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電腦]戴爾緣何私有化:個人電腦已死重塑公司形象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德沃拉克(John C. Dvorak)認為,由於種種原因,戴爾想要真正轉型為服務公司,擺脫外間對他們無法抹去的個人電腦公司印象,現在私有化已經成為了最後的選擇。

  以下即德沃拉克的評論文章全文:

  多年以來,我一直關注著戴爾曲折漫長的前進道路,而現在私有化理念的出現其實不啻於舉起白旗,承認自己無法在公開市場上贏得一場戰爭的勝利。

  一場旨在贏得自己作為服務公司的可信性,旨在確保不至於在市場眼中淪落為一家純粹的個人電腦公司的戰爭……

  一年多以前,我曾經和公司首席執行官戴爾(Michael Dell)有一席長談,他向我解釋了他為什麼還不肯放棄個人電腦業務。事實上,當時大家都在談論惠普(HPQ)正退出個人電腦市場的事情──當然,眾所周知,後來他們又改弦更張了。

  他的觀點是,在個人電腦已經日用品化的時候,繼續製造個人電腦只有一個理由,那就是讓公司提供的服務更為全面,將個人電腦與服務、軟件、服務器、打印機和其他任何可能的東西打包,作為整體解決方案銷售。如果沒有自己的個人電腦,就意味著為其他的競爭對手提供了插一腿的機會。

  這位首席執行官擔心的是華爾街改不過來舊日的腦筋,依然堅持將戴爾(DELL)看作是一家個人電腦製造商。

  顯然,他的擔心是不無道理的。直至現在,大多數媒體在標題和文章當中都依然將戴爾稱作是個人電腦公司。我們甚至可以說,戴爾實際上就等於中了這幾個字的詛咒,怎麼努力也無法重塑公司的形象。

  既然個人電腦已死,無法擺脫個人電腦公司形象的戴爾還能指望什麼呢?在我看來,該公司確實已經別無選擇,唯有採取重大舉措,將自身私有化,然後尋求重新梳理集成的機會,或者索性拆分出售。

  當然,這肯定會帶來巨大的變數,而且也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銷售表現。一切動作必須盡快完成,讓消費者能夠安心,相信公司依然存在,還會繼續為他們提供服務。所以,現在他們正是爭分奪秒。

  那麼,最初的第一步何以會如此混亂?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但是多年以來,公司確實已經形成了龐大的官僚架構,中層管理人員一層又一層,彼此牽制又彼此指責(當然,這樣的大公司遠不止他們一家)。

  整體而言,正如我之前在不止一篇文章當中提到過的,這一般都是人力資源員工排序的結果。流行的理念是,一般而言,工作團隊中5%到25%的人都應該被解僱,於是就有人發明出了這樣的考核方法,試圖將這些不合格者找出來。

  雖然在有些時候,這樣的方法行之有效,但是長期說來,只有那些掌握通過考核的專門能力的人才能持續生存下來,而這種人其實恰恰是任何公司都不願意得到的人。

  戴爾就在使用員工排序,已經弄得怨聲載道了。

  無論怎樣,歸根結底,戴爾已經失去了簡單明確地描述自身,描述自身工作的能力。正是因為如此,大家才別無選擇,只能將它稱作是“個人電腦公司”。

  在這種局面之下,他們所能夠採取的最明智的舉措就是放棄上市公司的身份,這樣就可以遠離詳細審查的顯微鏡,在不再有分析師圍繞的時候悄然完成自身的再造。未來的故事會怎樣,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子衿)



.[電腦]戴爾緣何私有化:個人電腦已死重塑公司形象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2/blog-post_6291.html
.[電腦]戴爾緣何私有化:個人電腦已死重塑公司形象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2/blog-post_6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