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數碼新聞]黃仁勛和他的「圖形皇帝」夢




  黃仁勛,美籍華人,1993 年創辦英偉達(NVIDIA)──今天全球最大顯卡芯片廠商之一。2001年黃仁勛在《財富》「40歲以下最富40 人」排名第12 位,是美國華裔的領軍人物。

  果斷堅決的領導風範

  在最初創建英偉達之時,黃仁勛和他的合作夥伴選擇了當時並不被人看好的正方形成像技術。黃仁勛在創辦公司時曾經給一位Bay Area公司的分析師打電話,想聽聽對自己準備在圖形芯片領域創業的建議。這位叫喬恩的分析師後來回憶說:「當時黃仁勛還專門打電話,諮詢關於圖形芯片市場與未來的走勢,我告訴他,這個市場還沒起步且已經亂成一團了,現在已經有將近30家公司,你最好別幹這個。」但是黃仁勛依然懷著堅定的信念開創了英偉達公司。

  最初幾年,公司發展並不順利。1999年,英偉達推出了全球第一個圖形處理器(GPU)。Win95 時代隨著電腦圖形化時代的到來,顯示芯片成為PC系統中被注目的焦點,市場需求空前強烈。而在這個時間點上,諸多的圖形卡公司卻對微軟的D3D API接口不以為然,堅持各自開發自己的接口。黃仁勛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他果斷地決定全面支援微軟的接口。這一決定成功地扭轉了公司的局面。

  志向高遠做圖形皇帝

  黃仁勛創業的信念來源於多年的夢想。早在黃仁勛讀大學時,他的職業規劃就是宏大的,他立志要成為全球的圖形皇帝。

  1983年,黃仁勛20歲,還在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工程實驗室做普通工程師的他就「大言不慚」地對第一位女朋友Lori許諾,自己會在30歲的時候擁有一家自己的公司。

  黃仁勛矽穀之路的第一步,是加盟AMD公司併成為一名芯片設計師,這為他後來創辦NVIDIA打下了最初的技術基礎。兩年之後,他跳槽到LSI Logic。這也是一家芯片公司,但主打業務並不是CPU,而比較傾向於芯片的圖形處理。不過在當時無論是CPU還是圖形芯片,都沒有出現如今天這樣一兩家企業壟斷市場的局面。

  在LSI Logic設計部門呆了兩年後,黃仁勛就要求調到銷售部門,並最終成為集成芯片(類似於今天的SOC,即一塊芯片上集成多重功能)部門的總經理。

  對於這一轉變,黃仁勛說:「從工程部轉到銷售部,這是我曾經作出的最佳職業選擇,我逐漸學會了產品的設計開發如何與市場結合。因為我意識到,消費者並不關心你從哪家商學院畢業,他們只關心一件事,你的產品對他有什麼好處。」

  黃仁勛在自己30歲生日之前的一個多月,與兩位志同道合的工程師一起成立了英偉達(NVIDIA),為了兌現自己的諾言,他還有意將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定在了生日那天。

  幼年留美 學會堅強和適應

  黃仁勛從小就在特殊的教育環境中經受了磨礪。黃仁勛於1963年2月17在台灣台北出生,1972年與家人遷往泰國9歲那年和比自己大一歲的哥哥,被父親送到了華盛頓州的舅舅家。據他說,當工程師的父親這樣做,主要是出於教育考慮。

  到美國後,舅舅家經濟非常困難,很快把小哥倆送到了肯塔基州的一所鄉村寄宿學校。黃仁勛後來回憶說:這個學校其實更像一所少年教養院,每個孩子都有刀,而室友更是全身刺青。

  多年以後,黃仁勛回憶起這段生活時承認,自己也參與了許多淘氣活動,比如爬牆上樹、偷吃東西甚至抽菸。但「這危險的一課」並沒有讓自己變壞,反而學會了堅強和適應環境,他認為這對自己的一生都有好處。

  幸好這樣的生活只持續了兩年,黃仁勛的父母就來到了美國,他也得以進入正規學校讀書。似乎是中國人的專利,黃仁勛的成績非常優異。1984年他於俄勒岡州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學位,其後在斯坦福大學取得碩士學位。

  引領芯片業進入GPU時代

  經過創業前期的嘗試和摸索,1996年,黃仁勛推出了NV3,即Riva 128,並大膽採用當時仍處於試驗階段的AGP概念。而不久後的Riva 128zx,則是國人都非常熟悉的「小影霸」。隨後,他在1998 年秋和1999年2月分別推出了TNT和TNT2,從此一舉占據了顯卡芯片市場的主流位置,把所有的競爭對手都擠到邊緣領域。1999年底,黃仁勛又推出全新架構的顯示芯片,即GeForce256,率先將顯示芯片業帶入GPU 時代。

  隨著計算機領域進入統一渲染架構的時代,顯卡在整個計算機中的重要性已經逐漸超越了CPU。並行架構上的優勢讓GPU可以完成大規模的計算需求,而NVIDIA CUDA技術更是給GPU完成大規模計算賦予了靈魂,之前本來只用CPU來計算的應用現在可以使用GPU進行計算,大幅度減輕了CPU的負擔,也正是如此GPU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黃仁相信,GPU在未來無處不在。

  出人意料 做與眾不同的事

  黃仁勛提出了和摩爾定律並稱的顯卡芯片領域的「黃氏定律」,即顯卡芯片每6個月性能提升一倍。而在當時業界已經有了另一個更著名的定律,那就是由英特爾公司創始人摩爾創立的「摩爾定律」:芯片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每隔18個月增加一倍,性能提升一倍。「顯卡性能每半年翻一倍」,似乎要叫板摩爾定律。摩爾定律全力提高工藝水平,而「黃氏定律」主要是通過改進架構來實現的。

  要創建新的GPU,在技術方面的作業對英偉達來說是最重要的。要不斷地推出一些新的產品,而這個過程中的挑戰就是「黃氏定律」。每一個產品都要比上一代要好一倍。這樣即使競爭對手在6個月之後也生產出了更好的產品,英偉達依然可以保持領跑地位。

  從進入圖形領域到提出黃氏定律,黃仁勛一直堅持著自我,堅持著夢想。黃仁勛談到:「我犯過很多錯誤,但我不怕犯錯,不斷犯錯再改變、學習、創新,才能成功。」「對於自己的夢想,有時候行業和企業會告訴你,沒有這樣的市場。但是我相信自己的信念,我們投入了幾十億的美元來追逐自己的夢想,盡自己的努力。」

  從推出GPU 概念開始,時至今日,黃仁勛仍一直扮演顯卡芯片的領跑者角色並從未掉隊。英偉達持續不斷地推出更高性能的GPU,逐漸擊敗了眾多競爭對手,成為視覺計算領域的老大。如今,他又成功地抓住了高性能計算(HPC)與視頻計算的歷史性機遇。黃仁勛已經成為矽穀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也已經成為業界華人的驕傲。黃仁勛總把「為產業和社會做出獨特貢獻」掛在嘴邊,他也的的確確用行動實踐了他的諾言。



.[數碼新聞]黃仁勛和他的「圖形皇帝」夢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2/blog-post_6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