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海外“共享出行”時代已來臨




很少有人注意到,出行領域由創新推動變革的時代已經來臨,一大批夢想家們正在描繪未來的雲圖,這是革命性巨變的前夜,蘊育著數不清的機會,更有價值千億的市場蛋糕等待分享。

  共享用車:今天很殘酷,明天很美好!

  2000年,Zipcar的橫空出世被認為是出行革命的第一縷曙光,創始人RobinChase身為3個孩子的母親,敏銳發現了“你可以隨需用車而不必擁有一輛車”這一為人忽視的邏輯。Zipcar的模式架構於網絡之上,LBS定位刷卡上車,車輛的運營和車況仰賴於每位用戶的契約精神,這也是Zipcar從美國大學校園起家的原因之一。

  Zipcar並非踽踽獨行,汽車廠商同樣是共享經濟的熱捧者,2008年奔馳率先推出Car2go,隨後大眾公司有了Quicar,寶馬有了DriveNow,而法國的Autolib則是後起之秀。

  然而,偉大的夢想還沒有照進現實,當2013年Zipcar被Avis budget收購時,它已經浮虧5000萬,股價較2011年高峰時跌去39%,過度擴張帶來了系統壓力,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營銷上的乏力也讓Zipcar的會員拓展步履維艱。

  Zipcar的失意更像是一個隱喻:偉大的技術創新可能比不過卑微的贏利模式!在新興國家,共享用車的理念很有市場,不管落地難度有多大,技術風險有多高,個人自助服務的前景總是深入人心的,對創業者尤其如此。

  從理念到實踐,Zipcar在中國都不乏追隨者,但模式的本地化還有諸多限制,核心是原生動力和積累,在美國奮鬥經年的Zipcar仍然無法脫離前沿小眾服務的窘境,一直面臨著高峰時段車輛供給不足和會員基數難以擴大的雙重束縛。

  Zipcar被收購絕不意味著共享用車模式的淪落和消亡,未來的用車體驗一定是在更大平台、更多資源、更強技術支持下的重新整合。

  P2P私車分享:出行版“換屋驚魂”

  自從Airbnb火爆之後,分享經濟理論就深入人心,這也是Groupon鼓吹的“蝗蟲經濟學”的實體試驗,緊跟而上的就是共享用車的另一個變種,以Lyft、Sidecar和GetAround為代表的私家車有償分享服務。

  GetAround是風投明星,前後拿過N輪投資,股東中甚至包括雅虎梅姐這樣的IT大佬,這主要緣於公司創始人的敏銳洞察:“美國有2.5億私家車,而這些車平均每天有22小時處於閒置狀態”。GetAround平台上有超過10000輛私家車主的閒置車輛可供租賃,平均每個月可以為車主賺取350美元,收入最高的一個車主每月創收1300美元。GetAround和Lyft通過Facebook這樣的社交圈拓展會員,而不像zipcar收取60美元的會員費和25美元的申請費。Lyft號稱每周有3萬以上的訂單,而且半數顧客是女性。

  起步早、發展慢是P2P分享用車模式的特點,例如私車短時分享服務商RelayRides成立於2008年,兩年後才拿到第一筆風投,2011年傍上乾爹通用汽車拿到300萬美元投資,最近又宣布收購了專注校園P2P用車的wheelz,獲得後者的核心技術Drivebox,才算駛上快車。RelayRides的贏利模式是從車主那里分潤15%的費用,據說營收已實現500%以上的超高增長,儘管如此,它的絕對規模仍然小得可憐。

  Zipcar的暫時挫折與P2P私車分享的風生水起,並不完全代表未來的趨勢,後者的優勢並不在於相對輕資本的模式,而是人性使然,因為說服人們把閒置車輛拿出來牟利遠比說服他們接受共享模式而不去購買車輛要容易得多。這一行在中國的落地主要是政策和法律門檻,首先要洗白“黑車”的名號,擺脫運管部門的糾纏,然後才談得到商業模式。這種P2P用車模式在用戶層面有著很高的道德門檻,不管會不會引發“換屋驚魂”那樣的恐怖遐想,它都要走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智能用車:技術催動產業,亮瞎了!

  當silvercar在達拉斯Forth Worth的櫃檯開張時,很多人預感到這將是傳統出行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因為它引領了個人用車最具前瞻的技術創新。

  完成註冊提前下單,到了機場你只需在指定位置找到訂好的車輛,用手機掃描車窗上的QR碼,即可完成解鎖,剩下的就是逍遙上路了。除非你願意,整個過程不需要跟任何人對話,真是技術宅的福音啊。

  多Nice的模式啊,可做它的中國夢著實不易!原因很簡單:

  1、貴:Silvercar是一水的奧迪A4,每天110刀,不還價,不含稅、油和保險,主打空中飛人的高端商務一族,跟窮遊族真心沒半毛錢關係。

  2、難:且不說掃碼識別需要的平台、系統和硬件支持,Silvercar的全部車輛內置3G鏈接,移動終端可在車內隨時wife,用戶的手機可以通過藍牙與車載系統綁定,車輛的運營軌跡、庫存調度、整備優化全部在封裝的體系中高效運行。

  3、高:奧迪A4在美國3萬起步,Silvercar首輪融資1150萬隻夠買400輛,還不算技術改造、系統和運營成本,美國好在還有汽車金融,中國沒百億身家您別打這個主意。

  Silvercar的孿生兄弟是Flightcar,它是Getaround和Silvercar的混合體,目前正在洛杉磯機場試運行。如果你是一位車主,碰巧你的愛車又是1999年以後生產,行駛里程不超過15萬公里,那麼你可以在登機開始一段商務或休閒之旅時,把車交給Flighcar產生額外收益,你得到的將是Flightcar開出的支票,免去18美元/天的停車費,外加2次免費洗車。

  Flightcar按照你的行期,將車輛投入點對點租賃,並負責車輛的整備,這是比Silvercar更輕資本、更狡猾、更投機的運營模式。當你回家時,你的車已經潔淨如初,油箱跟離去時一樣,而Flightcar還提供100萬美元的保險,免除車主對意外情況的擔憂。

  這一模式除去資本、技術和政策門檻,更大程度上依賴信用和支付體系的完善以及企業和用戶之間在契約精神下的自律,任何一個環節的失控將導致整個模式的崩潰。

  公眾喜歡創業公司,喜歡顛覆,願意為創新投入更多的熱情,不管出行領域的創新未來如何演進,技術如何顛覆,行業如何整合,它都終將惠及世人。



.海外“共享出行”時代已來臨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_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