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Nokia 出售手機業務:實為甩掉包袱重啟窗口






  導語:上週出版的美國《華爾街日報》印刷版刊登題為《 Nokia 的最後一筆大買賣:從零到72億美元》(Nokia's Last Great Deal: Zero to $7.2 Billion)的評論文章稱,雖然 Nokia 將手機業務賣給微軟後,將會逐漸淡出公眾視野,但該公司仍將在電信設備和地圖軟件領域繼續發展。而此次出售手機業務雖然表面看來非常可惜,但本質上卻甩掉了一個沉重的包袱,為 Nokia 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發展窗口。

  以下為文章全文:
  解決客戶擔憂

   Nokia 確實很絕望,但不要誤以為他們就是受害者。

  等到明年3月被微軟完全收購後,世人的目光多數都將從這家芬蘭公司身上移開。不過, Nokia 卻不會就此消失,因為他們仍將帶著5.6萬員工繼續在電信設備市場挑戰愛立信,在地圖軟件領域對抗 Google 。除此之外,該公司還在投入海量資金研發新技術。

  然而, Nokia 的轉型前景更多地取決於“它不是什麼”,而非“它能變成什麼”。近幾年,無線網絡客戶有時之所以拒絕與之合作,是擔心他們的手機業務終將失敗。另外,雖然 Nokia 斥巨資開發了高品質的地圖工具,但卻基本都被潛在買家忽略了,原因是不想從一家硬件競爭對手那裡購買如此重要的軟件產品。

  “我們的用戶對我們的產品和我們公司做出了長期承諾。” Nokia 董事長裡斯托‧席拉斯瑪(Risto Siilasmaa)本週接受採訪時說,“如果他們對我們的長期前景有所質疑,那必然不利於業務發展……現在,這些擔憂都解決了。”

  實現企業增值

   Nokia 董事會成員在接受採訪時所披露的公司文化,與很多人的想像有著很大的出入。 Nokia 的許多董事都是在席拉斯瑪2012年5月出任董事長之後當選的,他們都意識到終端設備業務存在的問題,並渴望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 Elop)的管理團隊出台解決方案。

  “我和其他董事都很清醒,”2012年加盟 Nokia 董事會的馬騰‧米寇斯(Marten Mickos)說,“我們知道有一些不同的方法,但並不是很多。”換言之,這家曾經的行業霸主面臨的選擇已經所剩無幾。

  席拉斯瑪表示,微軟的收購解放了 Nokia ,使得該公司實現了巨大的增值──自從9月3日宣佈交易以來,其股價已經上漲了63%。由於投資者不認可埃洛普制定的裁員、戰略和投資決定,導致 Nokia 股價近年來一直遭受重壓,並最終促成了本次收購。

  這筆交易源自今年1月寒冬里的一個電話,當時,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致電 Nokia 董事長,表達了收購意向。巧合的是, Nokia 董事會成員彼時已經針對與微軟的關係展開了數月的評估,他們也曾考慮把自己賣給微軟。

  但當電話打進來時,席拉斯瑪還是表現得十分鎮定,好像完全無動於衷。他隨後緊急召開了董事電話會議,並很快向鮑爾默做出了答複:“我們不可能討論這種事情。絕不可能。”8個月後,微軟同意斥資72億美元收購 Nokia 手機業務──在分析師看來,這項業務幾乎毫無價值;在用戶眼中,這甚至是一顆毒瘤。

  需要明確的是, Nokia 董事會應當為股東權益的大幅縮水負責──從2000年的峰值到與微軟的收購交易宣佈,該股累計下跌95%。不過,隨著 Nokia 重新找到支點,董事會成功地從一項不斷拖累利潤的業務中抽取了可觀的收益。

  董事會通力合作

  事實上,回顧全球的商業歷史,無法像 Nokia 一樣實現軟著陸的企業比比皆是。與 Nokia 一樣,通用汽車也曾經是一個國家的支柱企業,但他們卻沒有考慮候選方案。

  與通用汽車和很多美國公司不同, Nokia 的董事長與CEO多年以來一直擔任著不同角色。在前往破產法院的路上,通用汽車的董事與CEO手挽著手,堅決不肯放棄已經失敗的戰略,並拒絕考慮“B計劃”。

  而在 Nokia ,董事會不僅會質疑戰略,而且會私下裡與埃洛普的副手們探討商業計劃和管理層的執行效果。整個過程,CEO都無法參與。

  當席拉斯瑪2012年出任 Nokia 董事長時,他認為該公司有可能徹底失敗──儘管當時看來還有些遙遠。畢竟,在日新月異的科技行業,行動遲緩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與原地不動別無二致,黑莓就是典型的例子。

  “很多科技公司的董事會都慘遭失敗,人們都想知道原因。”席拉斯瑪說。他指出,董事們通常都有著光鮮的履歷,但卻不懂得如何相互合作。米寇斯則表示,董事會議經常會變成一場虛榮心的角力。

  席拉斯瑪認為,這些董事會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沒有意識到失敗的不足,因而太長時間無所作為。”

  未來仍面臨挑戰

  一旦甩掉無法盈利的手機業務, Nokia 就將與瑞典愛立信展開更直接的競爭,後者也在2012年剝離了手機業務,將 Sony Ericsson 的所有股權出售給合作夥伴 Sony 。

   Nokia 週四表示,倘若作為一家獨立公司存在,新 Nokia 今年上半年本可以實現4.36億歐元(約合5.9億美元)利潤和63億歐元(約合83億美元)營收。作為對比,愛立信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27億瑞典克朗,即3.13億歐元,實現營收125億歐元。而阿爾卡特朗訊今年上半年則虧損12億歐元,營收為68億歐元。

   Nokia 的新篇章將包括一系列挑戰。亞洲網絡設備製造商是他們的重要對手,而該公司的網絡部門幾年前才剛剛擺脫虧損狀態。

   Google 是流動地圖軟件市場的主導者,要在該領域打破它的領導地位,難度不亞於用Windows Phone挑戰Android。

  儘管無法帶領手機業務複興,但 Nokia 董事會已經証明,他們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做出果斷決策。正是這一決策,為 Nokia 打開了一扇雖然有些含蓄,但卻更加賺錢的窗口。

  “與過去12個月一樣,董事會仍在不遺餘力地尋找正確的方向。” 2011年加盟 Nokia 董事會的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CEO海爾吉‧朗德(Helge Lund)在電話採訪中說。(思遠)



. Nokia 出售手機業務:實為甩掉包袱重啟窗口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9/nokia_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