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巴倫週刊封面文章:聯想的進攻






  導語:最新一期美國《巴倫週刊》印刷版刊登題為《聯想進攻》(Lenovo Attacks)的評論文章稱,從默默無聞成長為全球PC行業領導者的聯想,現在又把目光放到了 Samsung 電子和 Apple 公司身上,希望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領域大展拳腳。

  以下為文章全文:
  業界一枝獨秀

  楊元慶已經在很多人跌倒的地方站穩了腳跟。短短8年間,這位聯想集團的董事長兼CEO就把這家中國企業,從名不見經傳的PC廠商變成了全球第一大PC品牌。他一路披荊斬棘,將 Acer 、 ASUS 、東芝和 Sony 等眾多對手一一斬於馬下。儘管規模達2000億美元的PC行業已經今不如昔,但在惠普和戴爾等老牌巨頭日薄西山的當下,聯想的份額仍在增長。

  與此同時,儘管戴爾、惠普等PC廠商均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折戟而歸,但聯想卻一枝獨秀,成為了中國排名第二的智能手機廠商,僅次於 Samsung ,但卻領先於 Apple 公司。現在,楊元慶再次踏上了征服世界的征程。

  據市場研究公司IDC測算,截至6月,聯想全球“智能上網設備”市場份額達到7%──該市場包含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PC──遠遠落後於 Samsung 的24%和 Apple 公司的14%,但卻達到緊隨其後的惠普(3.6%)的兩倍。“他們顯然已經跳出了傳統的圈子。”IDC分析師鮑勃‧奧多尼爾(Bob O'Donnell)說。

  儘管今年的全球PC出貨量預計將萎縮至3.154億台,較2012年減少9.7%,但分析師還是認為,由於銷售額向利潤率較高的產品轉移,聯想的盈利將增長19%,達到7.58億美元,折合每股ADR(美國存托股份)1.40美元;營收則會達到373億美元。在截至2015年3月的財年內,分析師預計該公司的利潤將增長17%。

  聯想在美國最知名的產品是ThinkPad筆記本,這個品牌是該公司2005年斥資17.5億美元從IBM手收購來的。

  兩年前,聯想推出了首批平板電腦,包括針對企業用戶的ThinkPad和針對消費用戶的IdeaPad。明年,該公司預計還將在美國發佈首款智能手機,進一步拓寬觸角。

  但新興市場仍是聯想的主要增長來源。“無論是平板電腦還是智能手機市場,都在從高端向主流和入門領域轉變,從成熟市場向新興市場轉移。”楊元慶近期接受《巴倫週刊》採訪時說,“在成熟市場,更新換代週期變得更短和更快了。這一趨勢對聯想有利,因為我們在主流市場和新興市場更加強大,我們的開發週期也比競爭對手短得多。”

  對投資者來說,聯想擁有獨特的發展計劃:能夠充分利用中國市場的長期增長潛力;儘管正在向高價、高利潤的領域轉移,但規模、份額和盈利能力卻仍在增長。這也讓聯想處在了變革潮流的前沿,可以進一步推升利潤率,從而給股東帶來回報。聯想的ADR最近幾年已經上漲3倍,達到20美元。而隨著該公司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需求增加,股價明年還有望攀升至25美元。

  本土優勢明顯

  楊元慶的很多願景都要仰仗中國市場,這裏為聯想貢獻了42%的營收和可觀的利潤。同樣是在這裏,柳傳志和10個哥們在1984年共同創辦了聯想,併成為了中國最早的一批企業家之一。十年後,他任命時年29歲的銷售員楊元慶主管羽翼未豐的PC部門。柳傳志後來回憶起來,還將當時的那次任命稱作是一項“冒險的決定”。但那次冒險的確收到了回報。聯想1996年推出了首款筆記本,並開始在中國市場銷售IBM軟件。楊元慶放棄了直銷模式,開始使用本土分銷商:他還大幅降低售價,僅比成本價略高。最終,他還成為促使聯想收購IBM PC業務的主要推手,後者的規模3倍於當年的聯想。

  聯想在中國擁有數千家零售渠道。該公司的PC隨處可見,至今仍是中國銷量最高的品牌。其智能手機也通過同樣的零售渠道銷售,但也新增了與運營商合作推出的合約機。

  與平板電腦一樣,智能手機也是聯想新增的一條產品線。聯想2010年初就在中國推出了智能手機,但直到2011年才將其列為重點業務。

  “他們在中國的分銷渠道會滲透到六線城市。這也就難怪他們擁有如此強大的地位,併成為LG和 Samsung 的有力競爭對手了。”美國市場研究公司Endpoint Technologies總裁羅傑‧凱(Roger Kay)說,儘管PC銷量面臨挑戰,“但他們還是憑藉著中國的智能手機業務實現了營收增長。”

