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揭秘黑莓衰落幕後故事:內部分裂意見不一

**Inline Image**
查看最新行情

**Inline Image**  黑莓公司CEO托斯騰‧海因斯(Thorsten Heins)和前任聯席CEO吉姆‧貝爾斯利(Jim


Balsillie)、邁克‧拉紮里迪斯(Mike Lazaridis)

  導語: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網絡版周五刊登題為《透視黑莓衰落:智能手機發明者何以未能與時俱進》(Inside the fall of BlackBerry: How the smartphone inventor failed to adapt)的評論文章稱,雖然已經改名黑莓公司的RIM被很多人譽為智能手機的發明者,但在iPhone和Android崛起的今天,它卻逐漸被市場淘汰,甚至難逃被收購的命運。究其原因,還在於內部的意見分裂導致決策速度放緩,多次喪失重要機會。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去年末,RIM CEO托斯騰‧海因斯(Thorsten Heins)與董事會碰了個面,商討新手機的發布計劃,希望以此重振公司命運。

  他的秘密武器是黑莓Z10,一款搭載玻璃觸摸屏的智能手機。但據知情人士透露,RIM的一位董事卻感到很沮喪,而且直言不諱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RIM的文化出了問題,Z10就是最好的體現。

  這位董事正是邁克爾‧拉紮里迪斯(Michael Lazaridis),RIM聯合創始人兼前聯席CEO。拉紮里迪斯在會上指著一款配有鍵盤的黑莓手機說:“我看好這個,它與眾不同。”他又指了指一款觸屏手機說:“我不認可這個。”

  拉紮里迪斯警告說,放棄深受企業用戶歡迎的設備,轉而開拓日益擁擠的觸控手機市場是一個巨大的錯誤。他的看法也贏得了一些董事的贊同。

  那一次的分歧折射出了RIM的衰落原因──這家已經更名為黑莓公司的智能手機巨頭已然日薄西山。他們上周五宣布,第二財季虧損9.65億美元,主要是因為Z10手機的巨額庫存減記。為了壓縮成本,該公司還裁員4500人,約占全球員工總數的40%。

  短短5年間,黑莓的市值就蒸發了750億美元。究竟是什麼造成了如此慘烈的狀況?《環球郵報》的調查顯示,該公司的一系列高層衝突制約了他們的研發能力,最終導致了加拿大頭號科技公司的隕落。

  雖然曾經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但RIM卻固步自封,不思進取,最終淪落到如今的這番境遇。幾年前,他們還是智能手機世界的主導:就連美國總統奧巴馬都是黑莓的擁躉。但在競爭對手相機崛起後,RIM卻反應遲緩,屢次錯失機會。

  就在上文提到的董事會議召開前幾個月,海因斯和拉紮里迪斯還陷入了另外一場戰略殭局,但那一次,他們共同的對手變成了RIM前聯席CEO吉姆‧巴爾西利(Jim Balsillie)。

  巴爾西利設想了一個大膽的計劃,讓運營商推廣RIM的BBM即時通訊服務,以此取代短信。這是一項全新的計劃,如果RIM讓BBM兼容其他品牌的手機,便可收取費用,從而獲得新的利潤來源。

  但這項計劃卻遭到了其他高管的反對。就在海因斯2012年1月出任RIM CEO後不久,便在拉紮里迪斯的支持下終止了這個項目。

  正因如此,巴爾西利才在幾周後退出董事會,並切斷了與RIM的聯系。他在聲明中說:“我2012年3月離開RIM的原因是因為公司取消了BBM的跨平台戰略。”這也是他首次公開回應離職的原因。

  拉紮里迪斯則拒絕對董事會的問題發表評論,他本人也在今年3月卸任董事。

  如今,黑莓的前景充滿了疑問。本周,多倫多投資公司Fairfax Financial Holdings宣布將斥資47億美元收購黑莓。但這項要約是有前提條件的,而且需要獲得充分的融資。

  黑莓的衰落令一手創立它的拉紮里迪斯倍感痛心。他說在採訪中說:“這深深地傷害了我。我不能想象員工們的想法。大家肯定認為,我們可能會分拆出售。滑鐵盧會發生什麼?加拿大會發生什麼?誰能取代它的位置?”

