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6日 星期四

科幻片的摧毀月球情結:沒有月球我們會怎樣

  新浪科技訊 香港時間5月16日消息,據美國《探索》雜誌網站報導,縱觀我們的歷史,我們對於月球似乎總是懷有一種“敵意”,我們不斷朝著月球“胡亂放槍”,我們究竟為何要那麼做?

  摧毀月球

  整個故事應該從電影特效的先驅者喬治‧梅里愛(Georges Melies)開始


說起。在他1902年的經典科幻影片《月球旅行記》中就設想了用炮彈將一群天文學家發射到月球上去的情景;然後是在1916年,火箭先驅羅伯特‧戈達德(Robert Goddard)提出將一枚火箭發射到月球上去,上面裝載15磅(約合6.8公斤)的攝影用閃光粉,這樣當其撞擊月面時便可以從地球上觀測撞擊的效果;這種類似的想法在1960年代被再次提出來,當時美國軍方打算在月球上引爆一枚核彈,而其目的僅僅就是為了向它的冷戰對手蘇聯展示美國無與倫比的實力。

  2009年,美國宇航局的“月球隕坑觀測及探測衛星”(LCROSS)任務期間,地面控制人員將一枚火箭的上面級撞向月球南極的永久陰影區,以便探查這裏是否的確存在水冰物質。對於這一項目,民間立刻流傳開一些傳言,稱這一撞擊將會改變月球的軌道並因此給地球帶來可怕的災難。一名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當時擔任英語教師的讀者憤怒的寫道:“我只想讓美國宇航局離月球遠點!就把月球當成一個不准亂扔雜物的地方好了!”不過,這位讀者如果知道如下這條消息的話估計腦袋都要炸了:就在1971年,美國宇航局曾經故意將一枚重達3.1萬磅(約合14噸)的土星-5號火箭推進器撞向月球,並在月球表面上形成一個遠比這次LCROSS項目期間的撞擊規模更大的撞擊坑。

  在今年最新上映的科幻大片《遺落戰境》中,外星人摧毀了地球的衛星──月球。這一結果造成了一系列嚴重的後果:地震,火山爆發,還有氣候的異常。但是這些外星人看來還是不夠聰明,因為他們既然能夠摧毀月球,那麼其實只要使用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能量就可以調轉一顆小行星的軌道並讓它撞擊地球,這將對地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事實上,只要審視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那場導致恐龍滅絕的隕星撞擊災難,我們就應該很清楚,一顆直徑數公里的小天體一旦撞擊地球就可以造成對生活在地球表面生命的毀滅性打擊。更糟糕的是,在整部電影里,被摧毀的月球一直就像一對碎石懸浮在天空中。實際上,如果月球被摧毀,很有可能這些碎石會散佈開來,圍繞地球形成一圈環帶。

  另外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是:地球對月球的依賴性究竟有多大?如果地球就像金星那樣沒有天然衛星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進一步的,如果我們的月球被強大的外星人摧毀,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要想消滅地球上的生命,摧毀月球是否的確是一個理想的選項?

  引力定律

  毫無疑問,如果失去了月亮,我們就再也無法在皎潔的月光下漫步,海洋中也將不再有明顯的潮汐,我們將不再能欣賞日食或月食。當然在冷戰期間,我們也將沒辦法將人類宇航員送上另外一顆星球並以此彰顯本國強大的實力,因為毫無疑問,火星實在太遠了。如果沒有月球這個中繼站,人類目前的航天水平可能仍然停留在近地球軌道上。

  如果沒有月亮,在數十億年前地球上會出現最早的生命嗎?1993年,法國科學家雅克斯‧拉斯卡(Jeques Laskar,現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計算得到了這樣的結果,那就是:如果地球沒有一顆大衛星,那麼它的自轉傾角將會不斷地發生大幅度晃動。我們現在相對穩定的23.5度的黃赤交角給了我們相對分明的四季和冷暖的有規律交替,適宜生命體的生長。

