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智能手機前景展望:地位淡化融入生活






  導語:美國IT網站CNET撰文稱,對智能手機今後的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雖然可能出現各種穿戴式計算設備,但手機仍將扮演核心角色,只不過不再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唯一關注點。

  以下為文章全文:

  HTC One擁有華麗的底座和一大堆絢麗的鏡頭功能, Samsung Galaxy S4可以根據視線暫停視頻,Lumia 920率先引入了無線充電和能夠戴著手套操作的超敏感螢幕。

  雖然種種功能令人目不暇接,但回歸到手機的主要功能──例如人際溝通、上網衝浪、拍攝照片、運行應用──當今的頂級手機幾乎大同小異。超越基本需求之外的軟件和硬件的擴展雖然令人印象深刻,惹人喜愛,甚至很便利、很好用,但也只能算得上“花架子”。

  當今的所有技術都在進步:鏡頭越來越銳利,越來越清晰,處理器越來越快,螢幕越來越堅固,電池越來越耐用。但在明天的科技世界中,那些“花架子”或許才是真正吸引人的賣點。

  作為設計公司Frog Design的創意總監,馬克‧洛爾斯頓(Mark Rolston)對流動行業有著接近20年的觀察。在他看來,智能手機只是在緩慢進化。沒錯,由於廠商都在尋求差異化設計,所以從外形到材料都在不斷改變。但洛爾斯頓認為,從創新步伐看,“智能手機的創新已經走到盡頭。”

  這並不意味著智能手機已死,或者已經過時。事實恰恰相反。正如洛爾斯頓和其他關注手機行業未來發展的人所說:智能手機將對我們與週遭世界的互動方式產生更大的影響。不過,它將更像是一個龐大鏈條中的一環,這其中將充斥著豐富的數據和無窮的信息。

  我們肯定還將看到更多優質的鏡頭軟件,NFC(近場通訊)功能也將隨處可見。但除此之外,還有更多東西值得期待。

  實時追蹤現實世界的靈敏傳感器

  你可能從未過多思考過智能手機里的傳感器,但它們並不介意。無論你想或是不想,它就在那裡,默默無聞地處理著你手機上的各種數據,包括速度、旋轉、位移、光照。

  陀螺儀、加速計、磁力計等等等等,這些不太受重視的元件開始逐漸增多。例如, Samsung 就剛剛在Galaxy S4手機中增加了壓力和濕度傳感器。

  這或許算不上手機中最性感的功能,但今後,像加速計這樣的傳感器將可以蒐集和匯報更多詳細的信息。

  按照加州“未來學院”(Institute for the Future)的社會變革推動者大衛‧哈里斯(David Harris)的構想,智能手機上增加空氣質量傳感器後,便可以像Waze眾包地圖應用那樣,借助遍佈全球的智能手機網絡,蒐集各地的空氣質量數據,從而監控全球氣候變化,甚至是汙染源和過敏原。

  在同樣位於加州帕羅奧爾托的設計公司Ideo里,該公司的科技戰略高級總監戴夫‧佈雷克里(Dave Blakely)也同意這種看法。“對環境因素進行量化是一個很大的願望。”他說。

  除了空氣質量外,溫度和運動速度同樣值得關注。佈雷克里還認為,未來的電子和健康傳感器還可以瞭解用戶的脈搏,甚至兼做心電圖檢測儀使用,可以將智能手機變身為日常的醫療設備。

  應用外設

  將智能手機當做了醫療設備來使用就是佈雷克里所謂的“應用外設”(appcessory),即一組高度專業化的外設軟件,它們能夠滿足非常明確的需求,但多數人或許未必用得上。

  例如,你可以下載一款美術應用,它能夠詳細解讀你最喜歡的畢加索畫作。或者也可以購買一款內置NFC芯片的微型投影儀,將它與手機相連後,便可以投影出圖像,從而輔助繪圖。當然,在家裡種植蔬菜或是開展其他DIY項目時,也可以利用類似的技術。

  手勢輸入和免觸摸技術的崛起

  通過移開視線來暫停視頻,或是把手指放到嘴唇上來實現靜音,可能都讓人覺得很好笑,但手勢和其他非觸摸式操作的確正在崛起。

  多年來,智能手機已經包含了某種形式的非直接輸入模式,例如,倒扣手機實現靜音,或是通過語音接聽電話。放到更廣闊的背景下,手勢和語音還可以融合更多模式的輸入方式,包括任何無需觸摸螢幕的輸入方式。