  競爭加劇

  當iPhone 2007年初發布時,拉紮里迪斯正在家里的跑步機上一邊鍛煉,一邊看電視。這款新產品有幾個地方讓他無法理解。所以,他那年夏天撬開了一部iPhone,並立刻感到無比震驚。他感覺,蘋果公司把一部Mac塞進了手機里。

  對拉紮里迪斯來說,iPhone完全打破了常規。它的操作系統占據了700MB的內存,整個設備使用了兩個處理器。而黑莓手機只有一個處理器,內存也只有32MB。與黑莓不同,iPhone具備功能齊全的網絡瀏覽器,所以勢必給移動運營商的網絡造成壓力。而RIM則使用了限制數據流量的簡化版瀏覽器。

  “我說,‘AT&T怎麼可能允許這種東西存在?這會讓網絡癱瘓。’”拉紮里迪斯回憶道,“事實上,之後的確出現了網絡癱瘓。”

  在公開場合,拉紮里迪斯和巴爾西利都很輕視iPhone,還會抨擊它的缺點,例如電池續航太短、安全能力不足而且最初缺乏電子郵件功能。這讓他們成了外人眼中的自大狂。“這是一種營銷手段。我們故意拿自己的長處跟他們的短處比。”拉紮里迪斯解釋說。

  但在內部,他們卻有著不同的看法。據拉紮里迪斯回憶,他曾經對員工說:“如果這種產品形成氣候,我們的競爭對手就變成了Mac,而不是諾基亞。”

  RIM很快就得到了與新對手競爭的機會。由於初期沒有得到iPhone的銷售權,Verizon無線的高管在2007年6月聯系到RIM,詢問他們能否開發一款“iPhone殺手”。這款產品必須具備觸摸屏,不能用物理鍵盤。Verizon承諾將為美國的發布活動提供鼎力支持。

  RIM高管抓住了這次機會。巴爾西利在一次管理層會議上,將此稱作是自從雙向電郵尋呼機發布以來,RIM最重要的戰略機會。

  這款產品就是黑莓風暴(Storm)。這是該公司當時最複雜、最有野心的一個項目,但參與該項目的一位黑莓前高管稱,該手機的技術還不夠完善。

  產品發布推遲了好幾個月,在2008年美國感恩節前正式開售。但用戶卻怨聲載道,紛紛抱怨觸摸屏反應遲鈍,畢竟那款產品只是用了一個處理器,所以難免運行遲緩。巴爾西利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聲稱這款手機的發布將“取得巨大成功”。然而,它的實際銷量卻落後於iPhone,退貨率也居高不下。

  風暴手機似乎並沒有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因為RIM當時正處於全球擴張階段。2009年,《財富》雜志還將RIM譽為全世界增長最快的公司。風暴發布一年後,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列出的全美消費者計劃在未來3個月購買的5大智能手機中,有4款來是黑莓。

  但風暴的確未能實現Verizon的預期,而RIM也很快停售了那款產品。於是,Verizon轉向了穀歌的新操作系統Android,並在2009年大力推廣摩托羅拉Droid,同時削減了黑莓的營銷預算。Verizon在“iDon't”營銷戰略中重點強調了iPhone和Android的不足,以此突出Android的優勢。

  不過,Andorid平台並沒有傷及蘋果,反而是搶占了Palm和微軟的份額,RIM也很快受到波及。根據comScore的測算,到2010年12月,Android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從一年前的5.2%增至23.5%,RIM卻驟降10個百分點,至31.6%。2011年末,Android的美國市場份額更是飆升到47.3%,RIM僅為16%。

