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試用了Pebble智能手錶,感覺不會再愛了






Pebble智能手錶能夠與iPhone等手機同步,顯示來電、短信、社交網絡提醒等信息

  2011年,人人都在談智能手機;2012年,人人都在談平板電腦;2013年,輪到可穿戴智能設備了。

  除了出身名門的 Google 智能眼鏡Google Glass外,草根階層的Pebble智能手錶也備受關注。這隻腕表配備了電子墨水屏,能夠通過藍牙與智能手機同步,隨時顯示來電、短信、電子郵件和日程安排等信息。

  它是美國眾籌平台Kickstarter的明星項目,初始融資額達1000萬美元,後期又吸收了風投的1500萬美元資金。它的預訂量高達27萬塊,本月初在美國 BESTBUY 開售,幾萬塊現貨被一掃而空。

  《福布斯》雜誌的凱莉‧克雷(Kelly Clay)也買了一塊,但在不到一週後,她就把Pebble打入冷宮,並感覺“心累不愛”。

  來看看她是怎麼說的:

  淩晨四點,我新買的Pebble智能手錶又開始作死一般地震動起來,把我從熟睡中叫醒。

  這讓我很不爽,因為我至少要再睡四個小時,醒了後還需要賴床30分鐘。

  上週六,我從 BESTBUY 買回了Pebble,從此不得安寧。我甚至覺得這是今年以來最失敗的一次採購。

  我原本以為自己需要這樣一款產品:但後來發生的一切表明,我真的是想多了。

  每天絕大多數時間里,我都會把手機放在離手不足30釐米的地方,Pebble幾乎沒有出場機會。而且這貨與iPhone的兼容性比較糟糕,我不得不安裝了任務觸發應用IFTTT,經過複雜的設置,總算讓手機上的各種信息顯示在了Pebble上。

  儘管如此,當Pebble提醒我微博上有人關注了我,或是人人好友評論了我的照片時,我還是十分激動。這是有科學解釋的:研究人員認為,當你得到了必要的警示時,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名叫“多巴胺”的神奇物質,讓你感到興奮而滿足。

  從實用角度來看,Pebble的真正用途是讓你隨時隨地都“不是一個人”,隨時隨地瞭解大家都在忙啥。是的,隨時隨地,就算你在睡覺時也不例外。

  幾天後,這種洶湧而來的“善解人意”讓我開始吃不消了。我也得工作,也得生活,也得睡覺,不能天天刷微博、看人人網啊。而Pebble太積極了,總是不管不顧地提供它自認為很重要的通知,專業的說法叫“信息過載”。

  iPhone倒還好對付,調成“睡眠模式”就行了。Pebble卻無法做到這一點。我原來以為,Pebble能夠提升我的生活質量,看來還是太天真了。戴著這貨,我不僅工作效率降低、睡眠質量下滑,還會養成動不動低頭看表的習慣,讓老闆和朋友覺得非常不爽。

  我開始懷念那些沒有戴錶的日子。這個禮拜,我摘下了Pebble,束之高閣。

  一點兒想法:

   Apple CEO蒂姆‧庫克曾在今年的D13科技大會上說,做可穿戴設備風險很大,因為產品必須非常優秀,才能說服人們把它擱在身上。顯然,Pebble沒能做到這一點,它並未把握好人機互動的頻度,也沒有充分考慮信息冗餘的情況。

  Pebble號稱“全球首款真正意義上的智能手錶”。不過,可穿戴設備的市場已經巨頭環伺, Apple 、微軟、 Google 、 Samsung 等虎視眈眈,就連 Sony 也著急地要分一杯羹。Pebble贏得了先手,卻未必保得住優勢。

  Pebble沒能成為得力助手,反而成為日常生活的幹擾因素,暴露了創業團隊的一大軟肋:缺少足夠的時間和資源,無法在較大規模下進行充分測試,往往不待產品成熟就賣給了忠實擁躉。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Pebble現在不開賣,而是繼續閉關修煉,曾經解囊相助的數萬Kickstarter用戶可未必答應。一邊是粉絲們盡快鋪貨的呼聲,一邊是巨頭入局的潛在威脅,Pebble如何在雙重壓力下控制好市場節奏,靜心做好產品,將是這個小團隊的最大考驗。

  (程瑛)



.試用了Pebble智能手錶,感覺不會再愛了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7/pebble_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