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MTK、國產機和它們的小時代






  本月初, Samsung 和HTC先後發佈了上季度財報,均未能達到外界預期,引發了高端智能手機市場是否飽和的爭論。而與此同時,傳聞 Apple 即將推出廉價iPhone角逐中低端市場。紐約時報發表名為《 Apple Samsung 小心中國市場》的評論文章,指出中國廠商生產了全球三分之二的手機, Apple 在中國市場被多家本土品牌超越。《21世紀經濟報導》的一篇評論也認為智能手機競爭的下半場已經開始,國產品牌有機會“逆襲”。不過此前一直與國產機“綁”在一起的MTK,這一次卻沒能引來圍觀。

  回顧過去十年國產手機走過的路,MTK是很難繞過的話題。MTK(MediaTek Inc)簡稱聯發科,是台灣的一家芯片公司,常常被認為是“山寨機之父”。在MTK最輝煌的07年,該公司一度拿下大陸手機芯片市場90%的份額,成為台灣市值最高的公司,被稱為“股王”。然而進入智能機時代之後,MTK起起伏伏,慘淡經營。過去兩年MTK看到了翻身的曙光,不過站在4G時代的門前,又面臨著新的問題。溫故知新,在此不妨首先回顧一下過去十年MTK和國產機走過的路。

功能機時代,第一次親密接觸

  從2003到2008年,流動通信跨越式發展、手機普及是大的時代背景,而MTK和國產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小時代。年齡較大的手機使用者應有印象,十年之前的手機價格非常昂貴,不亞於今天的iPhone和Galaxy智能手機。經典的摩托羅拉V3全球銷量超過1億部,上市價格高達7000元。如果手機價格一直維持這個水平,中國普及手機及到今天都會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而中國在短短數年完成這一任務,打開潘多拉魔盒的正是MTK,而中國流動和 Nokia 卻成為最後的贏家。

  2003年MTK推出了第一款單芯片手機解決方案,集成了通信基帶、藍牙、鏡頭等模塊,只需增加不同的元器件和外殼,就能組裝出成品手機,生產週期低至數週,成本低至數百元。如此低的技術和資金門檻催生了深圳無數的小廠商,售價數千元的國外品牌難以招架。2007年,發改委和工信部取消了手機生產的核准制。“山寨機”也在下半年佔據了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一掃03年之後的頹勢。然而潮流之下泥沙俱下,03年之前國產手機的崛起主要依靠廣告和營銷驅動,波導“手機中的戰鬥機”廣告深入人心。這一波國產機的發展則依賴低價,沒有催生出有影響力的品牌。同時低門檻帶來低質量,吸費軟件、虛標的配置和雷人的外觀成了人們對國產機的記憶。

  在價格不斷下降的中國手機市場, Nokia 依靠質量控制、成本控制和渠道控制在競爭中勝出,擊敗了摩托羅拉、愛立信和西門子等老對手,拿到了第一的市場份額, Nokia 的品牌也深入人心。手機市場的繁榮和手機的普及也讓中國流動賺得盆滿缽滿,依靠穩定的網絡和優良的通話質量獲得了壓倒性的市場優勢。中國聯通雖然引入了指標更好的CDMA網絡,但是由於缺少廉價終端,最終沒能獲得更理想的市場份額。

智能機時代開局, Apple 擊敗 Nokia ,MTK充當肉盾

  在經歷的功能機時代的輝煌之後,MTK似乎錯判了未來發展的趨勢。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山寨機市場開始萎縮。之後的2009年被業界認為是中國3G元年,中國聯通引入iPhone,拉開了國內智能機市場的大幕。MTK卻認為智能機和3G費用過高,押寶“準智能機”概念,固守2G網絡。MTK的第一款智能芯片MT6516,針對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設計,該系統很快被拋棄。2010年,MTK連續四個季度的財報營收同比下滑,2011年一季度淨利潤更是同比下降七成。

  MTK的後知後覺像極了老對手 Nokia , Nokia 在iPhone發佈之後不為所動,堅持老舊的塞班操作系統,時至2010年, Nokia CEO康培凱仍然在 Nokia 內部會議上將中國產的白牌手機視為最大的敵人。兩個思想僵化的對手此時仍在“準智能機”的戰場上打成一片, Apple 卻已彎道超車。2010年, Apple 發佈了iPhone4,掀起了智能機的又一波高潮。而Android的生態系統在升級到2.0之後也逐漸成熟,HTC在其中受益頗多,壓倒MTK成為了新一代的“台灣股王”。