  用戶流失

  RIM在“後iPhone”時代陷入了戰略困境。RIM前全球銷售執行副總裁帕特里克‧斯賓塞(Patrick Spence)說,整個行業“都有點精神分裂”。就連運營商也改變了對流量數據包的態度。

  既然遊戲規則變了,RIM當然也應該使用新的工具。在風暴手機發布後的那個夏天,拉紮里迪斯收購了Torch Mobile,這是一家專為手機開發網絡瀏覽器的軟件公司。

  但要把Torch瀏覽器移植到RIM的系統中卻並非易事。RIM採用Java語言,操作系統也是1990年代開發的,而蘋果公司和Android系統使用了最新的軟件平台,更容易開發對用戶友好的界面。“這說明我們已經無法適應未來的發展。”拉紮里迪斯說。為了生存,RIM必須改變基因。

  該公司高管認為,他們有足夠的時間來改造公司。多年以來,他們成功抵禦了眾多對手的挑戰,而蘋果公司偏激的談判策略使之疏遠了很多運營商,iPhone也似乎無法撼動RIM的忠實用戶──企業和政府。於是,RIM開始著手解決技術問題。

  但智能手機用戶很快把注意力轉向了軟件應用,而不再單純看重硬件。RIM發現很難適應這種轉型:企業偏愛的功能未必能吸引普通大眾。

然而,事實證明,如果想要同時滿足消費和企業用戶,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一無所獲。當RIM高管在針對企業用戶的設備中增加了攝像頭、遊戲和音樂應用後,遭到了巨大的阻力。大企業客戶不希望在商務手機上出現個人應用。

  與此同時,普通消費者對電池續航時間和安全功能也並不在意,他們想要的是應用。蘋果iOS和穀歌Android對外部開發者更加友好,而黑莓的Java語言在技術上更加複雜。

  與用更現代化的語言開發的應用相比,黑莓應用顯得很醜,而測試應用時使用的模擬器也無法再現真實的體驗。另外,RIM還對開發者施加了嚴格的限制,扼殺了創造力。“開發者渴望的是擁抱,不是控制。”黑莓應用開發商Wmode創始人特里沃·尼姆吉爾斯(Trevor Nimegeers)說。結果,Instagram和Tumblr等熱門應用都不約而同地繞過了黑莓。

  意見分歧

  RIM早期成功的關鍵在於它的企業架構。很少有公司會任命兩位CEO,但黑莓的方法卻奏效了——拉紮里迪斯負責生產手機,巴爾西利負責銷售手機,他們二人精誠合作,業績不俗。

  但除了高管團隊外,公司內部卻並不總是那麼和諧。隨著年收入突破200億美元,這種架構有時會導致決策難以製定,責任和權利劃分不清。這也拖累了RIM的發展速度。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一些有可能引發改變的用戶反饋會在中層管理人員那裡消失,因為高管們不願把它呈獻給拉紮里迪斯。

  當COO拉里·康利(Larry Conlee)2009年退休時,RIM又失去了一股重要的粘合力量。康利的權利很大,他負責決策和產品規劃,還建立了一個項目管理辦公室。很多內部人士認為,他的離開導致RIM的散漫風氣盛行,而且一發而不可收拾。RIM前副總裁亞當·貝爾謝(Adam Belsher)說:“沒有一個真正有話語權的高管來確保產品按照計劃開發。”

  在長期固守自己的技術後,拉紮里迪斯決定從外部尋找新的優勢。2010年,RIM宣布收購QNX軟件公司,並以此為基礎開發了黑莓10操作系統。

  QNX的系統被用於緊急呼叫中心和寬帶服務等工業領域,RIM的領導者認為,該公司的技術很適合發展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拉紮里迪斯決定遵循《創新者困境》一書的建議,在內部組建小團隊來開發顛​​覆性的產品,而不必受制於整個組織。於是,它讓QNX獨立發展,專心開發新系統,讓現有程序員繼續設計黑莓7系統。

  但RIM必須首先回答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想要用QNX徹底改造黑莓,應當如何去做?是否應該移植舊的Java應用?還是完全重寫所有代碼?如果放棄Java,第三方開發者該如何是好?

