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英國欲打造本土科技巨頭:推眾多優惠政策






  新浪科技訊 香港時間7月14日消息,為了對抗矽穀風投和美國科技巨頭,英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試圖確保最好的英國科技公司能夠獲得在本土成長所需的資金和專業技能。

  英國政府在倫敦東部打造了一座“科技城”,希望培育出一批本國科技創業公司,幫助該國走出長期衰退重振經濟。然而,該計劃面臨著一個重大難題:該地區尚未產生一家知名的英國上市公司。許多公司無法獲得第二輪融資,而最優秀的公司落入了美國風險資本家和雅虎等科技巨頭囊中,就業崗位和潛在稅收也隨之而去。

  喬安娜‧希爾茲(Joanna Shields)表示:“我們許多最優秀、最有前途的公司流失給了美國。”希爾茲曾擔任Facebook、 Google 和Bebo的高管,現在管理著英國政府為鼓勵對內投資而設立的科技城投資機構。

  與此同時,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還啟動了“Future Fifty”項目,向尋求國際擴張的公司分享社會關係和建議。另外,他還降低了初創企業的資本所得稅。

  英國尚未出現一家類似 Google 或亞馬遜的科技巨頭,對此英國首相卡梅倫深表失望:“我希望嘗試並確保下一波科技巨頭中有一些誕生併成長於英國。”

  融資困難

  風投公司DFJ Esprit CEO西蒙‧庫克(Simon Cook)表示,種子融資相對容易,真正的難題在於獲得後續融資。庫克稱:“在美國,只要成立一家公司並有所進展,就很可能獲得下一輪融資。但在歐洲,只有五分之一的公司能籌到更多資金。”

  原因何在?許多英國初創科技公司缺乏推銷技巧,無法將自己標榜為未來全球知名的公司。歐洲風投公司Index Ventures的馬丁‧米格諾特(Martin Mignot)說:“我們見過很多擁有盈利商業模式的優秀公司,但它們要麼市場太小眾,要麼沒有走向全球的雄心。”

  對於GoCardless創始人湯姆‧布龍菲爾德(Tom Blomfield)而言,正是在美國的經歷幫助他獲得了融資。在Y Combinator參加了四個月的初創企業新手訓練營之後,他表示,這教會了他企業要想成功,必須能解決實際問題。

  倫敦東部的Unruly Media去年從歐洲風投公司Amadeus、Van den Ende & Deitmers和Business Growth Fund融資2500萬美元。該公司幫助可口可樂等品牌商在社交網站推廣視頻廣告。聯合創始人薩拉‧伍德(Sarah Wood)指出了贏得投資者的三大原因:覆蓋全球、高營收增長率、獨創技術。

  然而伍德這樣的事例少之又少。許多英國初創企業被美國大公司收購,令卡梅倫的團隊頗為沮喪。網絡廣播網站Last.fm 2007年賣給了CSB,遊戲公司Playfish 2009年被EA 3億美元收購。TweetDeck 2011年被Twitter收購,新聞閱讀應用Summly 3月份剛賣給雅虎。

  美國投資=美國上市

  說服公司留在本國發展僅憑提供建議和關懷的政策還不夠。英國風險投資的缺乏是一個顯著問題。

  科技行業的投資由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主導,它們適應該行業的風險和潛在回報,從而能將收穫的回報再次投資。英國投資者更為謹慎,而且由於鮮有成功記錄,他們依然選擇迴避該行業。

  風投公司Dawn Capital投資的英國小額貸款公司Wonga和軟件公司Mimecast都準備在紐約而不是倫敦上市。據《金融時報》報導,英國社交遊戲公司King.com也計劃赴美上市。

  為了打破這種循環並將人才留在國內,倫敦証券交易所今年借鑒納斯達克設立了高增長板塊。該板塊允許創業者只將公司10%的股份上市流通,從而既能籌到資金又能維持對公司的控制權。

  據倫敦証券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在英國上市的246家科技公司總市值為2000億美元,而美國上市的科技公司總市值高達3.2萬億美元。同時,投資者對倫敦科技公司的投資正在減少。市場研究公司Ascendant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24家倫敦公司共融資6200萬英鎊,去年第四季度29家公司共融資1.51億英鎊,融資額降低了一半。

  不過,Index Venture的米格諾特表示,與矽穀和紐約一樣,倫敦一線科技中心的地位依然穩固並且該市正在培育健康的資本與人才生態系統。(達西)



.英國欲打造本土科技巨頭:推眾多優惠政策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7/blog-post_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