  聯想也使用Android操作系統來生產手機,該公司通過多個“第一”獲得了中國運營商的歡迎。例如,它是首家主打女性牌的智能手機廠商。很顯然,中國女性偏愛大屏手機,因為這可以讓他們的臉看起來更小、“更漂亮”。而通過與中國聯通的合作,聯想也開闢了200美元以下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流動和中國電信也紛紛跟進。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分析師詹姆斯‧王(James Wang)表示,這也幫助聯想與本土廠商展開了競爭,包括華為、中興、宇龍。

  聯想一直在不停地升級零部件,並且充分利用了與聯發科等芯片製造商之間的合作,後者會優先向聯想提供性能強大的新處理器,之後再向其他客戶發貨。“通過冒險採用最新的芯片,聯想獲得了相較於本土競爭對手的先發優勢。”詹姆斯‧王說。該公司的K900巨屏手機就已經銷往了印度市場。觀察人士懷疑,該產品可能會成為聯想面向美國市場推出的首批手機之一。

  中國消費者升級手機的頻率很高,這也令聯想獲得了足夠的經驗。“一款手機的壽命可能只有半年。”楊元慶的副手、聯想手機業務負責人劉軍說,“正因如此,手機市場才遠大於PC市場。”

  過去一年里,聯想在中國推出了40多款智能手機。“我們每月都會推出新機型,”他說,“多數都是自主生產的,這也為我們帶來了成本優勢,以及上市時間和量產時間上的優勢。”

  聯想第一財季智能手機出貨量達1140萬部,相當於一年前的3倍;當季平板電腦出貨量為150萬台,達到去年同期的4倍。從全年來看,該公司預計將銷售5000萬部智能手機和1000萬台平板電腦。聯想表示,該公司在武漢建設的新工廠每年可以生產1億台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聯想的ThinkPad平板電腦使用微軟Windows 8操作系統,而IdeaPad平板電腦則使用Android系統。該公司稱,將會考慮生產搭載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具體情況要取決於市場需求。在被問及對微軟宣佈收購 Nokia 手機業務作何評價時,楊元慶說:“我們之前就說過,行業將會整合。微軟現在是我們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今後仍是。但我們也會相互競爭,這是我們行業的特性。”

  防守反擊戰略

  聯想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個國際品牌,在楊元慶的經營下也一直進展順利,並且充分利用了IBM高端產品的光暈效應,沒有浪費這個重要資源。該公司一直堅持雙品牌戰略:在消費市場力推聯想品牌,在高端企業市場則發展ThinkPad品牌。他還聘請了一批西方高管幫助其運營公司。聯想的企業整合十分成功,甚至獲得了《哈佛商業評論》的褒獎。

  為了領導這家跨國公司,楊元慶在收購IBM PC業務後便開始學習英語,不僅專門聘請了老師,還會每天觀看數小時的CNN。他還舉家遷往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莫里斯維爾,也就是IBM前PC總部所在地,現在則成了聯想的兩大總部之一。英語現在也已經成為聯想的官方語言。

  在聯想的3萬名員工眼中,楊元慶是個很受歡迎的領導者。最近在羅利市附近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與會的數千名聯想美國銷售人員都被楊元慶為公司制定的願景打動。他對台下的員工們說:該輪到你們大展拳腳了。他還非常體恤下屬,去年將自己的300萬美元獎金都分給了員工,上週再次自掏腰包嘉獎員工。當然,由於他持有的7%聯想股份如今已經價值7億美元,所以這筆錢對他來說不足掛齒。

  在2008年遭遇危機後,楊元慶制定了“防守反擊”戰略,將聯想從危險境地拯救出來。在這一戰略的引領下,聯想首先力保中國市場這項“現金牛”業務,然後向增長迅猛的地區和新產品領域發起進攻。進攻業務的增速預期是市場增速的兩倍,但防守業務的增速也必須高於市場整體速度。只有當某項業務的份額達到兩位數時,聯想才會要求其盈利。

  對員工來說,“防守反擊”是一句口頭禪,是組織商業計劃的一種方式。市場研究公司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分析師比奧‧斯考尼克茲尼(Beau Skonieczny)說:“近幾個季度最大的變化是:他們已經將PC轉為防守模式。”這項業務將創造現金,並為其他業務提供發展資金。

  在楊元慶最新制定的“PC+”戰略的指引下,聯想已經把流動設備確定為“進攻市場”。今年春天,楊元慶重組了公司,以應對“進攻市場”面對的挑戰。他相信,即使是最強大的競爭對手,也並非不可戰勝的。 Samsung 已經成功打擊了 Apple 公司的生態系統,証明Android可以取勝。戴爾前高管、現任聯想美國負責人的蓋里‧史密斯(Gerry Smith)表示,他和他的同事對如何開展業務瞭然於胸。