  這是個艱難的決定,管理層整整討論了一年,浪費了太多的時間。他們最終決定:從頭開發黑莓10。於是,新團隊開發新系統,老團隊開發老系統,公司再次陷入了分裂。

  PlayBook之殤

  QNX團隊的第一個任務是為PlayBook平板電腦開發系統。拉紮里迪斯將此視為黑莓10的先驅。“這讓我們的開發者體驗到了QNX的力量和典雅。”他說。

  但QNX團隊卻不堪重負,必須調用公司的其他資源才能完成PlayBook。後來的黑莓10也遭遇了類似的問題。這款平板電腦的發佈時間也從2010年秋推遲到2011年4月,銷量十分慘淡。它很難對RIM智能手機起到什麼補充作用,而且沒有電子郵件、聯繫人列表和應用。RIM再次失誤:優秀的平板電腦都是獨立的設備,而PlayBook卻不是。

  有些人質疑PlayBook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失誤,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而將QNX獨立出去同樣在公司內部創造了對立情緒,打壓了員工的士氣:沒有加入該團隊的人會對自己的未來憂心忡忡。

  與此同時,由於缺乏一流的智能手機,導致黑莓的份額不斷遭到iOS和Android的蠶食,尤其是在美國市場。2010年12月,Verizon宣布投資4G LTE技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手機上網需求。

  RIM在4G手機領域所作的努力就是黑莓10,但它卻尚未做好準備。RIM高管試圖向Verizon傳遞這樣一種信息:4G技術的效率不及3G,該公司的Bold手機完全夠用了。然而,這卻令黑莓喪失了重要的營銷渠道。

  PlayBook的失利和黑莓10的推遲還從其他方面對RIM構成了打擊。

  多年以來,RIM CTO大衛·雅克(David Yach)和拉紮里迪斯的合作都很密切。但雅克卻開始質疑公司準時開發產品的能力,但他的觀點並沒有被採納,這讓他感覺自己受到了排擠。隨著合作關係的破裂,雅克也於2012年初離開了RIM。

  在這一系列因素的打壓下,2011年成了RIM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不僅品牌聲譽受損,股價也出現暴跌,從2月的69加元下跌至年底的不足15加元。

  巴爾西利、拉紮里迪斯和董事會倍感壓力。2012年1月,他們二人辭去聯席CEO的職位,將帥印交給了海因斯——這位德國高管之前負責該公司的手機部門。

  海因斯上台後,黑莓10的發展問題立刻成為了爭論的焦點。最初的戰略是首先發布全觸控版本,因為該公司的黑莓7全鍵盤手機銷量仍然不錯。但到了2012年,黑莓7手機卻出現疲態,因此,拉紮里迪斯認為應該把重點轉向鍵盤設備,以便滿足黑莓鐵桿粉絲的需求。

  他對公司高管說:“這是我們的衣食來源,是我們的標誌性設備。鍵盤是人們購買黑莓的重要原因。”但知情人士表示,海因斯領導的新管理層卻固執己見:“他們認為全觸控才是未來的趨勢。”

  對拉紮里迪斯來說,放棄自身的優勢,孤注一擲地吸引消費者購買新的觸屏設備太過冒險。於是,他便在去年的董事會議上攤牌,最終,管理層同意繼續開發Q10鍵盤手機,但Z10全觸控手機卻會率先發布。

  等到第一款黑莓10設備今年1月發佈時,市場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兩年的周期太過漫長——很多RIM內部高管也認同這一觀點。

  “收購QNX是正確的決策,”斯賓塞說,“但我們的速度太慢。大家都低估了開發新系統的難度。”

