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時間的碎片:智能手錶亂象調查 數碼新聞,






主流智能手錶和腕帶產品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The Verge上週四刊登題為《時間的碎片:智能手錶亂象調查》(Fragments of time: the wild, messy state of smartwatches)的評論文章,對當今智能手錶行業的發展進行了全面總結。

  以下為文章全文:

  一如 Samsung Galaxy Gear廣告所說,人們對於真正的智能手錶的渴望,與電子行業本身一樣古老。我們對智能手錶的渴求如此強烈,甚至於生生造出了一個烏托邦式的詞彙:smartwatch。

  2013年對智能手錶愛好者來說無疑是個好年份:眾籌平台Kickstarter成功催生了Pebble, Samsung 和 Sony 等老牌企業也都在全力拓展這一領域,令消費者的選擇餘地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隨著 Nokia 、 Google 、 Apple 公司、微軟紛紛瞄準這一可穿戴設備領域,這種趨勢還將愈演愈烈。

  儘管我們正在不斷向終極目標挺進,但仍然需要克服很多困難。對多數消費者來說,這類產品的價格仍然過高,功能和電池續航能力太過有限,產品尺寸也顯得有些太大,很難真正吸引主流用戶。正如英特爾前高級經理、ARM執行副總裁伊恩‧德魯(Ian Drew)所說,智能手錶的開發仍處於“前iPod”時代。這並不是說整個科技行業都在等著 Apple 公司指點迷津,但真正引領趨勢,吸引其他企業爭相效仿的產品的確尚未面世。

  在等待終極智能手錶發佈時,不妨來看看當今最優秀的設備都能給我們帶來那些啟發。

  Android伴侶

  今年聖誕購物季期間,最常見的智能手錶應該還是各種“Android伴侶”。雖然紛紛標榜自身的智能和效率,但這些設備卻都需要通過與Android智能手機相連的方式,才能獲取海量信息和提醒。自從2010年第一款LiveView發佈以來, Sony 一直都將這款腕式設備稱作手機的第二螢幕。例如,將社交媒體更新、短信和天氣預報等通過手機獲得的各種資訊都移植到更加便攜、更易查看的手錶上。另外,通過藍牙技術,還可以將智能手錶變身為遙控器,控制手機上的媒體播放和鏡頭。

  然而,這種共生關係也有缺陷: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手錶的“智能”其實是通過另外一種設備獲得的。就連 Sony 最新款SmartWatch 2也不例外。儘管這款產品對設計和處理器進行了升級,但仍然需要借助手機才能發揮作用。儘管你不必每次都必須拿出手機來查看郵件,但如果把手機放在家裡,卻等同於拿走了智能手錶的“大腦”。

   Samsung Galaxy Gear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更強。這款產品的一些基礎設置都必須通過Gear Manager應用來實現,而該應用目前只能在Galaxy Note3和Galaxy Note 10.1 2014版這兩款設備上運行。如果這還不足以讓你打消購買Gear的想法,那就想想它那少得可憐的續航時間、雜亂無章的第三方應用支援,以及笨重無比的外觀設計。

  令人沮喪的是,這兩款設備已經是兩家業界巨頭在將智能手錶推向主流市場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最高成就了。Gear和SmartWatch 2的定價無疑很高,畢竟它們的主要功能仍然只是通知蒐集器,而且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最明顯的例子是,每當你要用Gear看時間時,都必須先激活螢幕才行。

  近年來有很多獨立機構都在開發Android伴侶式的智能手錶,但多數都半途而廢。Android之所以受到偏愛,源於 Google 平台的廣泛普及,以及 Apple iOS系統的限制過多。這一趨勢並未逃離 Google 的法眼,他們今年8月收購了WIMM Labs,有可能借此開發自己的智能手錶。

  簡單為王

  如果說,為手腕開發迷你Android智能手機的戰略尚未成熟,那麼當今最佳的替代方案又是什麼呢?有很多Kickstarter項目都曾做出過嘗試,但都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Pebble。

