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日 星期六

雷軍和小米的三年:曾認為肯定會走彎路




  新浪科技 孟鴻

  五月的一天,晚上九點。北京清河華潤五彩城的小米總部,已是經接近下班的時間。新啟用不久的寫字樓里,小米員工們仍在忙忙碌碌,有人坐在綠植與空氣淨化機環繞的電腦前,有人聚在會議室中,也有一些人圍在桌上足球遊戲旁。

  此時小米創始人雷軍正在15層自己的新辦公室里。

  按照他的要求,屋裡原有的一組沙發被撤掉,騰出來的空間擺上了一個小方桌,配有幾把靠椅,旁邊再立一塊小白板。雷軍就坐在靠近白板的地方,他不願意待在老闆桌後面,更喜歡這種能夠隨時跟人圍在一起討論的環境。

  所有工作所需,基本就是放在右手邊的兩個手機,以及放在左手邊的煙和煙缸。手機取代了電腦,煙卻看似無可替代:雷軍隔一會兒就點上一根“中南海”,每次都仔細的把灰彈在煙缸裡,一根抽完便立刻把煙缸清理幹淨。不留痕跡。

  現在的雷軍一週工作六天,基本早上九點多上班,力爭晚上十點能夠下班。而小米整個工作節奏也開始縮減到一週五天,節假日基本不加班和開會。

  壹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認為自己肯定會走彎路,至少死一回”,雷軍回憶三年前創辦小米時對新浪科技說,“初期所有人都做了輸一回的準備”。

  雷軍當時動員大家說至少得熬四年,如今回顧已經過去的三年,他排比般的總結說:“極其流暢,沒有後悔,非常順利”。這背後對應的節奏是:2010年佈局MIUI,2011年推出智能手機,2012年趕上全球智能手機爆發。

  小米踐行了雷軍的“風口”理論。有人說雷軍是機會主義者,他自己歸結為一種運氣,雷軍坦言很多事並不在預料之中。2011年他認為小米手機能賣出30萬台已算100分,而今年雷軍定下1500萬台的出貨底線──去年這個數字是719萬台。

  對於從無到有、從十數人到千餘人的小米來說,這個數字還遠遠不足驕傲。例如,華為預計今年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6000萬台。有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2.1億台, Samsung 一家銷量就達6500萬部。

  而好運永續也不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我不覺得未來沒有風險,沒有公司能夠一帆風順”,雷軍當然知道起起伏伏是發展的必然。在憂患意識方面,他頗為推崇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後者在鼎盛之時,寫下《華為的冬天》。

  “小米是個創業公司,要看弱點遍地都是”,雷軍對新浪科技說,創業公司不能推崇木板理論,一定要有所聚焦。對於小米來說,這就是產品和服務。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小米。不管你怎麼看,雷軍給小米樹立的榜樣是:同仁堂、海底撈,一個對應產品、一個對應服務。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堅持做門口有人排隊的小餐館”。有媒體發出質疑:雷軍想做“小”,你信嗎?

  但小米並不是要自縛手腳,雷軍向新浪科技解釋說:關鍵是橫向變大還是縱向變大,小米強調縱向變大。所謂的小餐館模式,代表著三層含義:一是專注,二是管理結構扁平化,三是用戶關係。而小米的榜樣們,簡單模式背後也都是連鎖大戶。

  至於橫向變大這件事兒,雷軍說“上市前,我們不會為這些努力”。

  貳

  那麼,如何能克制多元擴張的慾望?