  形勢之下,MTK迅速轉向,加入了Google主導的“開放手機聯盟”,從2011到2012年先後推出了四代智能芯片。深圳的手機廠商搭著MTK的這波順風車駛入智能時代,“中華酷聯”也受益頗多。由於聯發科的智能芯片一直堅持雙卡雙待的特色,非常符合聯通搶奪流動2G用戶的需求,因此聯通、聯想、聯發科“三聯組合”出爐,依靠千元智能機市場,擊敗了 Apple 和 Nokia ,坐上了2012年中國智能機市場的第二把交椅,MTK進入又一個小時代。

智能機下半場,是機遇還是危機?

  根據《紐約時報》的援引某經紀公司的預測,高端智能手機在中國的銷量將長期停滯在3億部/年,而200美元以下智能手機銷量將在今年超過4億部/年,到2015年將增長至6.8億部/年。這樣一份大蛋糕,無論怎樣,MTK都將在其中分得相當可觀的一塊。畢竟部分國產廠商對MTK的方案已經產生了依賴。然而與此同時,未來中國通信和手機市場發展趨勢裡,漸漸可以看出一些不利於MTK的因素。

  1)4G時代來臨,MTK受困基帶芯片。基帶芯片一直是MTK的軟肋。3G時代,MTK一直讓手機廠商承擔通信專利授權費。為了搶占TD市場,MTK在09年匆忙收購了ADI。而至今還沒有一部採用MTK方案的CDMA智能手機上市。中國三大運營商採用了三種不同的3G制式,這是全球絕無僅有的,而到了4G時代,又面臨著TD和FDD的混合組網,基帶芯片的複雜程度將進一步加劇。而在製式兼容方面經驗最豐富、專利儲備最為充足的,恰恰是欲置MTK於死地而後快的高通。

  2)20nm產能受限,MTK可能被對手拉開一代差距。全球半導體工藝已經正式進入20m時代,Intel發佈了採用22nm工藝、用於流動平台Bay Trail處理器,發力手機芯片的野心昭然若揭,其最大的合作夥伴就是此前借MTK上位的聯想。同時 Apple 和台積電聯合投資準備生產20nm芯片。MTK的28nm工藝芯片此前正是由台積電代工的,而台積電的20nm芯片產能很可能被 Apple 一家鎖定。通過MTK和高通同級別芯片的對比來看,MTK同後者的差距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拉大了。

  3)大陸產業升級轉型,低門檻優勢被對手破解。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功能機時代大殺四方的MTK,在智能機時代重返大陸,發現國產手機品牌已非嗷嗷待哺。小米堅守高通,阿里雲牽手英偉達,華為採用自家海思平台,聯想和Intel的合作關係從PC延伸到手機。採用MTK平台的更多是白牌代工廠和初來乍到者。去年雷軍公開嘲笑360特供機採用MTK處理器,MTK的形象可見一斑。而領先者高通除了在高端市場上不斷擴大對MTK的領先,也推出QRD平台,向技術實力較弱的廠商提供解決方案。

  4)特色失色,MTK還剩下些什麼?MTK一直追求差異化,主要體現在支援雙卡雙待、低主頻降低功耗,低構架去基帶節省專利費和採用多核製造噱頭。雙卡雙待的吸引力隨著三大運營商在3G和4G時代的齊頭並進將不斷減弱。而未來手機用戶更加成熟,對多核的追求將讓位於用戶體驗。MTK平台的特色在未來的手機市場競爭中面臨失色風險。

  以上分析並非唱衰MTK,只是筆者希望MTK不要沉浸於暫時的業績成長,要能夠認清不利的形勢,和國產機一道完成轉型,參與更高層次的競爭。過去十年,MTK和國產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創造了兩次“小陽春”,也一同跌入過絕境。如果這樣的軌跡再一次重複,就不僅僅是中國手機品牌的悲劇,更是中國製造的無奈。



.MTK、國產機和它們的小時代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7/mt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