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兩名科學家因預測上帝粒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比利時理論物理學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左)和英國理論物理學家彼得‧希格斯(右)。

  新浪科技訊 香港時間10月8日消息,據諾貝爾獎官網,2013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為:彼得‧W‧希格斯(Peter W. Higgs) 和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ois Englert),獲獎原因:對希格斯玻色子的預測,以表彰他們“在揭示亞原子粒子質量起源機制方面的理論發現,他們的理論預言已經在近期由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擊的ATLAS 以及 CMS實驗所証實。”

  François Englert 和 Peter W. Higgs獲獎的成果是在1964年提出的一項理論,該理論揭示了粒子是如何獲得質量的。當時,這兩位學者分別獨立地發展了這項理論(當時Englert教授是與另一名合作者,現在已經去世的Robert Brout教授共同發展了這項理論)。

  獲獎得主簡介:

  彼得‧W‧希格斯(Peter W. Higgs),英國公民,1929年生於Newcastle upon Tyne,1954年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是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教授。

  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çois Englert),比利時公民,1932年出生於比利時Etterbeek,1959年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布魯塞爾自由大學教授。

  相關解讀:
  什麼是希格斯-玻色子?

  希格斯粒子是一種亞原子粒子,也就是說,理論上認為它應當是構成宇宙的最基本組成部件之一。但是它仍然有待實驗觀測証實。科學家們提出的物理學 標準模型預言了這種粒子的存在,其作用是解釋為何其它粒子會擁有質量。根據這一理論,在宇宙大爆炸之後,一種看不見的力,即希格斯場和與之相對應的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一同形成。正是這個場賦予其它基本粒子以質量的屬性。

  為何這一粒子如此重要?

  希格斯場賦予整個宇宙中其它粒子以質量的方式可以用遊泳者在水池中受到的水的阻力來做比喻。如果粒子沒有質量,它們便可以在宇宙中以光速前進,因為質量的本質便是對物體改變其速度的制約性。

  這種粒子最早是什麼時候被提出來的?

  有關這一粒子的理論最早是在1964年由6位物理學家共同提出來的,其中就包括英國愛丁堡的皮特‧希格斯(Peter Higgs)教授。他們當時提出這一粒子的目的就是為瞭解釋質量的起源。

  理論上,這一粒子的存在將正好補全描述整個宇宙如何運行的物理學標準模型的缺陷,因此它便顯得尤其重要。



.兩名科學家因預測上帝粒子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10/blog-post_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