  BBM計劃

  20年來,巴爾西利和拉紮里迪斯建立了成功的合作關係,充分發揮了二人的長處。他們早年共用一個辦公室,甚至互相知道對方的語音郵件密碼。

  隨著RIM的成長,他們搬進了不同的辦公樓,但每天都會說上幾次話。“他們之前的關係比我跟我妻子的關係還好。”一位中層管理人員說

  但他們二人個性不同,而且在生活中往來不多,離開辦公室後便很少溝通。

  對拉紮里迪斯來說,科學既是工作也是愛好。巴爾西利卻比較急躁,喜歡競爭,愛好體育,經常大發脾氣。他甚至認為,這種強勢是必須的,因為微軟的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和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也都是這樣。“你告訴我還有什麼其他辦法能打造一家年營收200億美元的公司?”他曾經對同事說,“如果我是老好先生,肯定會害了黑莓。”

  但他們二人很少在關鍵的戰略決策上出現分歧——直到去年的一次會面,才改變了這一切。拉紮里迪斯認為,黑莓10將帶領RIM復興,但巴爾西利卻不太確定。

  巴爾西利擔心,穀歌已經借助Android操作系統讓智能手機成為了普通的消費品。2011年,移動運營商甚至警告他,如果不下調售價,就有可能降低黑莓的訂單。

  於是,巴爾西利開始謀劃另一個計劃。這個想法源於RIM服務部門主管阿隆·布朗(Aaron Brown)。2010年,該部門每季度都能通過向移動運營商收取的費用創收8億美元。運營商希望免除這些費用,因為穀歌和蘋果都不收費,但RIM卻不肯鬆口。巴爾西利尤其堅持繼續收費。但公司高管都知道,硬件設備上的弱勢地位勢必給服務營收施加壓力。

  即使是在2011年的糟糕表現之後,RIM依然擁有很多優勢,包括與全球頂級運營商的密切關係。他們還有BBM即時通訊服務。

  RIM 2005年推出了BBM應用,可以直接用PIN碼與其他用戶通訊,而不必借助電子郵件。這是首款針對移動設備設計的即時通訊服務,並獲得了巨大成功。它可靠、免費、隨時在線,而且信息長度不受限制。由於PIN碼是隨機分配的,所以也增強了隱私性。這也讓BBM在一些民主程度較低的國家廣受歡迎,推升了黑莓手機的銷量。

  BBM開發者還增加了一些吸引用戶的元素。例如,用戶可以知道信息是否已經順利送達,以及對方是否已經看過信息。如今,BBM的月活躍用戶達到6000萬。

  但BBM只能在黑莓手機上使用,而隨著蘋果和Android的崛起,BBM的模仿者也相繼湧現,包括黑莓前員工泰德·萊溫斯頓(Ted Livingston)創辦的Kik,這款服務已經擁有8500萬用戶,超過了BBM。WhatsApp的規模甚至更大。萊溫斯頓說:“即時通訊是移動領域的殺手級應用。我們認為,這一領域將走出一家與穀歌或Facebook規模相仿的公司。”

  RIM的布朗認為,應該專注這一機會。於是,他便提出了讓BBM兼容其他移動平台的建議。巴爾西利深受吸引:為什麼不讓運營商把BBM推介給所有用戶,而不必在乎他們使用的是什麼設備呢?

