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探秘Google X實驗室:搜索巨頭的「登月工廠」






Google 智能眼鏡Google Glass是Google X實驗室最著名的發明之一  

導語:自動駕駛汽車、Google Glass智能眼鏡,這些頗具科幻色彩的科技產品都產自 Google 的Google X實驗室。國外媒體撰文,揭開了 Google 這一神秘機構的面紗。

  以下為文章全文:

  今年2月,Google X實驗室總監阿斯特羅‧泰勒(Atro Teller)找到 Google 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希望他能批准一樁看似不可思議的併購。

  泰勒建議 Google 收購Makani Power,這是一家開發風力渦輪機的創業公司,他們的產品可以安裝到無人固定翼飛機上,然後像風箏一樣“放飛”到天上,通過電纜將風能輸送回地面。泰勒對佩奇說,這家創業公司很有前景,他還不無自豪地補充道,該公司的原型產品在最近的所有測試中都完好無損。

  佩奇批准了。截至發稿,該交易仍正在進行當中,但價格依然不詳。不過,佩奇還有一個要求。“他說我們會為這個項目劃撥預算,並配置人員。”泰勒說,“但我們必須確保在近期至少墜毀五台這樣的設備。”

  “科幻”技術

  一直以來,Google X都十分神秘,這裏彙集了博學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在他們看來,Google X就像是這家搜索巨頭的“登月工廠”。然而,這些成功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的科研項目,卻需要巨額的資金、堅定的信念,和打破常規的意願。

  儘管如此,Google X已經推出了多個聞名世界的項目, Google 無人駕駛汽車和 Google 眼鏡都誕生在這裏。但其中最了不起的,恐怕還是這個團隊本身:利用Google X項目, Google 的所作所為早已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企業範疇。

  該實驗室並不看重短期的股東利益,而是著眼於頗具科幻色彩的尖端技術。“Google X有意識地著眼於 Google 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做的事情。”Google X“快速評估員”理查德‧德瓦爾(Richard DeVaul)說,“他們把火箭發射台建在離零部件工廠很遠的地方。所以,如果火箭爆炸,希望不會給核心業務帶來太大沖擊。”

  自從2010年創立以來, Google 一直努力讓Google X避開公眾視野。最近一個月,《商業週刊》與Google X的管理者和項目領導者展開了溝通。他們不僅擁有豐富的資源,而且不會像其他胎死腹中的企業研究項目一樣受到各種制約。“但凡是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們都會研究,看看我們能否找到解決方案。”泰勒說。

  Google X希望繼承多家經典實驗室的精神,例如,發明了首顆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和破解德軍密碼並誕生了現代密碼學的“布萊切利公園”。戰後,這些項目的精神在一些企業實驗室中發揚光大:AT&T的貝爾實驗室和施樂的帕羅奧爾托研究中心(PARC)都已經成為“突破”的代名詞,催生了晶體管和PC等一系列創新。

  但這都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預算自1990年以來已經削減了11%。企業也都減少了基礎研究的投入,轉而直接收購創業公司來實現創新。“很多研究都已經不再推進,這令人十分震驚。我們根本不理解中國為什麼能這麼快追趕上來。我覺得我們是一個極度自滿的國家。”

  園區探秘

  Google X距離 Google 主園區大約半英里,兩棟兩層高的辦公樓用紅磚砌成,外表看起來很普通。前面有一個噴泉,還停了很多公司發的自行車,方便員工前往主園區。

  在其中一棟樓內,會議室的窗戶都用毛玻璃製成。大廳里停著一輛具備無人駕駛功能的賽車。這輛車其實已經不能開了,它放在那裡只是為了開個愚人節的玩笑。

  走廊里的一些白板上畫滿了各種圖釋,闡述了幾代人的一個宏偉夢想:太空電梯。很多媒體都猜測,Google X正在開發這樣一個精巧的裝置──這需要使用巨大的電纜,將地球與軌道空間平台連接起來。Google X並沒有開發這個項目,但員工們都很喜歡這個概念。

  坐在 Google 無人駕駛汽車的乘客座上,是對你信心的一次巨大考驗。這輛白色的雷克薩斯RX 450h頂部配備一台價值6.5萬美元的激光測距儀,正在以55英里的時速在矽穀擁擠的101公路上巡航。碰巧,一輛 Google 班車從旁邊經過。當RX 450h靈巧地避讓時,該項目負責人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滿臉鎮定。

