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

銀河系內或存多達2000億顆神秘流浪行星

  新浪科技訊 香港時間9月2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天文學家們相信他們已經揭開了太空中為何存在“流浪行星”的謎團。所謂“流浪行星”顧名思義就是那些到處流浪的行星。和地球圍繞一顆恆星(太陽)運行不同,這些行星不圍繞任何恆星運行,而是四處漂泊。

  來自瑞典和芬蘭的天文學家們相信這些太空“孤兒”可以在宇


宙中那些規模較小,溫度也較低的星雲中形成。有關這項研究的論文已經發表在最近一期出版的《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認為光是在我們銀河系中就存在有超過2000億顆這樣的行星體。直到最近,主流科學界還一直認為這些流浪行星都是形成於恆星周圍,後來由於某種機制而被“踢”出了行星系而流落空間。

  然而最新的觀測結果顯示了這些流浪行星或許可以自行形成的可能性。天文學家們調用數台不同的天文望遠鏡對麒麟座中一個距離地球約4600光年的星雲──玫瑰星雲開展了觀測。這個星雲中可以觀察到存在著超過100個不尋常的氣體塵埃雲團塊,這裏是恆星新生的地方。

  這些氣體塵埃團塊每一個的直徑都大約相當於太陽到海王星軌道之間距離的50倍左右。瑞典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卡里納‧皮爾森(Carina Persson)博士表示:“我們發現這些團塊相當稠密,其中一些擁有密度很大的核。”他說:“這就意味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將會最終在它們自身的重力作用下發生塌縮,並形成自由流動的行星。而其中那些質量最大的部分則會最終形成褐矮星。”褐矮星有時候也被稱為是“失敗的恆星”,因為它們的質量正好介於恆星和行星之間。

  天文學家們的觀測還發現,這些小型的塵埃團正從玫瑰星雲快速離開,速度達到每小時8萬公里左右。閔賈‧馬克拉(Minja Makela)是研究論文作者之一,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他表示:“我們認為這些小型的圓球狀雲團是在新生恆星強烈的輻射作用下,從那些長柱狀塵埃氣體雲團中脫落下來的。”他說:“由於雲團核心位置上新誕生恆星施加的劇烈輻射壓強,這些小的氣體塵埃團塊被推擠出來。”

  研究組的科學家們相信,在銀河系漫長的古老歷史中,一定曾經有無數像玫瑰星雲這樣的氣體塵埃雲團一度形成,然後瓦解消失。其產生的結果之一可能就是孕育了很多所謂的“流浪行星”。

  古斯塔‧伽姆(Gosta Gahm)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他指出:“如果証實是這些小型的圓球狀氣體塵埃雲產生了流浪行星和褐矮星,它們一定會被像子彈那樣拋射入銀河系的深處。”他說:“這一機制形成的這類行星數量可以很大,從而構成近些年來觀測到的大量流浪行星的重要來源。”(晨風)



.銀河系內或存多達2000億顆神秘流浪行星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9/2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