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一位創業者之死:創業,是否值得生命的代價






矽穀的一位連續創業者,在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後最終選擇了自殺。創業,是否值得付出生命的代價?

  48歲的矽穀創業者喬迪‧舍爾曼(Jody Sherman),今年1月27日在拉斯維加斯附近飲彈自盡,消息傳出後無數人扼腕嘆息。舍爾曼生前創辦過多家公司,雖然每次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它們最終都難逃出售或關閉的命運。最後一家創業公司Ecomom總計融資1200萬美元,依然資不抵債破產。舍爾曼當過兵,屢敗屢戰永不放棄,但最後還是選擇了輕生。他的手腕刺青是:我很了不起。

  美國科技博客網站BusinessInsider通過對舍爾曼生前好友和同事的調查,用長篇報道試圖揭開他選擇輕生的謎底。

  以下為文章全文:
  創業失敗心灰意冷

  幾個月前的一個周日,舍爾曼原本相約朋友一起去看電影。但那天下午,朋友卻接到了舍爾曼妻子凱莉打來的電話,說他失蹤了。三個小時以後,凱莉又給拉斯維加斯警察局打去電話,說她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擔心丈夫遭遇不測。

  當晚11點12分,警方在位於內華達州查爾斯頓山(Mount Charleston)附近的汽車上,最終發現了舍爾曼的屍體,他的頭部有彈孔,事發地距離拉斯維加斯大約25英里(約合40公里)。克拉克郡驗屍官辦公室屍檢後認定,舍爾曼是死於自殺。而五天後,舍爾曼便將迎來自己48歲生日。

  舍爾曼自殺的消息在Twitter和其他科技博客上迅速傳開,讓無數人噓唏不已,同時他們也對舍爾曼為何選擇輕生困惑不已。他未給家人留下任何遺言。他在Facebook上面最後一條更新是由妻子所寫:“這是喬迪的最後一條消息,但並不是來自喬迪本人。他走了。這不是在開玩笑。他真的走了,永遠的……他並未對任何人說再見,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能。所以,就讓我代他說吧。如果你看到這條消息,說明你以某種方式與喬迪建立了聯系。他愛你,尊重你,欣賞你,在他的生命中看重你的存在,或是覺得這些事情冥冥中存在著某種聯系。他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清楚和明白這一點。請在這里留下你想對喬迪說的話吧。”

  就在舍爾曼自殺幾天後,他的公司Ecomom召開了董事會議。在會議上,Ecomom的另一位創始人和董事會成員才發現,公司其實早已處於十分危險的狀態。幾周後,Ecomom關門大吉,原因是資不抵債。簡而言之,就是Ecomom破產了。

  這家擁有28名員工的創業公司現金耗盡。可悲的是,公司似乎沒一個人明白,Ecomom怎麼會淪落到今天這種地步。就在六個月前,Ecomom剛剛募集資金500萬美元,融資總額超過1200萬美元。

  在過去六個星期,我們採訪了十多位知情人士,試圖了解舍爾曼和Ecomom在最後幾個月究竟發生了什麼。在這些人中,既有他生前同事、顧問,也有投資人和知己。其中許多人匿名接受了採訪。

  所有人都對發生在舍爾曼身上的一切感到震驚,不少人甚至還有一種上當受騙的感覺。每個人都提出了這樣的疑問:舍爾曼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過去幾個月他的人生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最終令他以悲劇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他的手腕刺青是:我很了不起。
  “創業界的威利‧旺卡”

  舍爾曼性情古怪,為人敏感。一個朋友是這樣評價舍爾曼的:“他就是創業界的威利‧旺卡。”威利‧旺卡(Willy Wonka)是電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里好萊塢影星約翰尼‧德普飾演的一個角色。舍爾曼手腕上有三個英文字母刺青:I am awesome(我很了不起)。這清楚地表明他對成功的渴望。

  朋友們說,舍爾曼人生坎坷,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這些卻成為他追求成功的動力。在舍爾曼近50年的人生當中,金錢問題始終如影隨形,而他圍繞金錢所做出的一系列錯誤決定,似乎已經預示著他的人生方向。

  舍爾曼兒時的一個朋友回憶說,他曾騙過保險;他們16歲的時候,舍爾曼曾開車載著他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但舍爾曼突然告訴他,“系好安全帶”。剛說完,他就來了一個急剎車,最終引發了一場車禍。這位朋友說,舍爾曼試圖以這種“自殘”的方式,讓保險公司賠償數千美元。