  “ Google 相信我們,還允許我們做一些在學術機構中根本不可能做的事情。”他說。厄姆森曾經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擔任助理研究教授,他說這話時,雙手十分放鬆地搭在膝蓋上。 Google 聯合創始人佩奇和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認為漸進式地改進還不夠好。成功的標準是:我們能否把這些推向世界,並做一些大膽的事情。”

  身為 Google 特殊項目的負責人,布林去年預計,該公司的無人駕駛汽車將在5年內上市。厄姆森顯得有些激動,他認為這個截止日期“令人興奮”,他還披露了自己的目標。“我有一個9歲的兒子,他還有7年就可以考駕照。”他說,“所以我得比他快一些。”

  項目溯源

  如果不是為了開發無人駕駛汽車,Google X或許根本不會誕生。這個實驗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5年,彼時,佩奇在Darpa Grand Challenge挑戰賽上第一次見到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塞巴斯蒂安‧特倫(Sebastian Thrun)。

  比賽是在莫哈韋沙漠里進行的,參賽團隊的目標是讓自己的無人駕駛汽車穿越7英里的障礙路段。他們二人對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前景有著相同的信仰,所以一見如故。兩年後,佩奇說服特倫和他的幾名學生幫助 Google 開發了街景地圖項目。

  特倫早已厭倦了學術界的生活,教授們整天只是為了發表論文,沒有多少人想著開發產品。於是,他2009年在 Google 啟動了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佩奇和布林給他定了一個目標:開發一輛能在加州的公共高速公路和蜿蜒的城市街道上完美行駛1000英里的汽車。

  特倫和他的團隊雖然只有十幾人,但僅用15個月就實現了目標。他們的汽車成功駛過了洛杉磯和矽穀擁擠的街道,甚至連沒有GPS信號的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都能輕鬆穿越。

  開發進度超出了他們的預期。特倫、布林和佩奇開始討論將該項目擴大成一個完整的實驗室。對佩奇和布林來說,這既可以滿足他們長期以來對搜索之外的其他技術的興趣,還可以留住特倫這樣難得的人才。

  “塞巴斯蒂安不只是偉大的科學家,還能將理論變成現實。這種能力深深打動了 Google 的兩位創始人。從某種程度上講,Google X的創立就是為了給無人駕駛汽車找個‘家’,也是為了留住塞巴斯蒂安。”泰勒說。他曾經是特倫的學生和朋友,在加盟Google X前任職於對衝基金公司Cerebellum Capital。

  特倫一直都想建立這樣一個企業實驗室,讓一心一意搞理論研究的人能有真正的用武之地。他想把重點放在至少存在商業可行性的項目上,讓人才隨著項目的進展參與和退出。特倫說,他曾經想把這個新部門命名為“ Google 研究院”,但這個名字顯得有些老氣橫秋,而這恰恰是他一直以來極力避免的。他說,Google X是一個占位符,是一個變量,等著以後補上。

  布林很早就表示,這個新的實驗室將主要著眼於硬件工程師。該公司董事會2010年1月為Google X提供了資金。 Google 並未披露該實驗室的具體預算,但該公司2012年的研發費用為68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79%。

   Google 眼鏡是Google X的第二個項目。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教授巴巴克‧帕韋茲(Babak Parviz)當時正在開發穿戴式電腦。他在一篇論文中稱,可以開發一種內置電子元件的隱形眼鏡,從而將圖像投影到佩戴者的眼睛上。

  這引起了布林和佩奇的關注。將無人駕駛汽車和穿戴式電腦合併到特倫的新實驗室里,似乎非常合適。 Google 眼鏡的首款原型產品是一個重達10磅的頭戴式顯示屏,而且還要通過很多線纜與戴在用戶腰帶上的一個盒子相連。

  最新的 Google 眼鏡幾乎與普通眼鏡的重量相同,但推廣的過程中卻較為謹慎。這款產品目前只面向開發者推出,售價1500美元。它在用戶的右眼上方內置了一個高清顯示屏,而且可以拍攝照片和視頻,並顯示電子郵件。

  批評者認為 Google 眼鏡有點笨拙,他們把它稱作是“戴在臉上的攝位車”。更重要的是,這款產品有可能變身為秘密監視器。帕韋茲希望人們能把 Google 眼鏡放到Google X的背景里來看待:它的目標是讓人們能夠迅速而沒有障礙地獲取知識,從而“徹底改變知識的意義”。

