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庫克正在步鮑爾默後塵?






雍忠瑋

歷史上的世界級企業中,除了 Apple 公司很難再找到另一個,其前途和命運會跟特定的人如影隨形。即便在史蒂夫·保羅·喬布斯(Steven Paul Jobs)已經去世近兩年(2011年10月5日),業界仍然將 Apple 公司視作「約伯斯的 Apple 」。而在蒂姆·庫克(Timothy D. Cook)執掌的這兩年, Apple 公司的標籤,已從「創新」轉為「效率」。

失去特立獨行的風格之後, Apple 公司將行往何方,是繼續創新,還是成為跟風者?喬布斯的好友拉裡·埃裡森(Larry Ellison)8月13日在接受訪談時,委婉地表達了對 Apple 公司的不看好,他說,當前的 Apple 公司,如同一場已然做完的實驗。

埃裡森是全球最大的資料庫軟體供應商甲骨文(Oracle)公司CEO,同樣被業界視作特立獨行風格強烈的企業領導者。他甚至在電影《鋼鐵俠2》中去客串花花公子軟體巨頭,並且實名出鏡。

就如媒體評論所言,留給 Apple 公司和庫克的艱難在於:喬布斯通過 Apple ,塑造了自己的神壇地位,卻將 Apple 公司遺落在凡塵之中。

從創新到效率

2012年9月19日, Apple 股價達到了歷史巔峰,705.7美元每股,市值也因此創下奇蹟,高達6220億美元。

然而,隨後 Apple 股價便呈現頹勢,並在2013年4月一度跌破400美元每股,儘管隨後股價重新上揚,到目前為止維持在500美元以內,但這一次的上漲根本原因,並跟以前一樣源自 Apple 公司業績,而是因為 Apple 公司大規模的派息計畫和股票回購。

2012年第四季度, Apple 公司高管團隊出現震盪,數名高管和產品核心人物離職。離職風波導致矛頭指向庫克。美國聖克拉拉大學法學副教授戴蒙德(Stephen Diamond)對此表示,「喬布斯過世所留下的真空一直沒有得到填補,而一場戰爭卻爆發了。」媒體報導稱,庫克缺乏像喬布斯的影響力和平衡能力。

儘管如此,庫克執掌的 Apple 公司,也並非都是不盡如人意。儘管2013年第一財季業績低於市場預期,但在隨後的兩個財季裡,營收均超過了市場預期。尤其在第三財季(2013年4月至6月),儘管華旗銀行都認為, Apple 的銷售將低於市場預期,但 Apple 公司仍然憑藉iPhone 5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業績。

但所有這些成就,並非來自創新,而是來自於 Apple 公司既有的強大使用者群和強有力的品牌作用。事實上,連 Apple 公司自身都認為,在最近的一年多以來, Apple 沒有「推出讓消費者和粉絲尖叫的產品」。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 Apple 公司正在嘗試打出一些新牌。8月27日, Apple 公司曝光了一項新的舉措:「iPhone回收再利用計畫」。根據該計畫,從9月初開始, Apple 公司將對舊有iPhone使用者推出「以舊換新」業務,這項計畫將從美國開始,並最終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實施。

另外兩項被視為 Apple 保持商業成果的牌則是,廉價版iPhone,以及和全球最大的運營商中國流動進行合作。但這三種策略,均屬於常見的經營性策略。

同樣,在基於軟體和應用的軟生態系統上,喬布斯時代構建的「硬體iPhone手機軟體App Store」,曾為 Apple 公司提供了強大的競爭力。然而在近兩年興盛的「雲計算」和「大資料」等領域, Apple 公司則不再具有業界的領先地位。

