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外媒體披露,暗中進行的微軟併購 Nokia 設備部門( Nokia 手機)的交易在最後的一刻因為價格的問題而宣告流產。看到這個消息,我們的感覺是鬆了口氣,雖然 Nokia 140億美元的市值相對於微軟660億美元的現金好似對於微軟無足輕重,但所謂錢要花在刀刃上,在微軟傳統Windows業務面臨空前壓力之時,140億美元應該花在更有戰略價值的地方。
當然我們在此並非說 Nokia 對於微軟的流動戰略沒有意義,相反 Nokia 在某種意義上關係著微軟流動戰略的成敗。據廣告服務網絡AdDuplex公佈的5月份Windows Phone用戶的市場佔有率數據顯示, Nokia 以83%的市場份額佔據了微軟Windows Phone的大部。也正是基於此,我們認為 Nokia 對於微軟流動戰略的核心支撐作用已經顯現,除非微軟在併購 Nokia 後,其能更充分挖掘 Nokia 的品牌、市場、渠道等的潛力和影響力,否則微軟的Windows Phone並不會因為將 Nokia 收於自己的髦下而有實質性的市場份額和營收上的改觀。
既然如此,微軟併購 Nokia 惟一可以支撐的理由就是以防 Nokia 的“謀反”或者是“三心二意”,即 Nokia 倒戈或者部分採用其他的生態系統,例如業內和分析師一直建議的 Google Android。畢竟微軟Windows Phone在智能手機市場3%左右的市場份額幾乎由 Nokia 支撐,不要說倒戈,就是 Nokia “三心二意”對於微軟都可能是致命的威脅。那麼 Nokia 會倒戈或部分採用Android嗎?我們認為可能性不大。
首先是 Nokia CEO埃洛普(Step Elop)在不同的場合多次重複其與微軟的戰略合作關係,不過在此也許有人會說當利益得失的驅使足夠大時, Nokia 中途倒戈也不是沒有可能。有一定道理,但如果再考慮 Nokia 自身的狀況,其倒戈付出的成本及時間已經不允許 Nokia 再有試錯的機會。業內知道,為了與微軟的戰略合作, Nokia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將之前自己的Symbian徹底犧牲掉了,同時還輔以功能機銷量的大幅下滑。那時 Nokia 在智能手機市場和全球手機市場(包括功能機)還是老大,而今的 Nokia 早已跌出了全球智能手機的前五之列,市場份額僅為2.8%。如果此時 Nokia 更弦易張的話,惟一的資本就是不斷下滑的功能機市場了,但這可是 Nokia 保命的業務,如果重演Symbian和微軟Windows Phone非零和轉換的一幕, Nokia 只有死路一條。
另外就是倒戈Android, Nokia 將會面臨比採用微軟Windows Phone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而此前因為採用Windows Phone而形成的所謂差異化的優勢也蕩然無存。最新的報導稱, Samsung 由於Galaxy S4手機銷量在今年第三季度將下滑一半,連Android系老大 Samsung 的旗艦機都出現了大幅下滑,可見Android陣營的激烈程度。作為後來者的 Nokia 顯然缺乏太多上演後來居上的理由。相反,可能會加快自己衝向地獄的步伐。
至此, Nokia 倒戈,哪怕是部分採用Android的可能性都缺乏成立的根據,那麼微軟併購 Nokia 最後的理由也就不存在了。
不過我們困惑的是,為何微軟會不惜重金併購一個對於自己沒有戰略價值,或者已經讓其達到戰略目的但已無潛力可挖的企業,卻沒有勇氣改變自己既有的商業模式呢?據相關報導,微軟在智能手機市場高額的授權費用是OEM廠商不願採用Windows Phone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報告稱,全球市場上的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已首次跌破300美元大關。
這除了成本的降低外,廠商間慘烈的價格戰也是原因之一。高額的授權費及日益見薄的利潤,這雙重因素的疊加,微軟缺少合作夥伴支援似乎順理成章。既然是這樣,微軟為何不嘗試改變呢?按照目前微軟Widows Phone的市場規模,即便是免費,微軟營收要減少到併購 Nokia 所需的140億美元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換言之,營收的減少對於微軟無關痛癢,但卻有可能讓紮堆在Android陣營的廠商投入微軟的懷抱,而微軟現在需要的就是“眾人拾柴火焰高”的支援才可能突破那近似符咒般地3%左右的市場份額,因為做為一個平台級的廠商,惟有可觀的平台市場佔有率才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點微軟在傳統PC產業中已得到充分證明。
.微軟併購 Nokia 流產:不如改變商業模式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6/nokia_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