  “探月計劃”

  泰勒將 Google 眼鏡比作首款 Apple 個人電腦。他說:“全新的產品蘊含著價值。正如Apple II所宣稱,如果你不是會計或專家,會不會想在家裡放台電腦? Google 眼鏡提出了同樣的問題,我希望它最終能得到一樣的答案。”

  成立雖不久,但Google X已經形成自己的傳統。當項目發展到超出實驗室範圍或宣告失敗時,研究人員會聚在一起舉行正式的畢業典禮,頒發畢業証書和印有字母“X”的學位帽。去年,有個團隊從實驗室畢業,他們建成了一個能在數千台電腦上運行並通過瀏覽網頁進行學習的神經網絡。

  特倫2012年從Google X畢業,隨後創辦了在線大學課程網站Udacity。他表示,Udacity的專注點更偏向人的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它不適合Google X。特倫雖然還擔任實驗室的顧問,但泰勒接手了主管工作,直接向布林匯報。

  最初,特倫的直覺、佩奇和布林的興趣指引著實驗室的建立過程。第一個闡述X使命的人是泰勒。關於實驗室的目標,他徵詢了佩奇的意見:“它是研究中心嗎?”佩奇答:“不,聽起來很乏味。”他接著問:“是新公司孵化器嗎?”佩奇稱:“不是。”最後,泰勒問:“那是探月計劃?”佩奇回答:“沒錯,就是這個意思。”

  泰勒表示:“我們非常認真地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他說,Google X就像維利‧旺卡充滿魔力的巧克力工廠,需要遠離全世界評頭論足的目光。

  泰勒的綽號叫“Astro”,這是他高中足球隊隊友取的,說他的髮型像AstroTurf人造草皮。如今,42歲的他留著齊肩的馬尾,一臉斑白的山羊鬍。他們家族人才輩出,祖父和外祖父都得過諾貝爾獎。他外祖父是經濟學家傑拉德‧德布魯(Gerard Debreu)。祖父是頗具爭議的著名物理學家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曾參與曼哈頓計劃,被譽為原子彈之父。戰後,由於在一次忠誠審查聽証會上對J。羅伯特‧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提供不利証詞,愛德華被逐出科學界。泰勒說,祖父的遭遇“提醒我一定要做自己熱愛的事情。”

  泰勒將它天才般的想法付諸到Google X最有前景的項目中。在去年3月得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舉行的音樂、電影、媒體和科技“西南偏南”大會上,他向攢動的人群宣稱:“限制世界發展的不是我們的智力,而是不斷探索的勇氣和創造力。”

  去年,他與 Google 業務發展副總裁梅根‧史密斯(Megan Smith)共同組織了專門為Solve for X年會。該年會為期兩天半,必須獲得邀請才能參與,上百名科技精英雲集。今年2月份,與會者參與討論了諸如充氣機器人、可以提前檢測阿爾海默氏病的眼科檢查以及核聚變反應堆等等話題。“如果我們不嘗試,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這才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來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先進發展項目的高級項目經理查爾斯‧切斯(Charles Chase)說道。

  奇葩項目

  除宣傳Google X外,泰勒大部分時間都用在考察實驗室的新創意上。荒誕不羈不是問題。特勒和他的同事們說,他們已經思考過懸浮和超時空傳送的問題,雖然後者已經被叫停,部分原因是不論想傳送什麼東西,都必須先徹底將其摧毀然後在另一端重建。

  Google X的一些真實項目聽起來異乎尋常。 Google 收購的清潔能源公司馬卡尼動力(Makani Power)最新研製了一款風力渦輪發電機原型──Wing 7。Wing 7是一個26英呎長的碳纖維裝置,配有4個發電螺旋槳,飛行到800至2000英呎高空後可以利用風力發電。

  這家初創公司的首席工程師達蒙‧範德‧林德(Damon Vander Lind)稱:“如果Wing 7能夠成功,那麼我們就能徹底擺脫傳統的化石能源。”他承認,Wing 7也可能無法使用,“如果你不花個十年八年時間努力嘗試,肯定是不會有任何進展的。”