  中學畢業以後,舍爾曼並未上大學,而是加入美國海軍。在1998年退役以後,他開始到加州進行創業。後來,他將自己創立的公司賣給了NBCi,這也是舍爾曼職業人生的頂點。這項交易完成後,舍爾曼一躍成為公司副總裁。

  接著,舍爾曼又創建了一家新公司Comedy World,專門制作在線真人秀節目,但在互聯網泡沫破滅期間,隨著投資者對互聯網的興趣消失,Comedy World也最終失敗。但舍爾曼並未就此一蹶不振,他投資了多家公司,同時又創辦了第三家公司。

  該公司的業務主要是經營包機,由舍爾曼和其他三人創建,並最終被維珍航空收購。該業務在維珍航空內部被稱為“Virgin Charter”,舍爾曼在這家公司呆了兩年時間,直至它被關閉。知情人士說:“維珍包租業務經營始終舉步維艱,因為這一市場已經飽和,它基本上以失敗告終。”

  在維珍工作期間,舍爾曼對創業仍不死心,而且還從中深受啟發。這一次,他決定創辦一家可以改變世界的公司。維珍航空老板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將來自航空業務的所有收益,全部投入到環保項目。對於布蘭森的舉動,舍爾曼十分欽佩。

  他開始另闢蹊徑,試圖在創業道路上取得成功。舍爾曼注意到,身邊一些女人經常談論育兒問題。雖然自己沒有孩子,但他覺得幫助媽媽們選擇安全的育兒產品,是一項值得嘗試的事業,也是他有能力解決的一個問題。最終,他創辦了Sprout Baby,一家銷售廉價、健康嬰幼兒食品的網站。這家網站也最終成為Ecomom的雛形。

  不惜一切代價融資

  像Ecomom這樣的創業公司,有時會從天使投資人那里獲取小額融資。天使投資人的條件往往沒有職業風險投資人那麼苛刻,允許創業者獨立經營企業。當然,凡事都有利弊。這種融資模式的一個缺陷是,單個投資人在公司中所占的股份不大,所以沒有太大的動力積極參與公司事務,帶領它走向成功。

  作為一項投資,Ecomom的賣點並不多,即便對於天使投資人來說,他們也很難接受這一創意。舍爾曼在自殺前幾周,曾致信矽穀知名創業公司孵化器500 Startups。他在信中寫道:“想到一個沒有孩子的紈褲子弟,竟然打算為媽媽們創辦一家電商網站,投資人都會打退堂鼓。”

  “我確實對這位老兄(喬迪)很欣賞。”一位投資人回憶,“我覺得他真的了不起。但我認為他創辦的公司是個災難。”同所有的優秀創業者一樣,舍爾曼從不輕言放棄。最終,在他的努力下,有65個人投資了Ecomom。

  馬克‧蘇斯特(Mark Suster)既是舍爾曼的朋友,也投資過他創辦的公司。蘇斯特最近寫道:“雖然我希望他取得成功,但我個人認為做嬰幼兒產品不太容易賺錢。”為了湊足200萬美元的創業啟動資金,舍爾曼東拼西湊,這里借2.5萬美元,那里融資5萬美元。對於Ecomom來說,雖然獲得眾多投資者的青睞一開始是件好事,但最終卻成為一個巨大的包袱。

  舍爾曼在寫給500Startups的郵件中還說:“你當然希望,在事情進展不順時,有人能站出來替你承受一定的壓力,在你困難時,他們不會袖手旁觀。當你真正需要資金的時候,只有這些投資人才會大方寫支票。”雖然身邊朋友和支持者眾多,但Ecomom的成功和失敗,完全由舍爾曼一人獨力承受。



Zappos CEO謝家華(Tony Hsieh)

  拉斯維加斯的賭博

  在為Ecomom尋找資金的過程中,舍爾曼偶然遇見了Zappos CEO謝家華(Tony Hsieh)。謝家華使Zappos成為了一家鞋類電商巨頭,隨後以12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出售給亞馬遜。

  與舍爾曼類似,謝家華經歷了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不過他帶領Zappos安然無恙地度過了泡沫時期。儘管許多業內觀察家不看好電商行業,但謝家華不聲不響地將Zappos一步步做大。在這一過程中,他也證明了電商行業很有意義,能帶來利潤。Zappos的成功也激勵了像Ecomom這樣的新創業公司。

