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手機]手機真的需要「高大全」式的硬件比拚嗎?






手機真的需要“高大全”式的硬件比拚嗎?

  作為一個手小的女生,每次換手機的時候筆者都會很苦惱,找不到一款螢幕尺寸適中而且性能同樣出眾的產品。滿大街的手機都是大屏、四核、高像素,難道手機真的都需要是“高大全”嗎?

  曾幾何時手機的螢幕尺寸接連突破3寸、4寸,如今早已經跨入5寸時代,市面上隨便就可以找到一大堆大屏手機的各種優勢:顯示效果好、看視頻爽、操作方便……,而我卻只想要一款能單手操作的機型。

  這一切的“始作俑者”當要數 Samsung 了,新發佈的Note II已經把螢幕尺寸提升到了5.5英吋,諸多廠商紛紛效仿,增大螢幕尺寸,但 Samsung 這麼做是因為它有高達98%的全球AMOLED市場占有率,除了面板、存儲器、處理器,連相機模塊、通訊芯片、電池等都可以由自己的各種零件公司包辦,其他廠商卻只能在與上遊供應商的一次次議價中掙紮。有很多人說iphone5在螢幕上的升級太“不思進取”,但我覺得這恰恰是 Apple 對於產品操控感上的一種堅持。

  再來看看各家的“核”戰爭,四核已經成了旗艦機的標配,但其速度真能實現翻倍的提升嗎?之前新浪數碼已經做過直觀的對比。

  在一些日常的應用方面,四核的優勢並不明顯,這就像是一輛奧迪和一輛奧拓開在二環上一樣,對於普通的消費者來說,更多的時候都是在用牛刀殺雞。況且機器的整體性能也絕不僅僅是多幾個“核”就能解決的。

  最後再來看看拍照,如今手機的像素數很多已經達到了1200萬,這與一般的家用相機已經處於同一水平,但畫質尤其是光線較弱條件下的畫質卻普遍要輸一大截,無論是白平衡、噪點、測光都會出現很多問題,這是手機成像單元的尺寸限制決定的,也讓筆者在選擇上異常糾結。

  如此看來,很多功能實際上並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況且所謂的“高大全”也只是“看上去很美”,實際的操作感受並不完善。其實在很多消費類產品上都會出現“功能全、參數高”的超前現象,這或許也與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有關,總覺得一定要“人無我有,人有我全”才算是高端。可回頭想想,有多少是我們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先進”功能卻是一年到頭沒用過兩回的呢。

  或許廠商們真應該從單純的同質化硬件比拚中解脫出來了,有很多個性化的需求空隙是可以去挖掘的,比如相機市場上人氣頗高的自拍神器卡西歐TR150,單純從成像上來說硬件參數可以用“簡陋”來形容,但卻抓住了自拍這個功能,放大到極致。又像是經典的MINI,“寒酸”的車內空間絲毫阻止不了它的流行,操控和個性才是它的代名詞。

  軟硬件的結合也是越來越多廠商採取的作法,這方面 Apple 可以說是最早獲益的,而亞馬遜也是利用Kindle這個終端產品來用於刺激電子書和視頻等在線產品的銷售和更高的盈利。

  (孫曉明)

我們也開了Google plus page,如有Google plus account的你,也可follow 我們吧!

https://plus.google.com/104792312952728477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