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手機]智能手機的三贏模式?廣告主提供補貼






如果手機鎖屏畫面投放廣告,將是到達率最高的黃金位置。

  鄭峻

  Kindle真是個好東西。直到去年下半年,我才買了第一個Kindle產品──帶背光的PaperWhite,重新發現了閱讀的樂趣。沒有平板電腦那樣的多姿多彩,不能上微博,沒法看視頻,唯一能做的就是專心致志地看書,似乎回到了前互聯網時代的閱讀之中。

  Kindle模式的成功

  Kindle模式則是亞馬遜的一大創舉。Kindle從2007年上市迄今每年不斷推出新品,價格卻從399美元一路走低到如今最低的69美元。亞馬遜不斷調低Kindle的價格,以成本價甚至是低於成本價銷售Kindle硬件,推動了Kindle的迅速普及,然後從內容與廣告的銷售中賺到利潤。

  以我自身為例,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在亞馬遜Kindle電子書商店買了接近20本電子書,每本書的價格從2美元到20美元不等。換言之,亞馬遜在我身上實現了200多美元的電子書銷售額,而數字產品的利潤顯然遠遠高於硬件產品。

  廣告也是亞馬遜的一道利器,我選擇的是售價119美元的廣告版Kindle PaperWhite,無廣告的則要貴20美元。所謂廣告包括了亞馬遜旗下衣服等實體商品、電子書和MP3等數字商品,而且廣告只是在待機情況下出現在屏幕上,並不幹擾到正常的閱讀。

  在平板電腦Fire上,亞馬遜同樣採取了相同的策略,以低價出售硬件,通過內容銷售贏得利潤,同時提供帶有廣告的折扣版產品。在蘋果iPad占據主導地位的平板電腦市場上,亞馬遜憑借這種策略成功贏得了市場,占據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市場一直傳言,亞馬遜會推出自己的智能手機。那麼,既然電子書和平板電腦可以用內容和廣告來換取低價銷售,亞馬遜也極有可能以同樣的方式來推廣自己的智能手機,以低價高性能的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占據自己的空間。

  模式背後兩大條件

  視角擴展到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目前手機主要的銷售方式有裸機以及合約機兩種。運營商提供數百美元的補貼,來換取消費者兩年固定消費的服務合約。消費者拿到了199美元的iPhone,卻必須每月支付數十美元的業務套餐費用。唯獨沒有亞馬遜這種以廣告和內容銷售提供折扣的模式。

  分析亞馬遜模式的成功條件:首先,平台背後需要有一個數字內容商店;其次,還得有一個移動廣告平台;再次,手機廠商必須有強烈的渴望去擴大市場份額。前兩大條件,蘋果和穀歌都同樣擁有。但目前iPhone銷售業績亮麗,提供了蘋果超過半數的利潤,庫克不可能放棄巨額利潤,去探索一個全新的運營模式。

  而穀歌則已經在探索這種可能性。去年年底推出的Nexus 4,高配置機身售價卻只有300美元,顯然已經帶有低價推廣的目的。穀歌與蘋果不同,並不急切希望通過硬件銷售獲得營收,而是希望通過Android平台上的各種互聯網服務與廣告盈利。Nexus前三代產品銷售業績都比較低迷,而Nexus 4則憑借著低價策略獲得了市場強烈反響,供不應求的訂單甚至導致Play商店都一度癱瘓。

  那麼除了蘋果、穀歌、亞馬遜這樣的美國科技巨頭,其他科技公司是否也可能通過亞馬遜模式來推廣自己的手機呢?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是中國最有可能複制亞馬遜模式的公司。他們也曾經嘗試用淘寶紅包來推廣阿里雲手機,另一家公司盛大也推出過此類手機,但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

  為什麼阿里與盛大未能複制亞馬遜模式的成功?自身的問題是主要原因:手機硬件本身並不出眾,合作夥伴品牌識別度不高,沒有與低價山寨機器區別開來,用戶界面也不夠人性化。如果有一款具有品牌影響力的中高端智能手機,軟硬件都能夠令用戶基本滿意,卻以低價銷售,那麼市場影響力則與此前的天語不可同日而語。

  最黃金的廣告位

  國內消費者尚未養成付費購買數字內容的習慣,蘋果iPhone被大量越獄,Android應用商店提供的都是免費應用,亞馬遜模式的第一步暫時難以實現。但隨著智能手機屏幕普遍擴大到4.5英寸甚至是5英寸以上,廣告模式依然是可行的。既然應用開發商可以通過內嵌廣告的方式從免費應用中盈利,那麼手機廠商同樣也可以在手機開關機以及鎖屏等空間開拓廣告的可能性。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據統計,普通人每天看智能手機的次數達到了150次。而每次查看手機都會通過解鎖這一步驟,換言之,如果在鎖屏界面嵌入廣告,相當於消費者每天會看到150次廣告,而一款手機平均使用壽命在兩到三年。這種顯示廣告基本沒有幹擾,廣告到達率、注目率和有效到達率更是超過以往任何一種廣告,可以算得上是最理想最黃金的廣告位。

  在目前的情況下,消費者每次解鎖屏幕都是重複動作,這個商機完全沒有被轉化,也沒有給消費者帶來任何實際利益。不妨設想一下,同樣的一款中高端智能手機,如果只是在鎖屏情況下出現廣告,不會對實際操作帶來影響,而價格卻可以減半,大幅補貼由廣告商買單,相信更多消費者還是會考慮錢包因素,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

  目前國內很多智能手機,預裝應用已經是重要的營收渠道,而廣告補貼模式則是更好的三贏模式。手機廠商可以大量出貨,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廣告主可以獲得最有效的廣告位,毫無幹擾的直抵消費者;而消費者可以以最低的價格拿到手機,並選擇性地通過廣告購買產品。

  分析國內智能手機的成功模式,有小米這樣通過互聯網進行營銷與銷售的案例,也有聯想這樣通過渠道與運營商合作大量鋪貨的案例,唯獨沒有亞馬遜的廣告模式。當然,手機廠商需要在軟件上進行設置,防止聰明的消費者拿到廉價廣告補貼手機後刷機消除廣告。



.[手機]智能手機的三贏模式?廣告主提供補貼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3/blog-post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