  謝家華決定利用個人財富的一部分在拉斯維加斯市中心成立一個科技項目。為了吸引公司來到拉斯維加斯,謝家華協助成立了一家投資機構VegasTechFund。獲得該機構投資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創業公司必須對拉斯維加斯市中心的這一項目做出貢獻。通常,這意味著創業公司需要進駐拉斯維加斯。

  舍爾曼深深地紮根於洛杉磯的科技行業,在那裡他有成百上千的人脈關係。不過,謝家華是電商行業大師,他有可能成為Ecomom良好的指導者和投資人。因此,當VegasTechFund提出投資Ecomom時,舍爾曼欣然接受。

  2011年12月,舍爾曼將公司搬遷至拉斯維加斯。他的妻子並未隨行,而是在隨後8個月中仍留在加州學習。

  儘管舍爾曼​​公開表示支持拉斯維加斯科技行業的發展,但他的好友透露,他在那裡從未感到快樂。

  個人債務危機

  2011年12月,在將公司搬遷至拉斯維加斯之後,舍爾曼為Ecomom完成了另一輪融資,參與該公司此輪融資的包括VegasTechFund和多家投資公司。此輪融資對Ecomom的估值為400萬美元。

  舍爾曼很善於找到錢,但卻不太善於做出聰明的財務決策,無論是在個人生活中,還是對自己的生意。實際上,這兩者也常常糾纏在一起。

  舍爾曼的收入很難支撐自己和妻子克麗的生活,後者當時正在一家醫學學校中學習,沒有收入來源。不過,舍爾曼對錢仍然很慷慨。他向員工支付了高額工資,並花費了7.5萬美元購買了一輛Airstream房車。他希望駕駛房車走遍全美,向仍遭受飢餓的兒童分發食品。

  舍爾曼的朋友們表示,在他去世時,他的個人賬戶和公司帳戶中幾乎一分錢不剩。一名朋友表示:“我知道他曾遭遇過多次財務困難。”

  舍爾曼和關係最緊密的朋友常常會在緊要關頭相互借錢,而藉錢的數額也很大。舍爾曼總是承諾會在幾個月內償還債務,但到去世時,他仍有大量債務沒有償清。

  舍爾曼也沒有及時納稅。1995年,他收到了金額27838美元的聯邦稅款催繳單,而2010年他又收到了​​一張7.2萬美元的催繳單。一些朋友表示,舍爾曼認為,如果長時間無視賬單,那麼賬單將自動消失。然而就稅單而言,情況並非如此。如果出現欠稅,那麼政府可以扣押資產,凍結帳戶,或沒收個人財產,直到稅款付清。

  儘管在財務管理方面的履歷不佳,舍爾曼仍直接對Ecomom的財務狀況負責。他堅持這樣做,甚至不願與公司另一名聯合創始人艾米麗·布萊克尼(Emily Blakeney)分享財務信息。許多人在回憶時都認為,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做法。

  一名知情人士表示:“從沒有過完整的信息披露,這也讓我認為,他不希望所有人都看到完整的信息。如果沒有什麼可隱藏的,那麼你就是一本敞開的書。”根據知情人士的說法,舍爾曼是能獲得公司銀行帳戶和發票的唯一一人。只有他知道Ecomom每月花了多少錢。他將公司帳號關聯至自己的信用卡,這是一張美國運通的黑卡。這導致他的個人債務負擔變得更重。他拒絕申請公司信用卡,但在美國運通致電詢問公司開支後又向同事抱怨這一問題。

  有時,舍爾曼的個人信用卡債務甚至達到了數十萬美元。



舍爾曼的Ecomom,網站已停運。

  “騙子”、“恥辱”和心態變化

  2012年8月,舍爾曼再次為Ecomom融資470萬美元。與此同時,他又悄無聲息地通過債務證券化獲得了100萬美元資金。波士頓風投公司Cue Ball Capital牽頭了Ecomom的此輪融資,該公司合夥人約翰·哈梅爾(John Hamel)加入了Ecomom董事會。

  然而,在此輪融資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事情,對舍爾曼產生了很大影響。在此輪融資之前,舍爾曼希望自己和其他人能為公司籌集到更多資金。而在融資完成之後,他開始將風險投資稱作“騙子”和“恥辱”。  

 Ecomom的員工表示,當舍爾曼向團隊宣布融資的消息時,一些事情似乎出現了問題。一名知情人士回憶:“他表示,'這是我有史以來必須要做的最困難的事情之一。我希望在很長時間內都不必再進行更多融資。'”

