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新浪NBA合作的背後意義:門戶轉型前奏






週二,新浪與NBA達成戰略合作。新浪拿下的權益是,互聯網賽事的視頻直播、NBA中國官方在線社區的合作運營、休閒遊戲、電商運營,以及流動端的直播和點播。

其中,視頻直播包括每日獨家視頻直播1場常規賽、獨家視頻直播2014新奧爾良全明星週末、獨家視頻直播東西部決賽和總決賽的全部場次,以及視頻直播每個賽季12場夏季聯賽、不少於4場季前賽、每週7場第一輪與第二輪季後賽。

此外,還包括新浪將獨家開發一款NBA官方授權預測遊戲、獨家NBA特定球隊幕後視頻、獨家運營NBA官方微博及30支NBA球隊微博。

此次框架合作的時間是,從2013-2014,連續2個賽季。

我想說的是,上述並不是在幫新浪累贅一遍與NBA合作的廣告貼。而是新浪真正開始嘗試,“媒體社交電商”的復合式垂直化頻道運營的開始。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是“1.0媒體微博的2.0互動產品化服務”的新門戶探索模式的開始。而新浪NBA所在的體育頻道,將在新浪率先試水。

我從一名新浪內部人士口中,得知了新浪有意通過將部分頻道垂直化運營,來破除舊有門戶模式局限的想法和嘗試。

事實上,從2010年以來,有關門戶轉型的議題就在新浪內部開始討論,但那時的條件和時機,還不夠成熟。

一個改革的條件成熟,往往來自於大的產業發展趨勢、競爭形態等這些外因,以及內部的人事、管理機制等內因。而在這兩三年來,新浪在內部、外部的衝擊,以及高管團隊的重新任命下,目前條件已經趨於成熟。

2013年2月,新浪任命COO杜紅為新浪聯席總裁,主管門戶業務。這是改革前奏的人事內因。而隨著宏觀經濟的下滑,品牌廣告增長放緩,則給新浪有了破釜沉舟的改革勇氣。從外因來看,微博、微信等​​流動社交媒體,以及虎嗅、36氪等垂直新媒體形態的湧現,也讓新浪看到了改革的動力。

目前的新浪門戶,正在從陳彤1.0的媒體內容精耕化時代,向杜紅的適應市場化需要,垂直化機制改革方向邁進。

今年4月,新浪對沿襲15年的門戶首頁進行了全面調整。從調整來看,新浪已經開始在用戶ID化、大數據化、流動化、社交化、廣告效率化等幾個方面予以注重。

這也是幾年前就想變革的新浪門戶,所不能達到的。在網絡媒體1.0時代,媒體資訊的傳播是B2C式的,用戶是在被動接受資訊,當時還沒有出現一個很好的,粘性很強的交互型產品,來讓用戶進行賬戶登錄。而沒有賬戶登錄,新浪也就缺乏一個有效、粘性的ID體系,而沒有構建出一個ID體系,大數據化、個性化、社交化、廣告效率化都無從發展。

也許你會說,此前盛行的郵箱、博客,都是ID化產品。但郵箱在國內的使用頻次、需求度、普及率,都很低。而2005年,新浪博客起來了,當時也有業界對於新浪以博客為基礎重組門戶的建議,但博客雖然是UGC,但對國內用戶來說,也是一個創作門檻很高的產品。創作門檻過高,使得博客的屬性依然偏向1.0媒體化的B2C傳播。而2010年起來的微博就不同了,無論從用戶粘性、創作門檻、交互性來講,它都是目前在社交化和媒體化結合上,走得最深的ID化產品。

而今年4月新浪門戶的“變臉”,也絕不僅僅是產品層面的變革。與此同時,新浪門戶內部也悄然開始了一系列機制改革。來自新浪內部的說​​法,“變臉”後,杜紅也將新浪門戶的頻道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商業頻道,這類頻道頻道自身只考核銷售任務,如汽車、旅遊;第二類是綜合頻道,既要承擔一部分銷售任務,也有對內容、流量的考核,如體育、財經、娛樂、科技等;第三類則是媒體頻道,如新聞中心,不需要承擔銷售任務。

