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 Nokia 併購諾西50%股份後的戰略走向成為業內熱議的焦點。有一種觀點認為,收購諾西之後, Nokia 很可能會撤離(通過出售)自己的手機業務,理由乍看倒也很明了簡單, Nokia 手機業務賠錢且似乎未來前景暗淡。
儘管諾西相關負責人對媒體稱, Nokia 併購諾西和改名之後, Nokia 會保持原諾西業務的獨立運作,但既然已經是 Nokia 的全資子公司,但其仍關係著 Nokia 的整體戰略和營收。所以在此我們不妨將 Nokia 目前主要的手機業務和原諾西的業務作一對比和分析。
在上個季度中, Nokia 手機及相關業務的淨營收為37.71億美元,同比下滑32%;諾西淨營收36.62億美元,同比下滑5%。單從營收的角度看, Nokia 手機和諾西業務幾乎各占到一半, Nokia 手機業務稍多。如果 Nokia 撤出手機業務的話,至少從營收規模上減少了一半。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惠普。眾所周知,惠普的PC業務曾一度是業內,包括惠普爭執的焦點,即鑑於PC業務在惠普集團整個業務中利潤率最低,且PC產業正在萎縮,惠普應該剝離,甚至出售自己的PC業務。但直到目前為止,惠普並未放棄。為何?因為PC產業仍是一個具有相當大規模的產業,且為惠普貢獻著1/3左右的營收。
同樣把這個理由放到 Nokia 身上,儘管 Nokia 手機業務低迷,但整個手機產業仍處在上升期,而 Nokia 在整個手機產業(包括智能手機和功能手機)依然是全球第二大廠商。雖然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手機是大勢所趨,但由於 Nokia 在功能手機市場仍具有龐大的基礎用戶市場,例如其上個季度中, Nokia 功能手機的銷售量則高達5580萬部,勢必為未來 Nokia 在這部分基礎用戶市場中挖潛智能手機市場提供了必要條件。
還有一點不容忽視的是, Nokia 在手機市場中的競爭力並非外界所感覺的那麼不堪一擊。例如其新近發佈低端功能手機105,根據IHS的拆解報告顯示, Nokia 低端功能手機105的組件成本只有13.50美元,加上70美分的組裝費,總計14.2美元,而20美元的零售價格,使得該手機利潤率高達29%。雖然與 Apple iPhone5接近68%的利潤率相差2倍多,但iPhone5的零售價格幾乎是105的20倍。同時考慮到價格與利潤率, Nokia 在功能手機上的盈利能力並不一定輸給 Apple 。這也是為何在上個季度,儘管 Nokia 的Lumia智能手機出貨量創新高,但股價卻暴跌的主要原因—— Nokia 功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了21%。可見功能手機對於 Nokia 的重要性。那麼 Nokia 在功能性手機上的創新盈利能力能否移植到智能手機上呢?鑑於目前 Nokia 在功能手機市場的規模,仍有值得一搏的必要。
再看諾西,也許主張 Nokia 甩掉手機業務包袱的人士看到了諾西業務是盈利的業務,不錯,諾西自走出困境後,已經連續保持了四個季度的盈利。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難發現,諾西之所以盈利,主要是來自於不可持續的裁員及轉讓出售非核心業務資產等措施來降低運營成本獲得的,或者說這些佔了絕大多數的因素。而具體到本身業務通過創新和競爭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恐怕只有諾西自己心裡清楚。談到業內所說的 Nokia 併購諾西是在買4G的未來,的確未來的4G市場具有大的市場機會,但因為機會大,競爭也會激烈,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從目前的競爭位置看,諾西雖然處在三甲的位置,但鑑於前述的原因。加之全球電信設備市場的不穩定性,未來能否一直保持增長還是未知數。其實從上個季度看,諾西的營收已經出現同比下滑5%,而所謂的盈利也只是區區300萬歐元的營業利潤。如果 Nokia 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以此就斷定諾西就代表了 Nokia 光明的未來未免過於膚淺了。不要忘記諾西季度虧損10多億歐元的過去。
到此,到一個企業兩種不同業務的未來均存在挑戰和不確定性的時候,保持企業的整體規模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其中的手機業務從整個產業的發展看仍處在遠未飽和的上升期,且自身仍有一搏的根基之時,如果 Nokia 因為虧損就撤離對於一個產業的爭奪,而寄希望於諾西挑起 Nokia 的大樑,從戰略角度看,無疑是短視的。
.購諾西之後: Nokia 撤離手機業務是短視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7/nokia_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