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工程師們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Readwrite發表署名丹‧林奇(Dan Lynch)的文章稱,與前輩工程師從事宇宙飛船研究等偉業相比,當今工程師更多在做開發打車應用等複製別人創意的工作。文章呼籲,數字時代的工程師應該從事真正能夠改變世界的工作,讓人們今後的數字生活不再需要工程師充當數字聯絡員。
當今世界,滿懷夢想、希望改變世界的人不在少數,但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需要其他人或事物來幫助他們實現抱負。在當今數字世界里,幫助他們完成夢想的“外力”通常是工程師。
但是,工程師和創業者都很清楚,擺在高技術人才面前的機會非常之多,很多時候他們會疲於應付。當一個工程師被迫選擇項目時,很容易產生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感覺,或者感覺正做的只不過是在執行別人的創意而已。
前一輩工程師們完成了建造帝國大廈,或把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送上藍天等偉業。而如今,我們的大多數工程師卻被用來複製別人的創意,譬如開發共享打車類應用。
如果你是一個工程師,你不可以接受任何僱主的使喚,但你可以在工作過程中做出顯著不同。這聽起來可能有些陳詞濫調,但它的確反映了那句古老的諺語,“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代工程師可以通過創建全新的、人人可用的網絡平台,來改變世界。一句話,為普通人創建網絡平台。
隨著數字生活越來越普及,我們需要幫助普通人也享受數字時代帶來的不一樣的生活意義。雖然社交網絡、博客網站和微博服務讓非技術人員也嘗試了身為網絡一員的滋味,體驗了活躍在網絡的快感,但這些體驗只代表了人們需要的眾多體驗中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這不僅是數字時代個人面臨的問題,也是很多業務對數字網絡有強烈依賴的公司面臨的問題。隨著科技的進步,個人和公司進入數字生活的壁壘會越來越高。對公司來說,光有創意還不行,還必須擁有能夠駕馭數字技術的訣竅。
但是,期望企業家自己創建用戶界面異常複雜的網絡應用非常不現實,這好比你要求亨德里克斯(美國音樂人兼創作歌手,被公認為是流行音樂史中最重要的電吉他演奏者)去製作吉他。
因此,對大多數個人以及100%的公司來說,唯一的選擇是雇傭一個專業工程師作為數字聯絡員,不過這是一個橫亙在體驗和網絡真正能力之間的巨大障礙。
過分依賴工程師還可能帶來其它缺點。在現有工作流程中另外加入一層操作,可能會帶來工作實施和信息傳遞的失真。這不難理解,依賴別人來轉述你的想法總會發生偏差。
創造編碼工具,而非親自編碼
怎麼解決這一問題,讓有想法的人能夠及時將設想落實到實處呢?為此我們需要最大程度縮短想法與行動之間的距離。換句話說,我們需要這樣一類工具,任何技術背景的人使用它都可以直接在網絡上構建並處理數字對象,而不需要通過一個中間人來代勞。
在數字時代,這些工具通常以網站形式呈現,擁有簡單的交互式網絡體驗,通過簡單的觸摸就能實現對象的創建和修改。工程師應該致力於創建“幫助人們自助”的工具。換句話說,工程師必須問自己,“我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存在與否)‘無關緊要’?”
答案就存在於當今融合的網絡技術裡面。工程師需要在當前網絡創建標準與下一代交互界面之間搭建橋樑,讓以後的網絡界面將不由開發者決定和創建。
要實現這一願景,最好從人們已經理解和熟悉的行為開始,使他們無需做太大改變就能適應。在這裏,不妨把網絡想像成鍵盤輸入文字的過程:所見即所得。通過開發提供高度抽像化能力的平台,我們可以幫助非技術人員自由表達他們的想法,而無需擔心實現這些想法所需要的技術層面的東西。
這個“縮短鴻溝”的理念與微軟和 Apple 公司早年在個人計算領域的努力類似。在Mac OS和Windows等圖形化操作界面推出之前,人們只能通過字符命令來操控計算設備。讓我們把網絡開發的過程簡化成像訪問個人計算設備那樣簡易,使人們無需編碼就能實現自己的想法。
通過開發這樣的平台,工程師將解決非技術人員與網絡開發間的“技術鴻溝”問題,讓他們自己的工作職位變得”無關緊要“(無需再做技術轉換的中間人)。
不過這樣也會產生一個悖論:為什麼會有人願意把自己變得“無關緊要”呢?這個問題又回到了工程師本身的職責問題,即他們不可能做太多的事。而且,如果工程師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花在解決根本問題上(而不是充當數字聯絡員),那麼他們對公司和個人的幫助只會更大。
現如今,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工程師正是能夠創建一種方式讓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網絡強大能力的那一類人。未來,企業家們將無需雇傭開發者來手動創建數字服務或打造數字體驗,而只需借助一些工具。讓我們一起期待工程師變得”無關緊要“的那一天,並讓他們回去從事研究宇宙飛船之類的工作。(朱飛)
.工程師創新目標:把自己變得「無關緊要」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_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