  Pebble的成功源自一個簡單的理念: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降其價格。這意味著該產品沒有絢麗的彩屏,沒有高端的鏡頭,沒有麥克風,也沒有鋁製外殼──它只是一個外表樸素的腕式通知站。如果成為手機的第二屏,是智能手錶較之於其他傳統設備的最大優勢,那就應該儘可能高效地完成這項任務。Pebble價格低廉、體積小巧、續航超強,而且由於它是通過眾籌平台發展起來的,所以能夠給你帶來支援創業公司的內心滿足感。另外,由於同時兼容iPhone和Android,所以它沒有放過任何一點成功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Pebble凸顯出所有一流智能手錶所遭遇的硬件限制。你想為手腕設計一個功能齊全的智能手機,但卻無法通過現有技術來達到這一目標。如果加上了3G芯片,勢必犧牲續航時間和內部空間;如果增加彩屏和高速處理器,那電池肯定要一天一充。從根本上講, Samsung Galaxy Gear或LG GD 910都屬於這樣的產品。因此,在電池技術、顯示屏能耗效率以及芯片耗電量取得新的突破前,任何比Pebble更大的野心似乎都不值得追逐。

  智能健身

  在這場手腕爭奪戰中,真正的黑馬反而是一種存在已久的產品。穿戴式健身追蹤器近幾年來飛速發展,其最終目標似乎與智能手錶並無太大差異。它可以記錄健身時間,還具備很多有用的功能,但它卻不會過度依賴智能手機,而且不會讓你因為社交媒體信息過多而不堪其擾。在很多人看來,這正是這類設備的兩大優點。

  毫無疑問,你不會在一款主要用於健身的腕帶上查看Twitter消息,但這恰恰可以加強健身時的注意力。本文中列出的其他產品可能只是將健身追蹤作為一個華而不實的功能來呈現,而Fitbit和耐克卻擁有一整套專門實現這類功能的軟件套件。這兩家公司還專門成立了在線社區,方便用戶相互對比數據,並爭奪成就勛章。作為Fitbit的第一款智能腕帶,Force既可以看時間,也可以量化運動量,因此完全有資格被稱作智能手錶。

  Fitbit和耐克的強項在於,它們圍繞著自己的硬件建立起了生態系統。從本質上講,它們提供了一種單純借助手機或隨機上網搜索無法實現的體驗──為原本乏味的運動賦予更多樂趣。這種遊戲化的模式或許只能算是彫蟲小技,但從Fitbit和FuelBand用戶的興奮之情中不難看出,這的確為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帶來了真正的價值。

  阿迪達斯似乎也從中嗅到了商機,所以宣佈將推出一款名為miCoach Smart Run的智能健身手錶。這款售價399美元的產品將於下月上市,內置GPS和媒體播放器,不僅具備心率監測和計步功能,還配備彩色觸控屏。與競爭對手一樣,這款產品也可以直接與網頁版miCoach訓練平台相連,徹底拋棄了智能手機。

  iWatch何在?

  iWatch要獲得成功,肯定要依賴 Apple 公司的核心優勢:軟件生態系統。iPod Nano早在2010年就意外地在用戶的手腕上取得了成功,但這並不是因為它是一款優秀的手錶,而是因為它能與iTunes同步,僅憑這一點就足以吸引很多人。憑藉著多年以來建立起的用戶信任度, Apple 公司可以輕而易舉地在iCloud中整合健身追蹤服務。有傳言稱, Apple 公司組建了一支絕密的生物識別和健身專家團隊,其中有一些人正式來自FuelBand團隊。這或許已經說明了 Apple 公司的發展方向。

  除此之外,與智能手機相互獨立將很有價值,但它最大的吸引力,還是作為iPhone的完美配件。因此, Apple 公司必須仔細平衡功能、電池續航時間和價格等多種因素。或許正是因為這一任務很難實現,才導致我們遲遲沒有看到這款產品的真身。正如蒂姆‧庫克(Tim Cook)所說:“要說服人們佩戴什麼東西,這個東西必須好得不得了。”(鼎宏)



.時間的碎片:智能手錶亂象調查 數碼新聞,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