如果說喬布斯時代的 Apple 公司,是以對趨勢的敏感、完美的追求、細節的苛刻,實現對未來的把握,那麼庫克領導下的公司,則正在走向「一家常規公司」的狀態。庫克領導下的 Apple 公司,已經不再將追求‘無法複製’的成功作為第一目標,而是將主要精力放在圍繞‘效率’和公司業績上。這種策略正使得 Apple 公司逐步失去作為一家偉大公司,曾具有的獨一無二的特點。

從特立獨行到順勢而為

喬布斯時代的 Apple 公司,因其和大部分ICT公司不一樣的特立獨行,使得喬布斯和 Apple 公司,既然受到各個層面的認可,也遭到更多的質疑和挑戰;但在消費者和市場上,喬布斯時代的 Apple 公司,總是通過一場場刻意營造的神秘色彩的發佈會,帶給使用者驚喜,製造出一個又一個行業熱議話題,以至於每次 Apple 公司的新品發佈會,都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所在。

但在庫克時代,這種特立獨行的風格,突然消失了。 Apple 公司甚至為了迎合資本市場的喜好,開始大面積配發股息;為了繼續拉動股價,而進行股票回購。 Apple 公司已經從一家擁有自我主見的創新企業,轉變為迎合資本市場需求、順勢而為的科技公司。

「銷售人員領導科技公司是災難性的,不同於技術人員,他們永遠搞不清狀況。」喬布斯曾經如此評判過科技公司在銷售人員領導下的可能局面。

現實的發展,似乎正在驗證喬布斯的觀點。

8月23日,當微軟公司的現任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宣佈,將於12個月內退休時,資本市場選擇了用腳投票作為回應:微軟股價當日大漲7.3%。甚至連 Apple 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都直言不諱稱,「鮑爾默帶領下的微軟一直都在吃老本,而他本人的影響力也遠遠不及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

鮑爾默和庫克,都是從COO(ChiefOperating Officer,首席運營官)轉變為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執行官)的,換言之,正是喬布斯所言的「災難性的」銷售人員領導公司的局面。

鮑爾默在離職計畫聲明中,為自己辯解稱,在其領導微軟的13年間,微軟員工人數增加了3倍、年營業額增長了4倍,利潤更是增漲了10倍。 Apple 公司之於庫克,也基本遵循了類似的軌跡,銷售額屢創新高、股價雖有回落,但比之約伯斯卸任之時,也幾乎是翻倍增長了。

但這些,並不能使他們被稱為偉大的CEO。和同樣是從銷售起家的網路設備供應商思科公司的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不同,無論是鮑爾默,還是庫克,橫亙在他們面前的,都是極難超越的巔峰人物:蓋茨和喬布斯。

庫克和鮑爾默遭到的批評也是類似的:不具備創新的能力,只具有將創新變現的能力。

儘管股市和董事會能夠在現有階段容忍和接受他們,但在更多人看來,庫克出售的,不只是 Apple 公司的多年沉澱,還有可能是 Apple 公司的未來。無論是庫克領導下的 Apple 公司,還是鮑爾默領導下的微軟公司,都面臨共同的問題:不敢轉型,或者就是轉型失敗。這促使庫克選擇風險性更小的做法:迎合市場,製造更大的銷售成果,同時捨棄對創新的激烈追求。

Apple 公司推出iWatch的消息,已被其供應商所證實。臺灣兩家供應商獲得 Apple 智能手錶iWatch的生產訂單。分析師預計,2014年將生產6300萬塊iWatch。但 Apple 推出「可穿戴設備」,同樣並不具有革命性創新的意義,而繼續了庫克的順應市場變化、銷售需求的策略。

Apple 公司特立獨行風格正在消失的最好例證,是喬布斯和庫克對待資本市場的態度:前者堅定地認為公司發展應當以管理團隊為核心,進而完全杜絕資本市場和董事會對 Apple 公司的幹擾;而後者則恰恰相反,堅持管理團隊對董事會負責。