  另一名知情人士也表示,舍爾曼在宣布最後這輪融資時曾充滿了警告意味。這名知情人士稱:“他表示,'我沒有理由獲得最後一輪融資。我沒有給出業績指標或類似信息。但我做到了。'”對於舍爾曼所說的“做到了”是指什麼,這名消息人士表示他也不能肯定。

  舍爾曼的好友和前同事表示,舍爾曼從不會撒謊。其中一人表示,舍爾曼對於保持坦誠具有強迫症,不過他可能會以風趣的方式來陳述事實。

  在舍爾曼去世前的幾個月,一名內部人士詢問他一些數據。舍爾曼給出的數據正在增長,並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這名內部人士回憶稱:“舍爾曼告訴我,我們正積極發展新的廣告戰略,這將帶來回報。”舍爾曼的說法隨後得到證實,因為Ecomom啟動了臨時性、非持續的營銷活動。

  危險的交易及數百萬美元損失

  到舍爾曼自殺時,即Ecomom融資570萬美元的5個月之後,Ecomom突然燒光了現金。

  這幾百萬美元哪去了?只有捨爾曼自己才知道。

  即使董事會成員哈梅爾和聯合創始人布萊克尼也一無所知,無論是公司的狀況還是捨爾曼自殺的原因。在舍爾曼去世的幾天之後,Ecomom才發布了相關公告。

  來自Ecomom過渡期總裁馬庫斯·努奇(Marcus Nucci)的一封致投資者的郵件隨後被洩露。郵件顯示,Ecomom對公司狀況感到震驚。這封郵件的發送日期是2月14日,科技博客PandoDaily刊出了這封郵件。其中最令人震驚的部分如下:

  “在評估業務狀況之後,很明顯管理團隊和董事會需要做出艱難的決定。所有​​人都驚訝地發現,過去2到3個月虧損大幅上升。公司的債務似乎已超過了資產,這一財務障礙導致公司很難繼續當前的發展。對於近期事件,考慮到100萬美元的證券化銀行債務,以及公司逐漸惡化的現金狀況,董事會正與銀行進行談判,確定下一步措施。如果公司未來無法獲得現金注入,那麼銀行很可​​能立即要求收走公司的大部分現金,採取措施清算剩餘資產,並出售資產以償還銀行債務。目前,除縮減業務之外,公司似乎別無選擇。考慮到當前債務,確保公司繼續生存的唯一方式是“救世主”的出現,提供200萬至300萬美元資金,幫助公司償還債務,並轉向考慮中的更具盈利能力的業務模式。”

  努奇的郵件很明顯地指出,Ecomom已用光了現金。在發送電子郵件之後,Ecomom在網站上發布消息稱,已“開始一項有利於貸款方的任務”,這一說法相當於破產申請。

  來自加州州務卿的信息確認了Ecomom的狀態。該公司將Sherwood Partners聯合創始人邁克爾·梅迪(Michael Maidy)列為代理人。Sherwood Partners擅長科技行業創業公司的業務清理。

  還有其他一些人了解Ecomom的財務狀況,這包括諮詢公司Optima Consulting的外部審計師達林·馬利諾夫(Darin Mrinov)和一名內部審計師。馬利諾夫拒絕通過律師對Ecomom的狀況置評。不過另一些人則表示,這些審計師實際上也不清楚Ecomom的狀況究竟有多糟糕。

  知情人士稱,2012年12月,Ecomom的公司帳戶中有約400萬美元資金,而到1月底就只剩下40萬美元。

  那麼這些資金去了哪裡?



舍爾曼正面照

  10月會議與危險的工作保衛戰

  Ecomom像Groupon一樣的團購網站大幅打折扣。他的慷慨和服務深得用戶青睞。

  不過,在為用戶帶來實惠的同時,這些交易卻在不斷侵蝕著Ecomom的銀行賬戶。

  很容易將團購和抵用券想成一種簡單的促銷手段。但使用這種方式的企業所遭受的財務影響卻不僅僅是損失一點收入那麼簡單。

  Groupon等團購公司會預先向用戶收費,然後逐步將款項支付給參與團購的商家。雖然具體條款各有不同,但商家通常會在交易兌現後的15至90天拿到錢。

  有些深陷困境的企業也將在線優惠券當做一種迅速獲取現金流的渠道。在這種情況下,團購可以是一種融資形式,儘管會產生高額成本。首先,商家需要給予高比例的折扣,從而壓縮利潤率。然後,打折之後的收入還要在買家與團購網站之間分賬。