  由於即時通訊服務和其他的OTT應用可能蠶食短信營收,因此多數移動運營商的高管都對這類產品不感興趣。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運營商甚至合作開發了RCS(富通訊服務)平台,允許用戶相互發送文本、視頻、遊戲和其他數字信息。但這個項目並沒有取得太大進展,淪為了“殭屍技術”。

  短信2.0

  巴爾西利認為,運營商可以把BBM作為他們自己的升級版短信服務,藉此獲取收入,並為RIM提供一些分成。他稱之為“短信2.0”。為了接觸到數量龐大的非黑莓用戶,黑莓甚至同意降低服務費。

  他和布朗討論了多種選擇,例如,運營商可以將BBM作為傳統的通話和短信套餐的一部分,提供給入門智能手機用戶。由於具備豐富的功能,所以BBM還可以為用戶節省不少數據流量。

  或者,運營商可以提供價格較高的套餐,並在其中包含BBM和黑莓的其他服務,包括1GB的雲存儲空間。運營商之後可以通過BBM出售廣播等額外服務。這可以加強運營商的用戶忠誠度,因為用戶無法輕易將存儲在雲端的數據轉移到其他運營商。

  短信2.0計劃與RIM的發家史不謀而合,他們當初就是憑藉著與運營商的合作和收入共享協議發展起來的。這有望把BBM打造成主導市場的聊天服務,並讓黑莓品牌再現輝煌。

  到2011年中,有好幾家運營商都對巴爾西利的計劃給出了積極的反饋。他將短信2.0稱作是黑莓的首要戰略。

  為了完成這項戰略,RIM收購了LiveProfile等多家公司。這項服務擁有大約1500萬用戶,並與蘋果公司和Android展開了合作,為BBM提供了平台入口。

  但公司內部對這一計劃再次出現了分歧。以海因斯為首的一派認為,BBM仍是黑莓手機銷量的重要推動力,如果兼容其他平台,可能會對本來就疲軟的手機業務構成更大挑戰。很多內部人士認同BBM的跨平台戰略,但認為應該等到黑莓10發佈時再部署這一計劃。巴爾西利和他的支持者認為,那時可能為時已晚。

  “公平地說,所有人都擔心手機銷量可能會下滑。”RIM前高管斯賓塞說,“但無可否認的是,運營商的短信收入正在萎縮,他們在尋找解決方案,而這有可能就是他們尋找的方案。”

  一位前高管認為,巴爾西利高估了軟件的創收潛力。而海因斯和他的團隊也開始在內部扼殺這項計劃。

  具體到拉紮里迪斯,雖然他支持讓BBM兼容其他系統,但也擔心由此產生的成本和風險。與其他人一樣,他也擔心手機銷量下滑。

  但巴爾西利卻對短信2.0計劃自信滿滿。在2011年末與12家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CEO溝通過後,他相信至少能與一家美國大型運營商簽約——知情人士稱,AT&T對此很感興趣——西班牙電信或另外一兩家歐洲運營商也可能支持這個項目。他認為,這足以吸引其他運營商也支持BBM。

  但阻力卻有增無減。而迫於管理層的改組壓力,他們也在2012年1月把CEO的帥印交給了海因斯。幾週後,在拉紮里迪斯的支持下,海因斯取消了短信2.0戰略。一位知情人士說:“我們必須推出黑莓10,不能分心。其他所有事情都被擱置了。”

  海因斯拒絕接受當面採訪,但同意接受書面採訪。在被問及為何擱置短信2.0戰略時,他說:“市場上有太多的即時通訊服務,我們希望小心行事,確保我們能夠提供獨特的產品。”

  已經不再擔任管理職位,但仍然是RIM董事的巴爾西利曾經呼籲董事會重新考慮此事,但其他董事都支持新CEO的決定。巴爾西利無法接受這一現實,他於3月末黯然離職,隨後賣掉了所有股票。沒有幾個人知道他離職的原因,甚至包括他的老搭檔拉紮里迪斯。

  黑莓上週的確面向iPhone和Andorid推出了BBM應用,但只是一款獨立應用。而當年支持短信2.0戰略的人大多已經離職。

  發布失敗

  最後,在iPhone發布6年後,黑莓10終於在今年1月姍姍來遲。外界對Z10評價不錯,曾經預計黑莓注定失敗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伯格(David Pogue)在評測文章的開篇寫道:“對不起,我錯了。”但8個月後,由於庫存積壓而導致的資產大幅減記,宣告了這款產品的失敗。

