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我為什麼不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






  作者簡介:吳偉,資深產品經理,曾就職於新浪,現就職於約瑟網絡,旗下產品“企業問答”,一款面對創業者的問答類社區產品。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做到極致,我們只要比競爭對手好一點點就可以了。

  極致真是一個很難做到的標準。曾經我以為極致就是做的足夠好,後來我發現那與極致有著太本質的不同。當mp3主流容量還是64m、128m的時候,足夠好是512M,而極致就是10G的ipod;當主流郵箱的空間是4M、8M的時候,足夠好就是10M、20M,極致就是1G的Gmail。

  當年我看到這兩件產品的時候,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四個字:不是真的!

  現在每當我回憶起來,還是清晰地記得那種以為自己聽錯了的感覺。所謂極致,不是那種讓人聽了說:“wow!”的產品,而應該是那種讓人聽了說:“你再說一遍,我沒聽錯吧?”的產品。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追求極致呢?因為這樣回報/成本太低。注意,我說的是回報/成本低,而不是回報低。比如主流市場提供128M的mp3,我們使用100萬科研成本就可以把儲存空間提升到512M並佔領80%的市場;但是如果要提升到10G需要1億科研成本,佔領95%的市場——為了15 %的市場份額,多花了100倍的代價。

  在經濟學中,有個專門的名詞在描述這個現象,稱為“邊際收益遞減”,這個詞比較嚴格的數學定義是:當收益-成本函數在一個域內連續時,該函數的一階導單調減。用比較通俗的話說就是,同樣花一塊錢的成本,收益越來越少。

  在我開始做產品經理的頭幾年,總是想把自己的產品做到極致,為這件事情經常和工程時爭吵,有一個老工程師說了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他說:“我最討厭你們這樣的產品經理,你們讓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得到的那一點點性能優化根本滿足不了多少用戶。”這句話我在當時很不服氣,心說你這樣怎麼能取得進步呢。但是隨著經歷的增多,我越來越贊同這句話:當我們用一個很大的成本來取得很小的收益是,當然比不上用一個很小的成本取得很大的收益。作為產品經理,必須要找到一個好的平衡點,這才是符合經濟學規律的。

  然而,我們依然看到有公司在追求極致, Apple 、google,他們在不斷的生產那些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的產品,那麼怎麼解釋這個現象呢?

  少年,你聽過一個詞叫不計代價麼?你知道一種現象叫財大氣粗麼?

  當一個公司財大氣粗到google、 Apple 這個地步的時候,只要啟動一個新的項目,所花費的管理費用、宣傳費用、採購費用、渠道費用是個異常巨大的數字,例如 Apple 的A5處理器研發費用高達30億人民幣,那麼在這個數字面前,再多花100萬還是1億已經沒什麼區別了。但是如果多花100萬可以佔領80%的市場,多花1個億可以佔領95%的市場,怎樣更合算呢?當然是佔領95%的市場。特別是,對於這種規模的公司,頻繁迭代帶來的成本是很高的,不如創造一款產品能夠甩開競爭對手一大段距離,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市場上的壟斷者。

  所以,我有個從小公司跳到阿里巴巴的朋友跟我說:不同的公司做不同的事,我在小公司做的事,在阿里巴巴做就不合理;在阿里巴巴做的事,小公司做也不合理。



.我為什麼不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_1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