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英特爾佈局可穿戴市場迂迴發力流動芯片業務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DigitalTrends撰文指出,雖然付出了很大努力,但英特爾仍然是流動芯片市場的“小角色”。不過,英特爾現在正佈局可穿戴設備市場,試圖以這項當前炙手可熱的技術為先導,上演一出“曲線救國”的好戲,最終在流動芯片市場的爭奪中掌握主動權。

  以下為文章概要:
  曲線救國

  英特爾希望在流動芯片領域有一番作為,但似乎運氣不佳。雖然英特爾是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芯片市場的霸主,不過在流動芯片市場只是一個“小角色”。高通、Nvidia、MediaTek等競爭對手控制著智能手機芯片市場95%的份額,而英特爾則在這一領域舉步維艱,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

  英特爾已經錯過了智能手機這艘船,但另一艘船也在駛來,而英特爾已經預訂了“船票”。這一次,它將目光瞄準了科技行業的下一個大事件──可穿戴計算設備。然而,英特爾並未完全投身這一市場,而是以可穿戴技術為先導,迂迴開拓流動市場。儘管可穿戴技術仍然處於初期階段,英特爾卻有機會從一開始就牢牢抓住這次機遇,不必像在流動芯片行業那樣,扮演追趕者的角色。

  可穿戴技術似乎正成為英特爾的新寵,問題是,在流動芯片市場,英特爾仍然沒有取得太大進展──它現在不是專注於開拓美英市場,而是像亞洲、非洲和中東這樣的地區,以及Tizen這樣一個可能已經被放棄的流動操作系統。

  英特爾的流動戰略就像是一個“三重彩”式投注,賭注首先壓在可穿戴技術上面,而“淩動”處理器居於次要地位,Tizen暫時排名最後。然而,英特爾是否想讓可穿戴技術在最後一個彎道仍然跑在隊伍的最前面,然後使“淩動”在最後一刻突然發力,成為最終的贏家呢?

  重要戰場

  最近,英特爾新任CEO布萊恩‧克蘭尼克(Brian Krzanich)在採訪中的表態,暴露了英特爾在可穿戴技術領域的野心。他告訴路透社記者,英特爾芯片將在2013年底出現在“可起到耳目作用的設備上”,並且一直持續至2014年初。他特別提到了腕帶和腕表,並承認自己是 Google 眼鏡用戶,還說可穿戴計算市場“是流動廠商的必爭之地”。

  這並不是英特爾高層首次提到可穿戴技術。今年1月,英特爾CTO賈斯汀‧拉特納(Justin Rattner)在接受IT網站InformationWeek.com採訪時表示,可穿戴技術“將在未來幾年閃亮登場”,而英特爾實驗室對此類設備的研究“正取得積極進展”。

  大約5個月後,拉特納在接受英國《衛報》採訪時又說,一旦消費者開始使用他們的設備,數據流動的重要性就會凸顯出來,那時數據還可以存儲於雲端,令可穿戴設備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他還描述了一款相當成熟的數字助理產品,其知識源來自於用戶在社交網站分享的數據、照片、電子郵件,甚至是健身設備的生物測定數據。

  英特爾承認,人們在工作中也渴望戴著這些未來派產品,讓設計的重要性堪比技術創新。2011年初,英特爾任命了新的創意總監(Director of Creative Innovation),此人就是“黑眼豆豆”樂隊團長Will.i.am。在2012年8月,即拉特納在做出上述表述前夕,他曾在英特爾舉行的大會上談到了這一話題。Will.i.am在採訪中討論了無線支付技術、智能手錶,還對我們身穿的一切東西沒有達到智能化水平感到納悶。

  創造美學

  令人感興趣的是,即便是在結束與英特爾的合作以後,Will.i.am仍然對可穿戴智能設備充滿興趣。2013年初,Will.i.am推出了一款名為“foto.sosho”的iPhone相機配件。雖然這些並不是可穿戴設備,但他表示它們是“科技與時尚結合的第一步”。他還自詡是潮流引領者,準備去影響大眾的喜好,“圍繞可穿戴技術創建一種活動,一種美學。”如果Will.i.am的眼光和英特爾的技術能力,能用在實現一個共同目標上面,那麼潛力將是無限的。

  眼下,所有關於可穿戴技術的話題都令人十分感興趣,但英特爾芯片是否能找到用武之地呢? Google 眼鏡基於ARM架構,而Vuzix智能設備以及Pebble智能手錶也都採用相同的架構。雖然英特爾沒有重蹈在流動市場慢熱的覆轍,但在有望對人們未來生活帶來重要影響的可穿戴設備名單中,只有 Google 眼鏡的名字。

  拉特納還在採訪中提到了另外一個話題,即我們不應期待可穿戴技術在短期內取代智能手機或其他個人電子設備。有人肯定會認為,鑒於具有真正影響力的可穿戴技術產品尚未問世,英特爾並未處於不利地位。

  大舉投資

  英特爾旗下投資機構英特爾資本(Intel Capital)最近宣佈,在它的牽頭下,Thalmic Labs已經完成1450萬美元的新一輪融資,MYO臂環就是由這家公司開發的,它可以監控肌肉產生的電脈衝,以無線形式控制電腦、智能手機和其他各類手勢設備。

  借助於英特爾的投資,Thalmic可以充分利用前者的製造和技術優勢,進一步提升MYO臂環的功能。MYO臂環是不是第一批採用英特爾芯片的可穿戴設備?答案是否定的,根據Thalmic的網站,MYO臂環目前採用ARM芯片。

