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美國製造2.0:技術愛國主義還是經濟趨勢?






  導語:隨著製造業開始回流美國,業內人士與專家對這種趨勢的觀點各有千秋。然而,美國製造業聯盟主席斯考特‧保羅(Scott Paul)認為,美國製造會帶來顯著的廣告效應。同時也有專家指出,美國製造的問題在於消費者是否真的在乎。對此,保羅也表示,不管產品是在中國還是月球上製造,只要性能不佳,它就不會暢銷。

  以下為原文主要內容:

  Moto X即將於8月1日在紐約發佈,這將是 Google 2012年收購摩托羅拉流動以來發佈的首款Android手機。這款手機的實體設計和技術細節此前已經洩漏出來,然而該手機最大的看點還在於:它是美國製造。

  “有史以來第一款在美國組裝的智能手機”

  今年5月,摩托羅拉發言人丹尼爾‧麥克納利(Danielle K. McNally)表示:“Moto X將會於夏天發佈,它在得克薩斯州沃思堡完成組裝,這使它成為有史以來第一款在美國國內組裝的智能手機”。實際上,摩托羅拉組裝合作夥伴、製造商偉創力稱,該公司計劃為沃思堡創造2000個新工作崗位,此前曝光的Moto X諜照顯示它將得克薩斯州州旗作為預設壁紙。

  就在 Google 將在美國製造作為賣點時,老對手 Apple 公司也沒閒著。去年12月, Apple 公司CEO 蒂姆‧庫克(Tim Cook)稱,該公司今年也將在美國國內生產一款產品,後經証實該產品為新款Mac Pro。

  “毫無疑問,‘美國製造’會帶來顯著的廣告效應”

  實際上, Apple 公司從很早開始就強調自己的公司所在地,多年以來它一直在自身設備上標識“ Apple 公司在加利福利亞設計”,新的Mac OS X也以加利福利亞州地區命名,“ Apple 公司在加利福利亞設計”這一標語經常用在 Apple 公司視頻和印刷廣告中。

  今年早些時候,PC製造商聯想也在北卡羅萊納州開設了新的ThinkPad製造工廠,並稱將為當地創造100個工作崗位。顯然,這些科技巨頭如今都在竭力宣傳它們與美國之間的親密關係。但這是為什麼呢?“毫無疑問“美國製造”的廣告效應非常顯著”,美國製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AAM)主席斯考特‧保羅(Scott Paul)稱,“它所帶來的積極效果遠不止體現在科技產品上”。

  在他看來,波士頓諮詢集團最近對5000名消費者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表明80%的人願意為“美國製造”產品掏更多的錢,這其中也包括電子產品,該調查還表明中國消費者也願意為美國製造的產品多付費,“這樣的產品本身也是一種廣告,並且美國製造的產品還會得到政治家的更多支援,他們也更願意向企業投資”。

  “如果不符合股東利益,我認為 Google 、 Apple 公司和聯想不會這樣做”

  雖然他承認在美國國內生產產品會讓這些科技企業收穫政治和公關上的好處,但保羅不認為 Apple 公司和 Google 最近的這些舉動只是營銷策略,“如果不符合股東利益,我認為 Google 、 Apple 公司和聯想不會將這些高科技產品生產線遷回美國,它們必須有理由相信這樣做會帶來成功並且能盈利”。保羅稱,對組裝消費電子產品而言,中國作為世界最大製造工廠的吸引力正在下降,這主要是因為員工工資快速上漲、中國勞動力人口比重下降以及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影響。

  與此同時另外兩種趨勢使得將美國作為電子製造中心更具吸引力:持續低迷的勞動力市場以及相對較低的工人工資,保羅稱:“要知道這些公司( Apple 公司和 Google 等)都在關注這些變化,對它們而言,這麼做早期會虧本,然而5年後,它們會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研究表明,到2015年,中國的製造成本將會與美國平齊。”

  如今美國的製造成本確實比國外更高,但情況正在迅速變化。全球商業諮詢公司AlixPartners預測稱,照目前的趨勢看,2015年中國製造成本將與美國平齊,儘管如此,這些更高的製造成本最終也會轉嫁給消費者。加利福利亞組裝的 Google 眼鏡售價高達1500美元, Google 2012年夏天發佈的流媒體娛樂設備Nexus Q雖然最終失敗,但也要價299美元。這兩款產品的受眾十分明確,這意味著 Google 最終能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消費者,賺回額外的製造成本。 Apple Mac Pro電腦很明顯屬於這一類,但 Google Moto X卻不是如此,為了在大眾群體中獲得成功,它需要制定普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價格。

  其他行業分析師不認為 Google 和 Apple 公司美國製造的新產品能對全球經濟產生多少影響,“Moto X和Mac Pro只是個案”,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公共政策副教授羅恩‧希拉(Ron Hira)稱,他也是2008年出版的《美國外包:海外製造的真實成本以及我們的對策》一書的作者,“如果我們真有這些趨勢,貿易數據就能反映出來,但它還沒有。這其中更多的是公關因素”。

  “CEO和企業主們與美國沒有利益關係。”

  希拉補充道,現在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不同於上世紀80年代的情況,那時“美國製造”的標籤最後一次用於推廣美國工業--汽車、鋼鐵和半導體。希拉說:“因為科技公司多年來一直在將它們的供應鏈轉向海外企業,主要是在亞洲,CEO和企業主們與美國的利益不一致。”

  希拉說,究竟有多少設備會真正在美國製造尚無定論,但是有法律限制。至少在1997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制定法律稱,標榜為“美國製造”的產品必須“全部或幾乎全部”在美國生產的。FTC解釋稱,“全部或幾乎全部”意味著從所有重要的零件到產品加工都必須源自美國。

  “在我看來,問題是消費者是否會真的在乎。”

  即使 Google 和 Apple 公司追求將它們的品牌與美國聯繫起來,這也主要是廣告策略,希拉認為,問題是這種策略能多大程度上促進產品銷售。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學教授加里‧皮薩諾(Gary Pisano)教授在合著書籍《創造繁榮:為什麼美國需要複興製造業》裡面表示:“在我看來,問題是消費者是否會真的在乎。”

  “美國消費者會因為 Apple 公司的產品是‘美國製造’的而更喜歡它們嗎?”皮薩諾問。“[我]不知道美國(或其他任何地方的)消費者是否會看電子產品背面的產地標識,再基於此做出選擇。”皮薩諾指出,某些與產地相關的產品,的確會影響消費者的選擇:如意大利時裝和鞋子,德國汽車。當涉及到電子產品時,皮薩諾指出,日本,或更廣泛地說,亞洲已經具有了生產高品質產品的聲譽。“我不建議美國公司製造這些產品,”他在接受The Verge網站採訪時說,“換成我的話,我會選擇接近市場,接近公司的設計中心。”

  “不管產品是在中國還是月球上製造,只要性能不佳,它就不會暢銷。”

  只是打著“美國製造”標籤的產品並不能保証它將會熱賣。這種關係沒能阻止美國汽車製造商上世紀80年代落後於日本的競爭對手。談到新技術愛國主義, Apple 公司的“ Apple 公司在加利福利亞設計”視頻廣告在最近的消費者調查中結果很糟糕。別忘了, Google 2012年發佈的美國製造Nexus Q不僅銷量不佳,而且在最近一次更新後基本變成了壓紙器。斯科特‧保羅(Scott Paul)接受採訪時說,“不管產品是在中國還是月球上製造,只要性能不佳,它就不會暢銷。”(達西)



.美國製造2.0:技術愛國主義還是經濟趨勢?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