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6日 星期日

機遇號火星車啟程前往新工作地






  在去年11月和12月期間,“機遇”號的全景照相機記錄下了這張圖片上的多個片段,包括其工作區域“馬傑維克丘”(Matijevic Hill)。今年1月25日,“機遇”號火星車度過了在火星上9週年的紀念日。

  新浪科技訊 香港時間5月26日消息,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消息,在“約克角”逗留了20個月之後,“機遇”號火星車終於開始啟程前往新的工作地。

  約克角位於奮進隕石坑的西部邊緣,“機遇”號在其裸露岩層中發現了一塊與水密切相關的岩石。科學家將這塊岩石稱為“埃斯佩蘭斯”(Esperance,意為“希望”),是一種通常形成於潮濕環境的黏土礦物。“機遇”號長期規劃師斯科特‧麥克倫南(Scott McLennan)稱,“埃斯佩蘭斯”是火星古代濕潤氣候的証據,表明火星表面可能曾經適宜生命生存。

  他說:“‘埃斯佩蘭斯’最為特別的一點是,它表明火星上的水分不僅足夠用來進行化學反應,從而產生黏土礦物,而且水分足夠將這些反應釋放的礦物離子衝洗出來,這也是‘機遇’號可以清楚觀察到整個過程的原因。”“埃斯佩蘭斯”岩石中具有高含量的鋁和矽,但鈣、鐵的含量很低,這與“機遇”號九年來在火星表面上採集的其他任何岩石都不同。

  事實上,正如該任務的主要研究者史蒂文‧斯奎爾斯(Steven Squyres)所說:“‘埃斯佩蘭斯’是如此重要,我們花費了數週時間就為了對其進行測量,雖然時間已經十分緊迫。”

  時間緊迫的原因在於,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已經將定好了“機遇”號前往新工作地“索蘭德點”(Solander Point)的日期。該地點距離約克角大約2.2公里,研究人員希望“機遇”號能在此做好準備,以順利度過火星的冬季。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任務主管斯科特‧利弗說,索蘭德點的地形向北傾斜約15度,有助於“機遇號”開展冬季的科學觀測活動,而且太陽能電池也能進行充電,從而進行下階段工作。

  前往新工作地的旅程開始後,“機遇”號也很快打破了塵封了40年的美國探測器在外星球的行駛紀錄。5月16日,“機遇”號在火星的累計行駛距離達到了35.76公里,超過了1972年“阿波羅17號”宇航員尤金‧賽爾南和哈里森‧斯密特駕駛月球車行駛35.755公里的紀錄。

  目前,在火星上活動的還有2011年發射的“好奇”號火星車。同於2004年登陸火星,並被稱為“機遇”號“孿生兄弟”的“勇氣”號火星車已經於2010年停止工作。(任天)



.機遇號火星車啟程前往新工作地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_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