  “可能跟我退休了三年時間有關。那段時間我投了20幾家公司,遠距離看這些公司和金山,我發現過去二十年我可能每年都做幾十個決定,但最重要的決定幾個就夠了”,雷軍說,“很多時候做的越多,反而越是減分”。

  顯然這種路徑也考驗著雷軍對小米的控制力。“今天,小米對我和合夥人的依賴,超過了金山。這是我矯枉過正的,當初要把金山做成大公司,而今天要把看起來很大的小米做成小公司”雷軍如是說,言談中表露出特有的自信。

  然而不容迴避的是,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小米終究會一次次觸碰到擴張邊界。做還是不做,很難有明確的標準。但雷軍有一套重大決策的方法論。

  首先,大量決策來自一線,技術越複雜,越是一線員工起決定作用。其次,正確制訂戰略和戰術,戰略就是在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情,戰術就是用對的人把事情作對。而進行大的戰略決定,第一個原則就是“go big market”,下注未來十年有潛力的方向。

  “我曾經在方向選擇時不是那麼完美”,雷軍回憶說,“1996年金山崛起的時候我喜歡詞霸,所以毒霸晚做了一年”。往事仍讓雷軍耿耿於懷,他當時之所以更喜歡詞霸,僅僅是厭煩相關規定的監管。這一幕,創業小米期間也似曾重現。

  這既是小米的獨特之處,也可能是某種隱憂。在小米未來成長的道路上,仍然有更多需要妥協和退讓之處,處理好各方關係也考驗著小米的成熟度。

  通常在具體的日常工作中,雷軍會對某項工作提出一個大的框架,然後鼓勵小米員工快速反應、先行先試。小米不要求每個人做得更多而是做好,“我們不會因為你做的事情少,而覺得你不夠好”,雷軍對新浪科技表示。

  雷軍還有一個要求是儘量少開會。但這多少似乎與他認真讀過的《High Output Management》(前任Intel總裁安迪‧格魯夫著)略為違背。雷軍說小米務虛的會不多,全公司就一次大會,也很少開季度總結,“我自己是有點反感宣教”。

  參

  上述種種,都反映在產品節奏上。雷軍多次強調“唯快不破”,然而在他看來三年中小米的速度並不算快,一共只做了三款產品:小米手機、小米手機二代、小米盒子。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小米有一套自己的做法。且聽雷軍口述如下:

  2011年8月16日我們發佈小米一代,10月底上市。2012年5月發佈小米一代青春版。8月發佈1S。今年1月發佈1S青春版。到今年3月一代基本停掉。

  別人的做法可能是推出四款全新的產品,包括外觀差別都比較大。而我們是一個產品根據市場反應,切成四個子版本。每個子版本做一段時間,有效的把生命週期拉到了18個月。而且這四個版本能夠共用生產線、元器件和設計,可以最大規模的降低成本。

  其實2S和2A也共享了絕大部分元器件。我們是2012年8月發佈的2代,10月底發佈。幹了六個月的2代,我們希望再幹六個月的2S,再幹六個月的2A,這樣就延續起來了。所以在二代上面,我們有了三個小版本,二代、2S、2A。

  這跟一代的策略差不多,但一代沒有這麼緊湊。如果按照一代的做法,可能是先出2,再出2A,再出2S,再出2S簡配。應該會這麼幹。

  我們在2S的基礎上有兩個版本,16GB和32GB。主要是為瞭解決不支援SD卡擴展後,用戶存儲空間可能不夠的問題。為什麼取消?因為SD卡壞損率太高,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口碑和維修量。所以我們採用這種解決方式,而且速度更高更穩定。

  再說2A。以前每代產品過一段時間,就會出一個簡配。這一次我覺得單純簡配不過癮,所以又加了一些新的東西。當然也弄的用戶很糾結,我不認為這是錯誤。我們在實驗,到底怎麼增強,到底怎麼簡配,我們還在摸索之中。但是我不後悔。

  今天Android手機升級很快,這幾年技術突飛猛進,包括相機、音箱,電池、傳感器等各個方面,三五年就能到很高的水平。智能手機的複雜度更高,很多競爭五年內不會結束、不會停止。五年之內智能手機的重要性不會改變。

  而MIUI是我們軟件業務的核心,目前小米單發的軟件除了MIUI之外,只有米聊。在這方面我們不會做更多的探索,MIUI平台上的東西足夠了。到現在我們才三年時間,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好了,在軟件方面我們一點都不著急盈利。



.雷軍和小米的三年:曾認為肯定會走彎路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6/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