  黑莓的營銷戰略模糊不清,令人費解:在“超級碗”橄欖球賽期間播放的廣告並沒有解釋這款產品的獨特之處。知情人士稱,在正式播放前,甚至連該公司的董事都沒有看過這些廣告,“不斷向前”的口號也令人難以理解。首發現場冷冷清清,與新iPhone上市時的長龍形成了鮮明對比。

  市場再次發生了變化,在一個複雜的操作系統隨處可見,手機價格越來越低的年代,Z10幾乎沒有什麼需求。作為黑莓的一大優勢,物理鍵盤也沒有出現在首款黑莓10設備上。

  “仍在等待黑莓發布新手機的人都渴望物理鍵盤。”標普分析師詹姆斯·摩爾曼(James Moorman)說,“但他們卻推出了觸屏手機,想要觸屏手機的人早就走光了。”

  事實證明,巴爾西利和拉紮里迪斯都是對的:要在已經實現商品化的智能手機市場展開競爭十分困難。不過,銷售慘淡還源自其他一些原因:有知情人士透露,即使是年輕的銷售員,也要花費差不多1個小時才能掌握這款產品的推介方式。除此之外,很多黑莓的老用戶發現新系統與經典黑莓系統差異過大,而且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賣點。

  與此同時,該公司為企業用戶提供服務的速度也開始放緩。在發現必須要為新系統重新編寫軟件後,開發者也紛紛放棄投資。

  “我們過去兩年的決策都是在一個動盪、充滿競爭且不斷變化的市場背景下做出的——目的都是為了給用戶提供至關重要的技術。”海因斯在回應有關黑莓10的問題時說。雖然他將黑莓10的發布會稱作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並且改造了公司”,但他也承認,這的確“沒有達到我們的預期”。

  而拉紮里迪斯並沒有完全放棄這家他在29年前創辦的企業。他仍然持有黑莓的少數股份,還有傳言稱,他也參加了收購黑莓的財團。

  拉紮里迪斯拒絕發表回應,但他顯然認為,黑莓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很多公司都會經歷週期。英特爾經歷過,IBM也經歷過,蘋果同樣經歷過。我們的工作就是重塑自我,我們都相信黑莓10可以做到這一點。”他說,“曾經預言IBM和蘋果出局的人最終都錯了。我相信,他們對黑莓的預言也是錯的。”

  中國計劃

  黑莓曾經制定過很多頗具前景的內部計劃,但最終都被擱置,與中國公司合作在亞洲銷售無線網絡系統便是其中之一。

  2010年夏,RIM董事長芭芭拉斯·蒂米斯特(Barbara Stymiest)和時任聯席CEO的巴爾西利聯繫到中投公司,希望與之成立合資公司。據知情人士透露,巴爾西利在2011年與中投達成了初步協議。根據該計劃,北京批准RIM成為官方無線操作系統提供商,而在此之前,這個全球最大的移動市場基本對國外競爭對手關上了大門。

  新成立的公司將由中投、RIM和一些中國手機廠商共同持股。該公司將銷售中國製造的手機,並根據授權協議使用RIM的核心軟件。

  “北京方面很希望達成這筆交易。”知情人士說。

  巴爾西利將此視為打入中國市場的重要契機。但據內部人透露,時任聯席CEO的拉紮里迪斯和多位董事擔心,這可能會導致公司分散精力,無法集中資源開發黑莓10手機。

  RIM高管對中國戰略討論了將近兩年時間,而潛在亞洲合作夥伴卻都被蒙在鼓裡。“我們沒有聽到任何消息,整個事情就這麼不了了之。”一位接近中國合作夥伴的知情人士說。

  就在海因斯上任後不久,中國計劃就被擱置了。但海因斯拒絕對此置評。(書聿)



.揭秘黑莓衰落幕後故事:內部分裂意見不一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9/blog-post_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