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4日 星期日

微軟:十年硬件一場夢




7月19日,微軟發布了Q2財報,營收199億美元,同比增長10%。淨利潤達到49.7億美元,同比扭虧。對於處於Windows 8和Office 2013銷售爬坡期的微軟,交出的這份答卷並未令市場滿意。當日盤後微軟股價下跌6%,第二個交易日暴跌11.4%。之後更多細節被披露,其中Surface RT滯銷導致減記9億美元,最新的消息稱,微軟CEO鮑爾默承認高估了Surface RT的需求。

鮑爾默一直希望微軟的硬件產品戰略能夠展示自己區別於前任蓋茨的領導力。然而如果將目光投向本世紀初,我們會發現,除了在美國市場獲得成功的Xbox遊戲機,微軟的拳頭硬件產品幾乎無一例外遭遇失敗。

Zune 播放器

2006年,微軟推出Zune音樂播放器以應對蘋果的iPod。隨後又推出配套的音樂套裝,桌面播放器和同步軟件。Zune一度在美國市場取得接近10%的份額。隨後在多點開花的iPod產品線面前,zune遭遇了滑鐵盧,市場份額不足0.5%並於2011年退市。在去年推出WP8之後,zune軟件也消失在微軟的產品序列中。

Kin 手機

2008年微軟收購了設計sidekick手機的Danger公司。Sidekick被認為是iPhone之前全美最酷的手機,廣受好萊塢明星和年輕人好評。其任務切換界面和側滑鍵盤給惠普和摩托羅拉的產品提供了靈感。2010年5月,微軟借sidekick團隊推出了Kin手機,主打互聯網和音樂功能,然而由於多項缺陷以及和Windows Phone的衝突,推出的當年就被迫放棄。

Surface 平板電腦

如果大家對Surface Pro還持保留態度,那RT的失敗已經是大家的共識了。上月底Surface RT在全球範圍降價150美元,還針對教育大客戶推出了199美元的超低價格。而就在僅僅九個月之前,微軟信心滿滿發布了這款產品,並在廣告中嘲諷iPad不能運行真正的多任務也不支持Office系列軟件。

微軟在硬件領域的表現令其支持者和反對者都陷入了困惑。支持者不明白為什麼優秀的產品得到了微軟巨大的技術和營銷支持,仍然一次次陷入失敗。而反對者奇怪“在拿出了這麼多愚蠢的決策和荒唐的產品之後,微軟仍然“ too big to fail ”。

微軟不做差異化,在對手擅長的領域硬碰硬

作為硬件領域的後來者,雄心勃勃的微軟總是發動對領先者針的全面戰爭。“蘋果有的,微軟都要有”,不管是硬件還是配套的軟件和雲服務。結果往往是微軟無法說服消費者購買另外一件相同或相似的產品。亞馬遜和穀歌在平板領域就值得借鑒,兩家都通過7寸低成本平板繞開iPad的統治地位來搶奪市場,最終逼迫蘋果推出iPad mini來挽回流失的用戶。

內部傾軋嚴重

微軟在全球搶奪有價值的團隊和人才,導致了殘酷的內部競爭。在Kin手機剛剛發布的時候,微軟WP7項目的負責人Andy Lee就設法從原項目負責人Allard手中奪權。而微軟和Bing搜索引擎開始只是一個“內部孵化”項目,沒有受到嚴格的監管。然而被高層確立為戰略發展方向後,外來的領導者開始空降,原來的技術人員便紛紛流失。很多產品就是在領導層的搖擺中喪失了先機和特點。

微軟擅長的仍然是軟件而不是平台

喬布斯在發布iPhone的第二年就發布了AppStore,爭取全球開發者搭建iOS生態系統,所以在iPhone4之前蘋果能用落後的硬件實現更好的用戶體驗。反觀RT和WP至今極度拖遝的SDK更新和吝嗇的API權限,難怪有開發者聲稱再也不給Surface寫軟件了。微軟的RT和WP8兩大移動平台,遭人詬病最多的就是高質量軟件的匱乏。

放不開的Windows 和Office

微軟在犯瞭如此多錯誤之後仍然屹立不倒,靠的就是Windows和Office兩大“現金奶牛”。這也使得微軟希望把Windows和Office的優勢注入自己的硬件。當年Windows Mobile完整繼承了桌面版Windows的UI以及精簡版Office軟件,雖然在手機上它們都不好用。時至今日,在主打便攜的RT系統上,微軟最大的特色居然還是全功能的Office,市場也再一次對此嗤之以鼻。

步履蹣跚的微軟已經讓不少市場觀察者充滿憂慮,微軟不僅沒有趁著移動設備的興起擴大版圖,連而從前牢不可破的Wintel和OEM聯盟也出現裂痕。Surface Pro採用英特爾老的Ivy Bridge平台,體積和重量大增續航卻僅有4小時,兩個月後的Macbook Air採用新的Haswell平台,續航達到12小時。Acer一直勸阻微軟生產Surface,拒絕推出RT平板。三星CEO稱windows產品都賣的不好。而今連諾基亞也開始指責WP平台進度太慢。借用國外科技博客網站Verge的一句話,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軟不會真的“too big to fail”。



.微軟:十年硬件一場夢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_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