  “我們都知道該怎麼做,之前已經在PC市場做過一次了。”他說,“我們見証了 Samsung 前幾年的成功,我們會微笑著說:‘太好了,’因為這給了我們追趕市場領導者的機會。我們還可以在效率和速度上展開進攻,可以從底部向上展開進攻,從產品組合、定價和上市時間上向對手施壓。”

   Samsung 並未對此置評。

  產品組合多樣

  聯想計劃在年底前推出一系列新產品:該公司上週發佈了新一代高端手機Vibe X。他們還在推廣IdeaPad Yoga變形本:這款產品兼具平板電腦和PC的功能,但重量比平板電腦大,電池續航時間也更短,不過性能更強。聯想通過 BESTBUY 和Staples在美國銷售產品,他們去年末在美國Windows 8 PC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在700美元及以上市場的份額為29%,在900美元及以上市場更是高達49%。

  聯想堅持認為,平板電腦是一款過渡產品,最終將與智能手機融合。楊元慶認為,任何擁有7英吋螢幕的流動設備都可以被稱作平板電腦,而小於這一尺寸的則應叫做智能手機。這意味著消費者需要重點根據功能來選擇產品,而不能一味關注設備類型。

  雖然全球PC市場可能會觸頂,但中國市場的需求卻很平穩,而企業用戶也要對設備更新換代。楊元慶預計,全球PC市場可能還會經歷一兩個季度的頹勢,之後便會企穩。

  在美國,PC仍是多數人的主要計算設備。IDC最近的調查顯示,美國人的個人時間有一半花在PC上,智能手機僅占30%。1977年至1994年間出生的“千禧一代”有54%計劃在未來一年購買PC。“我們原先向CIO出售黑盒子,現在則賣給18至24歲的年輕人。”聯想首席營銷官大衛‧羅曼(David Roman)說。

  “不能說PC已經無關緊要,”諮詢研究公司Creative Strategies總裁兼IBM和聯想的顧問蒂姆‧巴加林(Tim Bajarin)說,“它在商業和教育領域應用很廣,而且仍在票據、報告、媒體管理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很多事情是平板電腦永遠無法勝任的。”

  聯想的劣勢在於微薄的利潤率。該公司的營業利潤率僅為2.4%,處於困境中的戴爾都達到5.4%,而 Apple 公司更是高達29%。楊元慶曾經承諾至少會增加1個百分點。而隨著該公司繼續推進“PC+”戰略,其利潤必將隨之增加。智能手機的利潤率比PC豐厚得多,人們更換手機的頻率也更高。

  服務器和存儲器大約僅為聯想貢獻了3%的營收,但仍然可以推升利潤。由於聯想的目標是在所有業務中都實現兩位數的份額,所以併購似乎在所難免。聯想正在與IBM談判,希望能在今年收購後者的低端X86服務器業務。該業務的利潤率比聯想高很多。但意料之中的是,IBM的要價遠高於聯想的出價。雙方的談判似乎陷入殭局,但仍有可能重啟。

  或與 Apple 比肩

  一直看好聯想的基金公司Guinness Atkinson Funds投資組合經理詹姆斯‧維爾(James Weir)認為,該公司核心業務的表現令人鼓舞。“他們在台式機和筆記本市場的份額雙雙增長。但潛力還是源自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業務,”這兩項業務為該公司貢獻的營收已經從去年12月的11%,增長到今年6月的14%。由於聯想在中國的智能手機業務已經扭虧為盈,所以該業務將進一步推升整個公司的盈利。“如果聯想能夠保持增長,就有資格與 Apple 公司和 Samsung 並列為性感的消費電子企業,而不僅僅是PC廠商。投資者會給‘中國的 Apple ’多高的市盈率?”維爾問。

  楊元慶指出,聯想的市值約為100億美元,而 Apple 公司則高達4500億美元,是聯想的45倍。很多看好聯想戰略的人都認為,該公司的規模最終將與 Apple 公司或 Samsung 比肩。

  這是否太過荒謬?未必。

  目前負責聯想高端PC+業務的IBM老兵繆斯‧彼得‧霍騰休斯(Muses Peter Hortensius)說:“如果你在2009年聽說我們要超越惠普和戴爾,你肯定會說,‘別吹了,不可能。’但4年後,我們確實做到了。我相信我們這一次也會成功。”(鼎宏)



.巴倫週刊封面文章:聯想的進攻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9/blog-post_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