  英特爾還以4000萬至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以色列手勢控制創業公司Omek Interactive。但與Thalmic不同的是,Omek Interactive僅僅開發近距系統,這種系統可集成到PC、平板電腦和電視中,但不能整合到腕表或手鐲上。不過,外界猜測英特爾可能會將Omek技術植入其芯片中,讓硬件廠商能以其喜歡的形式整合手勢控制系統。

  這是否意味著英特爾已經放棄了智能手機?答案同樣是否定的。克蘭尼克表示,在他的領導下,淩動芯片的受關注度將可以媲美酷睿PC芯片。所以有人認為,英特爾希望利用腕表等智能設備殺個回馬槍,在流動芯片市場獲得重大進展。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絕大多數可穿戴設備都綁定在智能手機上面,如果使用英特爾芯片能具有諸多好處,消費者和硬件廠商可能會紛紛擁抱英特爾芯片。

  英特爾在WiFi Radio、WiGig和智能連接(Smart Connect)等方面的研究,將有利於數據在設備之間的安全、快速傳輸,支援遠程操作,讓同時支援電腦、智能手機和可穿戴設備的超高速無線擴充基座成為現實。克蘭尼克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他希望“打造一個生態系統”,通過將上述所有特性整合到各類智能設備上,最終實現這一目標。

  瞄準新興市場

  實際上,進軍可穿戴市場只是英特爾流動戰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英特爾還在另外兩個重要領域取得進展:新興市場,以及英特爾與 Samsung 聯手打造的流動操作系統Tizen。

  自2012年初發佈Medfield處理器以來,英特爾就專注於開發美英之外的市場。在此期間,它與印度品牌Lava達成了第一個重大合作協議,還同新興市場形形色色的廠商簽訂了合作協議,比如中國的中興通信、 Acer 、聯想、百度,以及非洲的Safaricom和埃及的Etisalat Misr等。

  在2013年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英特爾發佈了淩動Z2420 Lexington芯片,這是英特爾為面向新興市場的手機產品量身打造。在新興國家,低成本手機銷量超過了價格高昂的硬件產品。肯尼亞運營商Safaricom曾推出一款採用Lexington芯片的Android手機Yolo,並且在兩週內售罄。此外,Lava Xolo X500、 Acer Liquid C1和 ASUS Fonepad平板電腦,也都採用Lexington芯片。

  英特爾從未忽視過高端智能手機業務,聯想K900最近已在中國、泰國和馬來西亞上市,同時還計劃在今年年底前登陸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其他10個市場。聯想還高價請來NBA球星科比‧布萊恩特(Kobe Bryant)為K900做廣告,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宣傳這款手機。聯想目前是中國第二大手機廠商,而且還在今年第二季度,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明年,第一款搭載新一代Merrifield處理器的智能手機將上市銷售。

  Tizen未知數

  英特爾正全力以赴,試圖在新興市場贏得先發優勢。這聽起來是一個理想的戰略,但英特爾之所以遲遲不願在美國或英國發佈K900這樣的高端智能手機,恐怕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兩個國家缺乏4G LTE連接。即便英特爾有意在今年發佈4G LTE平板電腦,但它尚未証實Merrifield手機是否會擁有相同的4G LTE能力。

  英特爾最後一個利器是Tizen,但在外界預計將於今年推出的四款新操作系統中,Tizen似乎已經被擱置。Firefox OS設備已經開售,Jolla Sailfish OS手機的預售也相當火爆,而Tizen手機卻三番兩次跳票,在過去幾週,甚至有傳言稱Tizen項目已被完全取消。

  Tizen是一款不錯的操作系統,而英特爾自有Obsidian用戶界面看上去也相同出色,但問題的癥結不在於它的功能,或是採用Tizen的硬件類型,而是消費者根深蒂固的觀念。流動世界已經被巨頭所壟斷,Jolla、Firefox、Ubuntu之所以能吸引人們的注意,一定程度是得益於它們的獨立特性。

  即便第一款Tizen手機能順利上市,但它卻可能採用 Samsung Exynos處理器,Exynos處理器也是基於ARM構架開發。 Samsung 為何要扇自己的耳光?這並不是因為上面提到的缺乏4G功能,而是因為 Samsung 僅僅在一款平板電腦上測試過英特爾芯片,所以寧願得罪合作夥伴,也要堅持使用自家芯片。畢竟, Samsung 希望Tizen能有一個儘量理想的開局,但英特爾芯片無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圓滿結局

  ARM新任CEO西蒙‧希加斯(Simon Segars)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他對英特爾的最新進展並不感到擔憂,稱ARM已經預料到英特爾會獲得一定的流動芯片市場份額。瑞士銀行已經上調了ARM股票評級,並預計在2017年以前,ARM每股收益的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8%。英特爾的競爭對手AMD証實,其第一款流動芯片將採用ARM架構。

  即便ARM的主導地位正受到英特爾的威脅,但這種威脅目前仍未顯現出來, Apple 公司、 Samsung 、 Sony 和HTC都更青睞於高通和Nvidia的ARM架構芯片,這種狀況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加上英特爾流動芯片增長緩慢,而Tizen項目也接近於夭折,可穿戴技術在英特爾眼中就變得更具吸引力了。

  截至目前,尚沒有一款突破性可穿戴產品發佈,有人認為,此類產品上市之時,英特爾肯定希望裡面搭載微型淩動芯片。新的流動產品類別的誕生還意味著,英特爾可以避開當前面臨的一些問題,迅速投入硬件廠商的懷抱,後者可能同樣不願錯失可穿戴技術“這條船”。但它是否能說服他們在新一代手機產品中採用英特爾芯片呢?很顯然,英特爾希望能是這種結果。(揚帆)



.英特爾佈局可穿戴市場迂迴發力流動芯片業務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_7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