在快速增長,後者甚至成為了廣受追捧的對象。

  今天,布朗熊和康妮兔(見上圖)等Line貼紙形象甚至可能像《憤怒的小鳥》一樣,在特許經營領域大放異彩。佩珀代因大學商學院如此解釋道:“作為一項營銷戰略,Line的貼紙形象如今已經在日本隨處可見。毛絨玩具、圖書、文具、扭蛋玩具、電視動漫、店內廣告和戶外廣告,你隨時隨地都能看到它們。就連名人也都加入其中。只要花1.99美元,你就可以買到韓國著名歌手鳥叔的Line貼紙,描繪了他的主打歌《江南Style》和著名的騎馬舞。”

圖為Line貼紙形像玩偶

圖為Line貼紙形象玩偶
  走向世界

  Line表示,該公司2013年第一季度5800萬美元的總營收中,有80%來自日本。該公司並未單獨披露其他地區的營收或貼紙銷售額,但估計大多數日本以外的貼紙營收都源自亞洲。

  這可能源於其他亞洲地區與日本在文化上的相似性,但貼紙仍有可能被歐美和其他地區的相當一部分用戶使用,甚至購買。《華爾街日報》最近的一篇報道表明,貼紙的使用已經成為一股全球風潮,而Facebook最近推出貼紙顯然可以幫助這類內容贏得亞洲之外的用戶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於其他信息應用,Line的營收非常出色。其他公司要麼沒有開始商業化,還處於早期探索階段,要麼採用了低阻力/低營收的模式。例如,WhatsApp只會針對每個用戶收取1美元的訂閱費。)

圖為Line 2013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第四季度業績對比

圖為Line 2013年第一季度和2012年第四季度業績對比

  貼紙不只是可愛的玩具,還成為了一種戰略。

  泰國和中國台灣都已經發展成為Line的兩個最重要的國際市場,因為那里的用戶發現貼紙可以幫助他們節省信息編輯時間──非英語字符使用智能手機輸入的難度較大。盡管中國大陸的微信和韓國的Kakao Talk也已經在這兩個市場投放了廣告,展開大舉推廣,但Line已經在這兩個地區獲得了市場領先地位。

  Facebook在信息服務中使用“拇指向上”圖標時,也是希望用貼紙來節約時間,目的讓用戶只需點擊“Like”按鈕便可實現對某個內容的認可。不用再逐一輸入“OK”、“懂了”、“是的”等內容,只需使用貼紙即可完成。

圖為Facebook的“拇指向上”圖標應用實例

圖為Facebook的“拇指向上”圖標應用實例

  盡管已經在亞洲獲得成功,但貼紙在西方的吸引力卻有所不同,因為羅馬字符在智能手機上可以獲得更好的支持,所以表情符號和卡通文化的流行度相對較低。

  由於Line、Kakao Talk和微信都處於國際化初期,因為此現在還無法知道他們以及他們的貼紙是否能夠獲得亞洲之外用戶的認可。

  但除了Facebook外,還有其他非亞洲企業在拓展這一領域。盡管主要市場在美國,但私密社交網絡Path今年3月還是新增了貼紙和信息功能,並且已經在亞洲取得進展。

  Line的貼紙更具連環畫風格,Path的方法則更加高端,也更具設計感。該公司的貼紙是從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那里選出的“獨特作品”,而且通過Path獨家呈現,但依然會保留表情符號的風格。

  該公司從未披露過營收細節,但卻曾經對科技博客TechCrunch表示,推出貼紙後24小時內賺到的錢比之前的任何一款產品都多。由於缺乏各個地區的營收數據,因此無法判斷這種高速增長源自增長迅猛且十分狂熱的少數亞洲用戶,還是因為美國用戶的捧場。

圖為Path貼紙示例

圖為Path貼紙示例
  商業模式

  貼紙只是Line、Kakao Talk和其他服務的收入來源之一,他們還可以通過應用內遊戲、其他虛擬項目和企業賬號創收。而具體到貼紙,盈利方法也不止一種。

  很多貼紙都可以免費使用,或者免費試用一段時間,之後便需要付費。融合了品牌或名人的貼紙極有可能需要付費,因為這類內容已經對消費者形成了吸引,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包括Facebook和Hike in India在內的很多服務,最初推出貼紙是都免費提供,可一旦用戶開始使用這些貼紙,並且具備了可以收費的獨特內容後,便有可能推出付費版本。

  Line用戶還可以為好友購買貼紙,有可能是為了某些特殊活動,也有可能是為了表達好意。交易則需要借助該服務的虛擬貨幣來完成──Kakao Talk等服務也都使用這種模式──但由於違反了蘋果公司的服務條款,Line最近從iOS應用中刪除了送禮功能。

  Line不只是一款移動聊天應用,還已經成長為一個平台,該公司的很多貼紙形象都已經出現在社交遊戲和關聯應用中(例如Line Camera,這款應用可以在照片中添加布朗熊和康妮兔等形象),使得該公司的品牌和平台之間有了更加緊密的聯系。

  Line還實行雙向收費策略,除了通過向用戶出售貼紙創收外,還會向有意推出自己貼紙的企業收取費用。對於那些希望借此宣傳自身品牌的公司而言,這項業務頗具吸引力,這可以幫助他們拓展新的平台,探索新的品牌宣傳方式。

  根據Line台灣分公司的數據,如果某家企業要推出8個貼紙,下載時間為1個月,則需要支付100萬元新台幣(約合3.5萬美元)。用戶最多可以使用6個月,之後便會自動消失。目前還不清楚這筆費用是否包括貼紙的設計和開發費用,但這只是入門價,很多公司實際支付的價格遠高於此。

  如今,貼紙具備很多用途,可以宣傳電影、音樂專輯、飲料、機票等各種商品。開發一套貼紙顯然可以對既有的廣告和營銷平台形成有趣的補充,但很多西方公司尚未涉足這一領域。

  貼紙還可以推動特許商品的銷售和信息服務的知名度。如之前所說,Line的特許經營業務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收益。該公司的貼紙形象已經融入到動畫片、電視廣告、服裝和毛絨玩具中。這都有助於提升Line的品牌認知度,並提供額外的利潤來源。

  未來前景

  雖然Line在財務和品牌上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於貼紙,但其他企業卻無法輕易模仿Line、Path、Kako Talk等公司的方式。用戶粘性和獨特的內容是推動貼紙迅速發展的兩大關鍵因素。

  貼紙無疑更受新用戶的歡迎,但它能否衝出日本還有待觀察,亞洲其他地區的用戶是否願意通過購買貼紙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感受同樣無法確定。

  當然,Facebook可能成為這一趨勢的晴雨表。該公司從來都不以反應迅速著稱──由於風格較為保守,因此該公司會在某項功能走上正軌後進行模仿──但如果它開始銷售貼紙包,就表明用戶已經做好了付費的准備。而由於Facebook在全球擁有10億月活躍用戶,因此這也將表明該趨勢可能在亞洲之外的地區蔚然成風。

  貼紙最初在亞洲的幾款信息服務中流行,但隨著這些服務逐漸向全球擴張,加之亞洲企業的商業模式受到更多關注,我們可以相見,貼紙將與笑臉圖標一樣,成為信息服務的代名詞。(思遠)

 



.全面解讀虛擬貼紙:從風靡日本到席捲全球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_9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