這種將不同屬性頻道分類的方法,實則是一種孵化策略,在給以後的垂直化運營做鋪墊。先培育一種機制,以及在機制下適當寬鬆的土壤,再看看哪些頻道能在此之下快速發展,適合獨立出去。而新浪不再對所有頻道採取“一刀切”,也正是基於節奏性和精細化的考慮。

新浪正在對它的優勢頻道,起先採取模式探索。比如體育頻道。新浪體育頻道一年的廣告營收近3億元。也是所有門戶體育頻道中流量、資源最突出的。

再比如博客、讀書頻道,博客頻道是新浪門戶流量最大的頻道,盛大文學CEO侯小強此前就曾負責新浪博客的商業化,而在智能流動時代,博客、讀書也是手機端粘性較強的需求之一,其發展也頗具想像力。

而此次新浪花巨資與NBA簽下合作,其看重的也正是體育頻道在新浪內部率先進行改革試點的潛力。簽約費比《中國好聲音》要高得多,試問,在此之前,您印像中新浪為什麼還下過如此血本?

要搞體育有的是,那麼,為什麼是NBA呢?

首先,NBA是國內年輕消費群最熱愛的體育賽事。曾經一名QQ體育頻道編輯就跟我說過,在QQ體育頻道,流量最大的是NBA資訊內容,而足球類,如果沒碰到大的賽事,或球星花邊新聞或重磅轉會,就只能靠穿著暴露的足球寶貝吸引流量了。

此外,NBA的賽事密度非常高,用戶粘性很強,這與1個多月的奧運會,以及1-2個月的唱歌選秀節目可不同。而NBA往往也和時尚、流行音樂、嘻哈文化相貼合,這也能夠刺激電商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新浪此次簽下的多是獨家直播的權益。體育賽事,能夠吸引廣告主的主要是直播,轉播及編輯整合過的精彩花絮的廣告價值則大大貶值,這是體育視頻的行業規律。與NBA簽約,將給新浪帶來的視頻廣告收益也是非常巨大的。

而新浪簽下NBA,與體育頻道整合,也能給新浪體育帶來較大的品牌效應。能夠幫助新浪拉來此前不使用新浪服務的新增用戶,而這些用戶較大程度上可能來自他的競爭對手騰訊。當然,這也有助於新浪微博的推廣和活躍。

概括來說,依靠重磅品牌、粘性極強的賽事服務,在帶來增量用戶的同時,也有助於新浪其它互聯網產品的推廣。這是一種單點切入、矩陣式滲透推廣的策略。在這種策略下,微博、視頻,乃至遊戲、電商等服務,都是受益者。

但對新浪體育來說,遠不僅僅是引入高品牌和粘性內容這麼簡單。新浪體育想嘗試的是一條突破門戶模式的創新之路。而品牌內容的引入,則是加劇推動這種變革而已。

那麼,新浪體育可以做什麼呢?在微博ID所構建的閉環生態之下,用戶可以在新浪體育享受資訊、社區討論、微博分享和粉絲互動、體育遊戲、體育產品電商銷售等服務。

例如,新浪可提供包括社交電商、會員積分等增值服務,以及通過NBA社交電商平台購買NBA官方授權商品,就可以獲得相應的經驗積分點數,所獲得的點數可用於兌換包括服飾、戰靴、周邊產品、個性飾品等NBA官方正版商品。

而打通這一連串的,除了ID體系之外,還有微博的會員系統和服務。從而將“媒體社區電商(產品)”,構建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樣本。也許,這就是未來門戶的雛形。

這也是新浪在有了微博之後,所一直探討的“媒體微博社區”的“大新浪”服務。而在阿里巴巴投資微博之後,用戶在購物端和媒體端的數據的打通,將對“大新浪”的生態閉環帶來數據支援。



.新浪NBA合作的背後意義:門戶轉型前奏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8/n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