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美國市場屢遭挫折,這一次它打算借道智能手機,迂迴進軍這一市場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The Verge撰文稱,雖然華為在美國電信設備領域遇挫,但該公司卻希望在智能手機市場大展拳腳,以此樹立自己的品牌。
喬納斯兄弟樂隊(Jonas Brothers)上週在芝加哥登台演出,正式開啟了回歸之旅,引發了成千上萬粉絲的尖叫。儘管現場的歌迷們或許並未注意,但喬納斯兄弟同時也為美國備受汙衊的一個品牌開啟了一場回歸之旅,那就是華為。
這家位於中國深圳的電信設備和手機製造巨頭年收入達到350億美元,業務範圍遍及全球150個市場。但在美國,它卻備受冷遇。
去年10月,美國國會議員憑空指責華為可能成為中國政府破壞“美國現代生活方方面面”的潛在渠道。華為並非國有公司,但議員們卻想當然地認為,中國政府可能利用該公司在美國開展網絡戰。
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也打破了25年的沉默,公開否認這一指控。不過,華為在美國的業務還是陷入停滯,甚至一度宣稱放棄美國市場。
現在,距離美國國會的報告發佈已經過去了8個月,華為卻成為了“喬納斯兄弟2013巡迴演唱會”的贊助方。
為什麼是現在?建設數字網絡是華為的業務根基,但該公司同時也在拓展其他的領域。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成為華為的一項增速迅猛的業務。該公司推出了6.18英吋的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厚6.18毫米的全球最薄智能手機,之後又再次推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這次是一款能打電話的7英吋平板電腦。
華為美國終端業務執行副總裁邁克爾-常(Michael Chuang)說:“我們計劃在今後幾年成為領先的智能手機品牌。這次贊助只是我們今後幾個月落實這一計劃的方式之一。”
換句話說,美國人將聽到更多華為的聲音。
在2007年的一份調查中,多數美國大學生都認為 Nokia (芬蘭)和 Samsung (韓國)是日本品牌。如果華為能像 Samsung 和 Nokia 一樣打入美國市場,消費者也不會在乎它是否是中國品牌──他們只會根據手機品質來判斷它的品牌。這意味著,智能手機將成為華為在美國建立聲譽的最佳途徑。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urrent Analysis消費終端研究總監阿維-格林加特(Avi Greengart)表示,事實上,華為的基礎架構部門已經無意繼續滲透美國市場。然而,該公司卻很想在這裏銷售手機、平板電腦、無線熱點、調製解調器等其他流動終端設備。
“華為在美國消費者心目中不存在品牌形象問題,他們根本就沒有品牌。”他說,“消費者從未聽說過他們,甚至不知道這個名字怎麼讀。他們與這個品牌沒有任何聯繫,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與惡名相比,這種完全空白的現狀反而對華為更有利。然而,該公司在美國市場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與大型運營商建立合作關係。華為與MetroPCS和Cricket等二線運營商的關係不錯,而且在預付費市場取得了成功。該公司表示,229美元的Ascend W1中端手機銷量令人“十分滿意”,這也是首款通過沃爾瑪在美國市場銷售的華為品牌手機。
然而,大型運營商只有在需要廉價的無牌手機時才會與華為合作。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種類繁多的產品組合,合作企業包括HTC、 Samsung 、 Apple 公司、LG,而在低端領域也與京瓷和泛泰等企業展開了合作。華為的手機完全可以比拚其他品牌,但卻缺乏充分的理由讓運營商銷售這些設備。超薄手機P6、巨屏手機Media Pad Vogue 7或是整體滿意度較高的W1都未能打開這一市場。
“華為多年以來一直都把重點放在價格上,不太關注品質。”PC Mag手機網站首席分析師薩沙-塞根(Sascha Segan)說,“現在,他們已經轉變焦點。華為顯然希望改變世界各地消費者對它的看法,從一家專門生產中低端手機的廠商,轉變成可以在創新與品質上抗衡 Samsung 的企業。 Samsung 已經成了他們的目標。”
華為距離 Samsung 仍有不小的差距。PC Mag近幾年測評了25款華為手機,只有一款獲得了四星評級,那就是Mercury。PC Mag給予這款手機四星半的評級,並將其稱作是“美國最佳預付費智能手機”。
儘管面臨種種挑戰,但就此看衰華為卻顯得有些目光短淺。該公司財力雄厚,正在打一場持久戰。與其他中國企業一樣,他們可以通過價格打擊對手──就像 Samsung 五年前用價格襲擊 Apple 公司一樣。由於每年都將10%至12%的營收投入到研發中,或許要不了多久,華為就能推出一款殺手級手機。到那時,Verizon無線、AT&T、Sprint和T-Mobile美國恐怕都將無法抗拒。
為了方便日後參考,請記住它的發音:wah-way。(思遠)
.華為藉道智能手機 迂迴進軍美國市場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_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