8月22日,卡爾·伊坎(Carl Icahn)在Twitter上表示,計畫在9月份與 Apple CEO蒂姆·庫克(Tim Cook)共進晚餐,就 Apple 股票回購規模問題、與之進行面對面談話。擁有140億美元淨資產的卡爾·伊坎,是美國資本市場有名的「激進投資者」,甚至有人稱其為「企業掠奪家」、「美國商界最危險的人」。對環球航空公司的惡意收購、介入 Google 併購摩托羅拉、戴爾公司私有化等等一系列動作,使卡爾·伊坎成為資本方介入公司管理的典型。

而在面對卡爾·伊坎,以及整個資本市場,庫克的選擇,同樣是「順勢而為」,這也曾經是導致 Apple 數名高管離職的核心原因。

墜落的「 Apple 」理想

最近甲骨文(Oracle)公司CEO拉裡·埃裡森(LarryEllison)的表態,似乎表明更多的企業領導者對 Apple 公司未來的判斷。

作為喬布斯多年的摯友,埃裡森將約伯斯評價為「他就是我們的愛迪生,是我們的畢卡索。他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明家。”

但在談及 Apple 公司的現狀和未來時,埃裡森並沒有予以鼓舞性的表述。「我們已經知道了結果,親眼見證這個實驗過程。」埃裡森在電視節目上表示,「我們見證過有喬布斯的 Apple ,也見證過沒有喬布斯的 Apple ,後來又見到過有喬布斯的 Apple ,現在我們看到的則是沒有喬布斯的 Apple 。”

喬布斯時代的 Apple 公司,和庫克時代的 Apple 公司,因其運營方式的迥異,而衍生出完全不同的執行策略。在喬布斯看來,「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是他領導 Apple 完成一次又一次創新的根本,「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喬布斯曾經如此總結。

有研究機構對喬布斯和庫克的不同理想,進行詳盡剖析後發現,喬布斯時代的 Apple 公司,所有的研發和創新,都是由內而外產生,通過自己的創造改變世界;而庫克時代的 Apple 公司,恰恰相反,變成了由外而內,通過尋求世界需要什麼,進而努力去滿足和實現這種需求。

喬布斯的目標在於,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改變世界;而庫克的不同在於,他的主要目標,是更大的銷售目標,和對資本市場的回應。以前的 Apple 公司在創新上的軌跡,是從「Why到How,最後才是What」,而庫克時代恰恰相反,是從「What到How,最後才提出Why」。

這兩種不同邏輯思維導致的結果是,喬布斯時代的 Apple ,所有的創新並非拘泥於技術上是否獨一無二,而是結果要拿出能夠改變人們生活的科技產品,他們的初衷和出發點,是改變整個世界。庫克時代的 Apple 公司,則是先要知道人們的期望是什麼,而後才是回溯到產品端,拿出滿足人們需要的東西來。

在他看來,這仍然是福特汽車發端時期,人們要一匹更快的馬,而你是否能夠有能力給他們一輛汽車的情形。

2007年, Apple 公司iPhone橫空出世,迫使 Google 公司迎戰,但2008年9月, Google 才推出Android 1.0版本。一場封閉和開放在戰爭,在 Apple 的iOS和 Google 的Android之間展開。2013年第二季度,Android陣營的最大的力量 Samsung 手機,已經從發貨量、利潤額,全面超越 Apple 。

而在可穿戴設備市場, Google 公司已經於2012年推出 Google 眼鏡(Google Glass),而 Apple 的iWatch最快也只能在今年第四季度問世。這次, Google 贏得了先機。即便在智能手錶這個產品上, Samsung 已確定於9月4日發佈智能手錶Galaxy Gear,也走在了 Apple 前面。

儘管目前, Apple 公司仍然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但在理想的設立高度上, Apple 公司已經不再引領世界。「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於創新(Innovation distinguishes between a leader and a follower)。」喬布斯曾經說過的這句名言,如今正成為檢驗 Apple 公司未來的標準。



.庫克正在步鮑爾默後塵?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9/blog-post_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