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腦控技術迎來發展春天:「讀心術」或成真






  導語:美國科技網站LiveScience撰文指出,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用戶可以通過意念調節手機音量大小,或從事其他現在需要手動完成的任務。隨著時間的推移,腦控技術作為一種新的輸入形態,會讓人們與流動設備的互動更便捷、手段更豐富,最終完全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以下為文章全文:
  實時監控大腦活動

  聲控技術成為2012年科技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而在不遠的將來,用戶只要通過意念,就可以命令智能手機發佈應用,發送電子郵件或調節音量大小。 Samsung 目前正利用頭戴式EEG感應器,試驗大腦與平板電腦的互動方式,其他科技公司也在開發類似產品。

  雖然腦機界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以下簡稱“BCI”)技術仍然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此類技術在消費電子市場正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BCI領域的先驅,InteraXon推出了一種名為“Muse”的頭帶,可以實時測試大腦活動,並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上顯示出來。Muse頭帶植入了四個臨床級EEG感應器,可以監控腦波活動。

  InteraXon CEO艾莉爾‧加藤(Ariel Garten)說:“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對用意念控制活動的前景十分激動。”雖然意念控制計算是Muse等設備的終極目標,Muse頭帶還可以將大腦活動顯示在螢幕上,幫助用戶理解意識。

  加藤說:“這項技術簡直太奇妙了。人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可以改善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希望讓工作效率達到最高值,還是尋找應力控制。”BCI設備市場正日趨壯大,而Muse頭帶只是其中之一。Necomimi公司的“腦波電子貓耳”(Brainwave Cat Ears,售價69.99美元)可以根據大腦活動進行擺動。

  在2013年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神經科學家、前軟件工程師盧戈洛‧斯克希奧尼(Ruggero Scorcioni)憑藉其Good Times呼叫管理應用,榮獲AT&T“編程馬拉松”一等獎及3萬美元獎金。這款應用可以配合“腦波電子貓耳”使用,一旦用戶正忙,會建議來電者稍後再撥打。

  “讀心術”或成真

  斯克希奧尼表示:“我認為這僅僅是諸多腦控技術的一種。智能手機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來,我們可能不希望總是手動輸入指令。”Good Times是一款iOS應用,可與“腦波電子貓耳”協同使用,讀取大腦當前活躍水平,接著通過這些讀數來決定是讓手機鈴聲繼續響,還是讓來電者在語音信箱留言。

  “如果用戶腦電波正處於繁忙狀態,聲音就不能再高了。它只是改變電活動類型,與某個技術門檻無關,”斯克希奧尼說。Muse和Good Times都可以讓用戶向智能手機發送最基本的指令,但不能完成複雜和高級任務。也就是說,用戶不能在好友Facebook公告牆上留言,或是用意念玩複雜的遊戲,但可以通過Muse調整手機音量或亮度。

  雖然科學家對BCI的研究正在逐步加深,不過最終能否實現完全不用觸摸的流動體驗,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BCI技術無法真正處理或解讀意念;它只是測量大腦中的電活動。美國德雷塞爾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助理教授哈桑‧艾亞茲(Hasan Ayaz)說:“BCI不是意念閱讀器,它只能捕捉用戶互動的反應,而不是解讀人的思想。”

  面臨諸多發展障礙

  BCI暫時主要應用於臨床目的,幫助活動能力受限的用戶和肌肉紊亂疾病患者,以及不能完全使用肢體的人。據艾亞茲介紹,BCI的相關研究始於23年前,主要是幫助臨床患者更容易地與周圍人交流。艾亞茲說:“即便現在BCI處於早期發展階段,但最終它僅僅是某些技術的替代。BCI的目標人群主要是臨床患者,因為任何可以幫助他們改善互動能力的事情,都是有益的。”

  正是借助這個概念,科學家找到了與流動設備互動的新方法,並推動 Samsung 在BCI領域的研究。 Samsung 與美國得克薩斯州大學合作,開發出一款植入EEG感應器的帽子,讓用戶可以通過意念控制Galaxy平板電腦。

   Samsung 首席研究員Insoo Kim在接受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雜誌採訪時稱:“多年前,小型鍵區是控制手機的唯一輸入形態,但今天,用戶可以利用聲音、姿勢、觸碰和眼睛活動來控制流動設備。新的輸入形態將讓我們與流動設備的互動方式更便捷、手段更豐富。”

  EEG感應器的植入與呈現,是開發主流腦控流動設備時面臨的一大挑戰。據斯克希奧尼介紹,雖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此類技術具有諸多優勢,但並不足以說服大多數人經常戴耳機。斯克希奧尼說:“根據我們的研究,不少人都不願意戴耳機。迄今為止,這項技術的益處並不是太多,在成為主流技術之前還需要克服許多障礙。”

  加藤表示,InteraXon 通過推出Muse耳機,已經解決了這個難題。與此同時,那些戴著BCI裝置的用戶,可能只是希望讓別人知道他們正身處科技潮流的最前沿,就像是 Google 眼鏡帶給人的感覺一樣。

  融入生活尚需時日

  加藤說,“Muse頭帶既實用又時髦。它還具有另外一個優點,那就是表明它是一項能從事非凡壯舉的技術。”EEG感應器在得到大範圍普及之前,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普通EEG感應器常用於臨床環境下,要求感應器與頭皮之間存在一個液體層,從而接收更強烈的信號。

   Samsung 正在其BCI研究中,探索頭戴式幹性感應器(dry sensor)的使用方法,希望有一天可以開發出方便使用的超前設備。艾亞茲說:“人們對幹性感應器更感興趣。它們可應用於日常生活,因為你不需要每一次都使用凝膠。如果信號處理類型和機制取得進展,我們就可以找到更為複雜的用途。”

  雖然腦控界面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尚需時日,但加藤認為,這項技術能夠以其他形態,更無縫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它可能是醫用眼鏡上的零部件,或是手機的一部分,可以是任意一種能自然停留在耳旁的東西,”她說,“將來會有某種技術,我們戴著它只是為了適應未來的溝通。”

  BCI究竟還需要多久才能成為主流技術?這不僅取決於技術創新速度,還取決於消費者接受程度。加藤預測,“鑒於算法所取得的進步以及消費者行為,我認為20年至25年以後,BCI技術就像今天的觸摸屏一樣,最終走進普通人的生活。”(清辰)



.腦控技術迎來發展春天:「讀心術」或成真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_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