  Google X還有一個保密項目是讓互聯網覆蓋全球不發達地區。十年前,約克大學高級研究員大衛‧格雷斯(David Grace)就率先開展了一個將寬帶髮射機安裝在高空氣球上的項目,該項目是歐盟Capanina Consortium計劃的一部分。該項目停止於實驗階段,格雷斯最近表示,他聽說 Google 現在正在研究基於氣球的寬帶技術。

  上個月, Google 主席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做出了一項驚人的宣佈:要在這個十年結束之前,讓地球上每一個人都能連接上互聯網。質疑者馬上指出,世界上百分之六十的區域尚未連接互聯網,甚至很多國家都沒有可靠的電信網。泰勒沒有確認甚至討論這樣的項目,但他承認讓網絡覆蓋全球屬於Google X的使命範圍。

  泰勒負責Google X的日常運營並向布林匯報工作。有關同事表示,自從佩奇2011年末擔任 Google 首席執行官以來,布林就將其大部分時間投入Google X的幾個重要項目的技術細節中。“我覺得我以後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花在汽車上了,”布林說道。在問到他一手主持的 Google 眼鏡項目時,他指了指自己鼻子上的眼鏡說:“你看,這基本已經搞定了。”

  現在,布林準備投入到無人駕駛汽車領域。布林的一種獨特魅力就是,他與人交談時,平淡而有邏輯的話語可能非常沉悶,但是當他一個人自言自語的時候,他能激發出非常驚人的靈感。

  無人駕駛汽車可能會使得汽車擁有權變得沒有必要,因為你的汽車(也許是和鄰居公用的)將扮演出租車的角色,有需要的時候就會被召喚。年長的人和盲人有可能完全融入社會,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將大大降低,每個人都能節省以前浪費掉的時間用來工作、閱讀、交談或者是上網。如果這一切都能成真,那麼布林將成為能夠兩次改變世界的寥寥可數的企業家之一。

  布林親身深入實驗室是Google X最寶貴的資產之一。他的直接參與是Google X得到支援的一個方面。因此,Google X雄心勃勃地成長著,同時也吸引了更多科技天才不斷加入。

  保持好奇

  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瑪麗‧盧‧傑普森(Mary Lou Jepsen)去年加盟 Google ,掌管Google X顯示業務部門。她可能正在為 Google 眼鏡等新一代設備開發顯示屏。美國醫療實驗室運營商LabCorp前首席科學家安德魯‧康拉德(Andrew Conrad),也在今年春天加盟Google X實驗室,負責一個秘密項目。Google X還在今年3月請來 Google 元老級高管傑夫‧胡珀(Jeff Huber),但他具體從事哪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尚不得而知。

  Google X的瘋狂擴張足以讓部分 Google 投資者對前景充滿擔憂。市場研究機構Pivotal Research Group分析師布萊恩‧維瑟(Brian Wieser)稱,對於 Google 股東來說,Google X是一個“溫和且積極”的因素,但讓他感到奇怪的是, Google 為何不將 Google 眼鏡等先進技術授權給其他公司。

  維瑟說:“在打造具有戰略意義且可能侵蝕利潤率的業務時,這的確是讓一些人感到擔憂的事情。”不過,也有投資者可能還記得,正是兩位創始人的廣泛好奇心,才使得 Google 押注一些當時看上去毫不相幹的業務,並最終取得了重大成功,如Android平台。市場研究機構IDC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出貨的所有智能手機當中,75%採用Android操作系統。

  金融服務公司Thrivent Financial for Lutherans分析師納比爾‧埃爾什沙伊(Nabil Elsheshai)說:“正是這種文化,使得 Google 在面臨種種行業轉型時,不至於手足無措。”該公司持有 Google 股票。

  特勒指出,他希望外界不僅以財務回報來判斷Google X的成敗,還要以它在清潔能源、連接世界及其他項目所取得的具體進展,作為一個衡量標準。他說:“我們還處於青春期。在一些問題上,我們依舊處於摸索階段,例如砍掉哪些項目,或強化哪些項目。”

  Google X將暫時承擔起每年為 Google 發佈兩三款重磅產品的任務。特勒說:“如果世界遭遇嚴峻挑戰,我們必須說服自己相信,在一定的時間內,我們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不需要商業計劃。我們應該專注於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一旦我們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能財源廣進,從此不必再為錢發愁。”

  (書聿 達西 揚帆)



.探秘Google X實驗室:搜索巨頭的「登月工廠」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5/googl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