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數碼新聞]為什麼應少給小孩拍照片:科技讓童年貶值






為什麼應少給小孩拍照片?

  編者注:數碼相機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使得父母們能夠越來越輕鬆的記錄下一代的成長瞬間,然而,這種行為會對小孩本身產生什麼影響呢?知名學者David Zweig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就對這種現象進行了探討,他認為,我們的拍照文化實際上是在讓我們的童年貶值。

  “我想看看手機上的照片!”我已經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聽到這種祈求了。我只知道,自從我3歲女兒開始說話,她就會每天重複著這條“咒語”。

  曾幾何時,我以為她不是想看照片和視頻,只是對iPhone的觸摸屏感興趣。畢竟,用一根手指在玻璃上滑一下就能展示照片,感覺就像超能力一樣神奇。連成年人都為之傾倒,更何況兒童?但當“我想看看電腦上的照片!”從她口中說出後,我發現,所謂的“超能力”並不是她所感興趣的。在我女兒眼中,這款高科技手機只不過是轉移視線的東西而已。

  表面看來,小孩執迷於自己的照片似乎沒什麼壞處,甚至還有好處。孩子需要開發自我意識,也需要充分意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而查看自己與家人、朋友的照片很有可能幫助他們培養這種意識。事實上,很多研究都顯示,照鏡子和自拍照等自我關注行為都能加強自覺意識。

  但我擔心,對照片的沉迷可能會導致她的自覺意識培養過快,以至於變利為弊。小女孩的性意識過早覺醒,以及初中女生過於看重品牌,都只是“少年老成”的兩個縮影而已,這種令人惋惜的趨勢已經被無數人反複評論、報導過。然而,我們卻並未對這種趨勢的宏觀因素展開充分的討論。

  加拿大皇家山大學心理學家阿蘭‧莫林(Alain Morin)就是專門研究自我意識的專家,他告訴我:“與我們小時候相比,現在的孩子顯然受到了更多的自我關注刺激,尤其是數碼相機、手機,以及將照片發佈到網上的流程逐漸簡化,都加劇了這種趨勢。”

  與多數事情一樣,適度的自我意識有益無害,可一旦過度就有問題了。對成年人而言,自我意識過強會導致焦慮和虛榮等多種問題。儘管莫林特意提到,並非所有的效應都是負面的,但他也指出:“經常拍照可能會誘發自我意識,進而引發自我評估、自我批評,並有可能導致其他負面結果。”

  不僅看自己的照片可能會產生問題,拍照這個行為本身也可能對我們產生影響。得益於科技的發展,我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記錄孩子的成長歷程。我們的父母一年到頭也拍不了幾張家庭照片,所以都會小心翼翼地收藏起來。而我每個月都會拍100多張新照片,存儲到電腦的iPhoto中。與成年人一樣,每當發現有鏡頭在時,孩子們的表現便會有所不同。正因如此,拍出來的照片總是比真人造作。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記錄行為本身恰恰影響了它希望記錄的行為。

  拍照越多,孩子們在鏡頭前“表演”得就越多,真實行為的呈現就會相應地減少。不久前的某天,我女兒親暱地摟著她1歲的弟弟,當我跟我妻子還沉浸在這個甜蜜的時刻中時,女兒卻開口說:“拍張照!”一個3歲的女孩本不應該知道哪些行為值得記錄,她應該單純地沉浸在自己的那份甜蜜之中。

  所以,無論是經常拍照片,還是經常看照片,都會增加孩子的自我意識。這太可惜了,要知道,正是因為缺乏自我意識,才讓童年變得彌足珍貴。

  我們家有一條很長的走廊,女兒把那裡當成了跑道,扭動著身體模仿者鳥兒起飛,手腳也配合著搧動起來。這種情況每天都會發生好幾次。

  總有一天,她會自然地喪失這種熱情,不再從一個房間跑到另一個房間。她會意識到,成年人不會這麼做,大一點的孩子也不會這麼做。她自己總會意識到這一點,但這種意識是自然的,是健康的。有些事情本不應該具有自我意識,但我擔心,我們對拍照的沉迷,可能會加速它的滅亡。

  本文編譯自:nytimes
  圖片來源:The photographer
  (鼎宏)

我們也開了Google plus page,如有Google plus account的你,也可follow 我們吧!

https://plus.google.com/104792312952728477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