  手勢和語音或許是趨勢的引領者,但其他一些略顯複雜的轉換和輸入方式,很快也將拋棄各種古怪的選擇,融入更加常見的互動模式。現在,調出Galaxy S4的Voice Drive應用後,系統就會假設你要用語音發號施令,而不會通過觸摸螢幕進行操作。在繪圖應用中,使用手指或觸控筆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但今後,可能會在啟動一款遊戲時自動激活眼球追蹤傳感器來提升遊戲體驗。或是將手機與汽車上的NFC接收器相接觸,從而啟動動作控制功能,可以利用手掌的揮動來調整手機或是收音機的音量。

  屆時,就將出現一些應用或任務,可以根據具體的應用和用戶的活動,在手工、語音、文本、手勢等各種操作方式之間無縫切換。例如,當你通過點擊的方式啟動一款健身應用後,如果傳感器探測到用戶正在運動,便會切換成語音控制。等到健身結束時,你已經筋疲力盡,協調能力也很差,這時只要在螢幕上揮一揮手,即可看到統計數據。

  還有,你或許可以對手機進行設置,必須要碰撞一個表面,並同時給出語音指令,才能授權一次支付行為。

  除了碰撞和揮手等已知的手勢,企業還在努力增加更多傳感器,以便追蹤身體運動。微軟Kinect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它可以利用身體運動來控制遊戲。 Samsung 也已經對軟件進行了調整,能夠識別懸停在螢幕上方的觸控筆和人的手指。在Galaxy S4這樣的設備上,你已經能夠直接通過將手指懸停在螢幕上方的方式來預覽各種內容。

  Leap Motion也在以這種方式開發手勢。該公司採用了獨立的傳感器,可以用在大螢幕的顯示器或電視機上,從而對用戶的手指開合動作進行響應。這類傳感器也很容易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中找到一席之地。

  更大的生態系統

  讀到此處,你將會看到一個更加常見的主題:未來的智能手機絕不會是孤立的設備。

  相反,智能手機將會配備更多的元件和通訊工具,從而加強與人和其他設備的互動。我們已經看到一些模式,包括WiFi Direct、藍牙、NFC等通訊協議,以及Miracast等新標準。

  簡而言之,流動領域的創新更多地將集中於如何讓智能手機與生態系統中的其他計算設備進行通訊,而不再一味關注鏡頭的像素,或是外殼的材質。

  未來的智能手機可能會使用傳感器或機器語言來識別我們周圍的其他物體。例如,倘若把手機落在車里5分鐘,它就會自動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向你發送它的位置。如果有人把自己的手機放在桌子上,而且距離你的手機過近,它就會發出聲響或是紅色的亮光,因為你之前設定過這樣的提醒。

  按照洛爾斯頓設想,未來的智能手機可以成為現實世界中的社交工具。例如,如果你想在一個酒吧或一次會議中認識其他人,這時便可用智能手機追蹤你在室內的精準位置,然後用手機指向人群中的某個人,她的信息便會出現在螢幕上:她是誰,她是幹什麼的,甚至包括一些背景信息。

  這時,你便可以將手機作為真正的社交工具,而不只是在社交網絡中使用。你所提供的信息不會讓你感覺後怕,因為你已經進行了設定,告訴手機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能分享。當你接近某人時,便可以通過手機瞭解對方的基本信息,從而有的放矢地展開對話。

  穿戴式計算

  試想:未來有一天,一個極客走進了一間咖啡館,此人從頭到腳都用科技產品全副武裝──耳朵上帶著藍牙耳環,臉上是能夠指引方向的 Google 眼鏡,手腕上戴著具備流動支付和遊戲功能智能手錶,口袋里還裝著能處理複雜任務的大屏手機,腳上則穿著一雙可以計算距離、分析路況和步態的智能鞋子。

  智能手機還在,而且仍是你與周圍環境互動的核心,但卻只是各種隨身智能設備中的一個而已。其他設備可能更加個性、更便攜,而且能夠以不同的方式解決相同的問題。

  上述情形並不離奇,尤其是考慮到智能手錶的日漸崛起,只不過,要真正變成現實,仍然要等上一段時間。

  能夠與身體互動的先進技術已經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發展。為了說明這一點,洛爾斯頓還戴了一副Necomimi Brainwave Cat Ears,這對毛茸茸的“耳朵”兩年前就開始銷售,它可以根據佩戴者的腦電波自動旋轉和拍打,很能吸引眼球。雖然這款產品沒有多大用處,但這種腦電波傳感器卻凸顯出互動技術的前景。如果配上智能手機應用,這種奇妙的裝置或許就能在我們清醒或入睡時分享更多有關大腦的信息。

  結論是:智能手機不會消失,但我們今後將不再一味關注手機螢幕,它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地融入我們周圍的世界。(思遠)



.智能手機前景展望:地位淡化融入生活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4/blog-post_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