  事實上,以大約4.1萬年為週期,我們的這一黃赤交角數值的確會發生介於22~24.5度之間的晃動變化,這可能和地球上極地冰蓋的週期性進退消長有關係,然而這種週期性的變化幅度是非常微小的。事實上,如果這種變化的幅度一旦較大,就將可能引發非常極端的氣候環境條件。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生命將不得不努力去適應,其中或許將會有更多的生命選擇轉入地下生活。沒人說得清楚,或許這樣的結果便是地球上被一群生活在地下的“智慧老鼠”所統治。

  或許對於生命而言,同樣重要的還有海洋的潮汐漲落。有一種觀點認為在大約40多億年前,由於當時的月球距離地球要比現在近得多,因此當時的潮汐可以侵入陸地數公里遠。因此在一些沿海的區域,土壤和水體中的鹽度會發生相當劇烈的變化,這可能幫助造就了最早的自組織複雜大分子體。然而,也有觀點認為生命最早的起源可能是在深海洋底,在那裡的洋底熱液煙囪附近,如果是那樣的話月球引發的潮汐作用在生命的誕生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就不會那麼顯著了。

  1980年,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約翰‧奧基弗(John O’Keefe)提出地球在歷史上可能曾經和土星一樣在一個短暫的時期內擁有過一個光環。奧基弗指出在大約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當時的冬季曾經異常寒冷。有証據顯示當時似乎曾經大量降落熔融石,這是一種來源不明的神秘玻璃質岩石小塊。他認為這些來源不明的小岩塊正是從當時圍繞地球的光環中落下來的。有了這樣一道光環系統,地球上就不會有黑夜,因為這道光環會將光線反射到黑夜的一面。除了上述極端的季節變化之外,沒有了日夜差異,地球上的生命演化將會變得非常不同。然而月球的潮汐引力會很快摧毀這樣一個光環。讓其消失無蹤。

  月球墜落

  在2002年上映的科幻片《時間機器》中,儘管這部電影偏離威爾斯的原著很多,但其中仍然有一部分情節值得關注:故事中人類的採礦活動不慎造成月球爆炸,而地球則毫無懸念的再次遭受劫難。但事實上月球根本沒有那麼容易爆炸,採礦活動對於月球而言就像是蚊子撞擊了紐約帝國大廈,實際上只有當月球遭受一顆與其質量相接近的天體的猛烈撞擊時才會造成類似的毀滅性結果。而現在在太陽系中根本就不存在到處遊蕩的這樣大的天體。

  混沌理論預言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太陽系的引力場將會變得不穩定。在2009年,拉斯卡使用計算機對太陽系各天體在未來50億年內的引力穩定性進行了模擬。其結果顯示,在總共2501次模擬中共有25次發生行星軌道的嚴重紊亂。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的某一時刻的確存在著火星抵達非常接近我們的位置並可能最終與月球相撞,但是這一可能性非常非常小,但並不為零。

  根據阿波羅取樣返回樣本的分析結果,行星科學家比爾‧哈特曼(Bill Hartman)在上世紀70年代發展了一套理論,認為月球的起源正是源於大約44億年前地球與一顆火星大小天體的撞擊事件。而後來由科羅拉多大學科學家羅賓‧坎普(Robin Canup)發展的模型則展示了這樣一場撞擊之後產生的大量碎屑物是如何逐漸凝結形成月球的。

  根據這些理論,皮特‧沃德(Peter Ward)和唐‧布朗利(Don Brownlee)建立了所謂“地球殊異假說”,即主張地球是宇宙中唯一一顆適宜智慧生命生存的星球。然而,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空間望遠鏡和其它觀測設備已經確認行星體可能普遍存在於恆星的周圍,在很多原始恆星的周圍也都存在著正在誕生行星的塵埃吸積盤。另外,撞擊行星後碎屑凝聚產生衛星應當也是非常常見的,那麼這樣一來就會有大量的行星同樣具備我們所擁有的一些特性,比如日食和月食,潮汐,還有在月光下的浪漫約會。所以當然了,月球是我們的恩賜,為什麼要毀掉它呢?(晨風)



.科幻片的摧毀月球情結:沒有月球我們會怎樣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_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