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數碼新聞]App的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






只要能實現用戶價值,就一定能帶來商業價值?
  @純銀V

  互聯網有句老話,只要你能實現用戶價值,就一定能帶來商業價值。

  此話是不是有點過時?

  這個觀點發源自PC統治互聯網的時代,如今PC端的用戶停留時間下降,用戶行為趨於穩定保守,移動端則蒸蒸日上。而PC與移動端的區別之一是,PC端的用戶流動是自由的,通過超鏈接,從一個網站到另一個網站到另一個網站……但你可以從一個App到另一個App到另一個App嗎?

  移動端存在“短路徑”的特征,用戶行為被封閉在應用之內。用戶習慣於打開多個獨立App來獲取服務,很難在不同的App間跳轉,一跳幾乎就到了極限,比如跳去另一款應用的AppStore下載頁面。

  問題之二是,受到界面限制,移動端在嵌入廣告的位置與表現力方面,完全無法與PC端相提並論。

  回到電腦上來,當一個網站實現了用戶價值,帶來比如說每月1000萬獨立訪問用戶,它可以向有著銷售模式的網站導入流量,換來現金收益,一跳二跳三跳都有可能,經營方式靈活。這意味著有用戶量就有商業回報,只是賺多賺少的區別。

  而移動端呢,你的每日訪問量導給誰?怎麼導?導出效果如何?

  到目前為止,App商業價值鏈中的流量轉移是相當遲緩而低效的,要不跳去電商平台掙傭金,要不就跳去AppStore掙CPA或者CPM,兩邊都是窄路。即便做到千萬用戶級,也面臨盈利困境。我最近接觸一些VC行業的人,比較悲觀的就說,看不懂移動時代的玩法,不知道投資如何回報。比較樂觀的也會追問,什麼時候能實現收支平衡?

  我老老實實地回答:收支平衡?不知道哦。現在移動端的商業生態圈並未成熟,商業價值並未隨著用戶大量湧入而同步增長。整個移動產業還處於燒錢這個階段,但我也並不打算悶頭去賭“明天會更好”。或者說,開往明天的高鐵車票並不單單用運氣、耐心和用戶量來換取。

  這是由App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短路徑與弱廣告,大大限制了App的流量變現能力。手遊我不懂,單說遊戲之外的App,獲取收入有三種可能性:

  1、App內容與某種線上或線下,商品或服務有著天然的關聯,容易引導用戶在應用內,或在一跳路徑內進行付費購買。典型案例是各種淘寶導購應用,酒店預訂應用。

  2、App除了擁有海量用戶,還有著容易被用戶接受的,表現力出色的廣告位。典型案例是各種第三方應用市場,以及美圖秀秀。

  3、通過App來獲取有商業價值的數據,典型案例是Instagram,雖然它賣相片的協議後來在隆隆炮火中被焚毀了……

  以上三者的共同點是,App商業化前景更多取決於產品模式,架構設定。如果認為產品深受用戶歡迎,就一定能賺得盆滿缽滿,恐怕過於樂觀。現在iOS端的CPA從2-3塊,飆升到5-10塊,運營App的成本飛快上升,大眾市場競爭激烈,小眾市場推廣艱辛。這個時候拋開模式與架構,一味強調“用戶價值必然帶來商業價值”,怕是在等待戈多喲。

  苦苦守候,也算是時代的眼淚吧。



.[數碼新聞]App的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1/app.html
.[數碼新聞]App的用戶價值與商業價值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1/ap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