  資金充沛的企業可以通過團購反復吸引同一批用戶,直到他們最終成為忠實的“全價用戶”。不缺錢的企業甚至能夠承受因為團購產生的短暫虧損。但相比而言,Ecomonm的資金算不上充裕。

  例如,作為新一代電子商務公司的領導者之一,Gilt Groupe已經融資逾2億美元。電子商務設計網站Fab也已融資1.71億美元。Ecomom的融資總額僅為1200萬美元(1100萬美元股權融資外加100萬美元證券化銀行票據)。

  既然抵用券成本如此高昂,Ecomom為何還這麼依賴這種方式?當這家公司在泥潭中愈陷愈深的四個季度裡,又發生了什麼事情?

  去年10月,舍爾曼召集高管團隊開了一次會。

  “我們2012年的營收能有多少?”他問。

  答案是:大約230萬美元。舍爾曼沉思了一會兒說,這無法接受。“如果做不到400萬,董事會會炒掉我。”他說。於是,大家開始集思廣益,他們都相信舍爾曼經常說的一句話:“別擔心錢,這都在我的掌控之中。”

  於是,他們想出了一種肯定能提升營收的方式:他們要打出40%的購物季折扣,還會輔以折扣力度更大的抵用券。這將是一次令人難以抗拒的促銷。

  事實也的確如他們所料。

  到了年底,公司的總營收達到370萬美元,其中有100多萬美元來自激進的促銷。當然,這也對公司的利潤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營收增長並沒有保住舍爾曼的工作。多方消息人士透露,他將被迫離職,很可能就在原定於他自殺那個星期召開的董事會議上。

  

舍爾曼的Facebook,展示與殺毒軟件McAfee公司創始人約翰·麥克菲(John McAfee)的“第一次見面”。

  危地馬拉的精心騙局

  2012年第四季度,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舍爾曼在危地馬拉度過了一段不同尋常的時光。

  他告訴人們,這是因為他要應股東People Fund的建議,在中美洲開設新的辦事處。他說,那個辦事處將​​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

  辦事處的確開張了,還找了幾名初級員工。舍爾曼至少每月都會坐飛機去那裡一次,有時很匆忙,而且會給公司報上巨額賬單。

  舍爾曼之所以遵循People Fund的建議,部分原因在於後者計劃再向Ecomom注入一筆新的資金。但知情人士表示,第四季度的一天,People Fund決定不再投資該公司。這個決定,以及之前的激進促銷產生的虧損,都讓舍爾曼不知所措。他陷入了絕望,變得極度渴望金錢。

  一名知情人士說,正是這種絕望導致舍爾曼陷入了一場騙局。

  在中美洲期間,舍爾曼曾經秘密地接觸過殺毒軟件McAfee公司創始人約翰·麥克菲(John McAfee)。彼時正值麥克菲與伯利茲和危地馬拉當局展開公開鬥爭之際。

  麥克菲現在表示,在那幾個月裡,舍爾曼陷入了一場精心編織的騙局。

  據麥克菲介紹,舍爾曼被告知,倘若他能向一個名聲不好的當地項目投入一筆資金,便可獲得豐厚的回報。但在舍爾曼投資後,卻再也沒有拿回那筆錢。我們現在也無法證實這一消息的真實性。

  “我跟喬迪說過,那幫騙子都是胡扯。我讓他趕緊回家,別想這事兒了。”麥克菲通過電子郵件解釋說,“'這是一種很老套的騙局。 '我對他說,'他們什麼都不會做。忘了你最初的那筆投資吧,別想要回來了。'我讓他把這當做一次教訓,就當交學費了,只是有點貴… …我都67歲了,經歷過很多,所以不會上這種當。但儘管如此,我的生活還是差點因為報應被摧毀。喬迪還年輕,很容易因為貪心而上當——我讓他'離開危地馬拉,別再回來。'但他沒聽我的。”

  麥克菲經常信口開河,所以他的這段描述可能會受到很多質疑。但知情人士證實,他們二人的確在國外有過接觸。

  舍爾曼住在危地馬拉城的酒店時,還在他的Facebook上發布過一張麥克菲的照片。這張照片拍攝於12月4日,也就是麥克菲被捕的前一天。雖然舍爾曼說這是他們二人第一次見面,但麥克菲卻說,這其實是最後一次。



舍爾曼和妻子Kerri的合照,他們結婚7年了。

  值得為創業而自殺嗎?

