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7日 星期五

紐約時報:社交媒體提升中國地震救援效率






  導語:美國《紐約時報》印刷版刊文稱,在上月的雅安蘆山地震中,新浪微博等社交媒體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幫助各大民間團體分享有用信息,從而加快了地震救援效率,為受災民眾提供了更多、更有益的幫助。

  以下為文章概要:

  上月,蘆山地震剛剛發生幾分鐘,王曉昌(Wang Xiaochang,音譯)就行動起來。他登錄到中國最流行的幾家社交媒體網站,請求人們與他一起對地震災區施以援手。那一晚,他接到了480個電話。

  儘管政府反複重申,通往蘆山的狹窄山路僅供官方救援車輛通行,但4月20日的地震發生後兩天,王曉昌與19名隨身帶滿各種裝備的陌生人,還是來到了這個滿地碎石的縣城。軍方清理了道路,還修複了供電線路,志願者則帶來了食物、水和帳篷,救助受災的村民,安撫地震的倖存者。此次地震導致近200人死亡,受傷人數超過1.3萬人。

  “政府負責宏觀的事情,但我們也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王曉昌說。這個24歲的小夥子曾經當過兵,他身旁的帳篷里擺滿了睡袋、勞保手套和智能手機。

  雖然五年前的汶川地震在救援中有種種不完善之處,但自那以後,無論是政府、志願者還是社會團體,都從當時的災難中吸取了寶貴的經驗,使得救援能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在協調這些志願者的過程中,新浪微博功不可沒。雖然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這項服務尚未誕生,但如今卻已經擁有5億多用戶。

  “相比於2008年,志願者現在要分享具體需要哪些幫助,已經容易了很多。”作家冉雲飛說。他將微博稱作是一款推動社會變革的工具。

  汶川地震改變了很多人,來自四川的李承鵬就是其中之一。當廬山地震發生時,他很快求助於自己的700萬微博粉絲,並很快組織了一支志願者團隊。為了不妨礙交通,他們通過摩托車、三輪車和步行的方式趕到災區,同時借助微博募集善款。

  地震發生後兩天,李承鵬的團隊將498頂帳篷、1250條毯子和100張防水布送到了官方救援隊尚未到達的五星村。第二天,他們又到了另外4個村莊,向災民發放了水、食用油和帳篷。

  儘管承認政府在這種災難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李承鵬還是認為,草根群體的積極響應也發揮了同樣重要的效力。他最近發帖說:“你不能要求民間NGO去炸掉半匹山,也沒必要要求野戰軍整編制跑去問一中年婦女,‘請問你需要衛生巾嗎’。”

  儘管政府反複呼籲民眾不要貿然前往災區,避免造成道路擁堵,給救援增加負擔,但還是有很多人設法進入了地震災區。很多志願者到達災區後,都為當地的志願者數量感到意外。雖然這些志願者都承認政府在地震中的優秀表現,但他們也指出,志願者本身也是救援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有一個志願者團體在地震發生後幾個小時,就在當地的一個遊泳池里建起了一套淨水系統。

  每個志願者都發揮了獨一無二的作用。在看到王曉昌發出的求助消息後,24歲的美髮師李勇(Li Yong,音譯)專門請假向災區運送了一批物資。他說,比起在2008年地震中救他一命的那些人,做這些事情根本算不了什麼。當時的那次地震奪去了他9位親人的生命。

  “我當時還太年輕,做不了什麼事情。”他說,“我現在可以了。”(鼎宏)



.紐約時報:社交媒體提升中國地震救援效率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_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