  雖然有些人早就了解舍爾曼反複無常的個性,但他的死還是令人頗感震驚。作為一個曾經克服過很多困難的人,他的自殺勢必令很多人追問原因。

  有些接近舍爾曼的人甚至懷疑,他是否真的是自殺。他們指出,他沒有留遺囑。舍爾曼的身份證也在他家附近被找到,而沒有出現在自殺現場。但驗屍官多次證實,舍爾曼的確是自殺。

  那麼,舍爾曼為什麼自殺呢?

  與多數自殺案一樣,沒有人知道確切原因。舍爾曼曾經患過抑鬱症,他可能因為不遵醫囑過量吸食大麻而精神恍惚。但可以明確的是,他的確在財務和職業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舍爾曼死後,人們的關注點都集中於後者。

  在社交媒體盛行的年代,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很快傳遍大街小巷。在這樣的環境下,創業者的經營難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難以承受失敗。

  “現在的企業創始人可能會陷入混亂。”一位科技創業者說。他表示,有很多有著多年友誼的創業夥伴會在融資過程中分道揚鑣,有人經常心情緊張,甚至會因此頻繁接受治療。

  “除非你先說,否則沒人願意談這些事情。他們會說,'我也有同樣的問題。'我的確認為現在更艱難了,因為媒體分享和傳播的速度大幅加快了。”

  “以前,失敗者可以非常泰然自若。”另一位創業者說,“以前你失敗時,跟家人和投資者在一起會感覺很沮喪,但這並不是公開的。而在社交媒體時代,失敗卻成了一件非常公開的事情。喬迪這一次就深陷其中,他的成功為他帶來了尊重。但以前不存在公開恥辱的可能。”

  科技圈有著數以千計的人把舍爾曼這樣的企業創始人當做朋友、顧問、榜樣,所以他的公開失敗會令那些一直尊敬他的人失望。當你的好友以合夥人或投資者的身份與你的企業發生聯繫時,一旦陷入困境,便再也沒有安全之地。

  戴夫·麥克魯爾(Dave McClure)對創業的壓力感同​​身受。他是Ecomom的投資人,還曾創辦過投資公司500Startups。

  “老天,創業很要命。”他回憶起自己創業時的艱辛時如是說。他經歷過裁員、創業夥伴的內鬥、家庭不和,但收穫卻並不多。

  “工作多得要命,但回報卻算不上豐厚。”他說,“你有時候會一個人蹲在角落裡哭泣。你真的什麼都做不了。你沒有社交生活,你不想與親友交流,因為他們不理解你的狀況。你的世界都圍繞著你的創業展開,這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為了不在員工面前看起來像傻瓜。”

  麥克魯爾意識到,創業者的很多壓力其實是他們自己造成的。他們可以像多數朋友一樣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無論創業的挑戰有多大,他們仍然應該保持樂觀。

  “有一種觀念認為,這是一些第一世界的問題,沒有達到戰爭、飢餓或是類似問題的程度。”他說,“但當你的整個世界都是為了向其他人展示你有多麼成功,而且要堅持到底,明明內心已經極度混亂但卻要對外裝作一切正常,那必定壓力山大。”

  認識舍爾曼的人說,他們的生活絕不能再像他一樣。他的一些密友表示,舍爾曼的自殺讓他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和真正看重的事情。

  “創業值得嗎?”一個人問,“值得為之付出生命嗎?”

  最後的晚餐

  1月26日,就在舍爾曼自殺前一天,他仍在與好友制定計劃。其中一項計劃是2月初去一趟危地馬拉,另一項則是與一個好友共同出席一次科技會議。

  但這些計劃都無法成行。那個原本要與舍爾曼一同參加會議的好友,現在完全沉浸在他們最後一次見面的回憶中。在舍爾曼自殺前一個月,他們共進了晚餐。那位朋友說,舍爾曼那晚的面龐至今仍然縈繞在他的心頭。

  “他那晚的表情難以言表。”這位好友回憶說,“我不認為是傷感,但的確像是在與我告別。他說,'我從沒見過你這麼放鬆。我很尊敬你。'他說,'我無法相信你多麼不擅長融資,但這其實對你有好處。'”

  一個月後,喬迪·舍爾曼離開了人世。

  本文編譯自BusinessInsider

  (軒辰鼎宏維金)



.一位創業者之死:創業,是否值得生命的代價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