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kia 1050,傳說中僅售162人民幣、35天待機的“神機”
在這個夏天,中國消費者將通過 Nokia 1050向逝去的青春致敬,但 Nokia 卻把整個事情看成了一筆穩賺不賠的好買賣。用商業思維反複碾壓用戶忠誠,或許是吞噬 Nokia 的最後毒藥。
沉淪已久的 Nokia 再次成為關注中心,引爆點則是號稱“最廉價手機”的 Nokia 1050。這款設備主打低端市場,官方報價僅為人民幣162元。
硬件上, Nokia 1050絕無出彩之處:不支援3G網絡,無法安裝應用,顯示屏僅為1.4英吋,而且不支援觸摸操作。這幾乎是10年前的配置了。唯一的優勢是電池續航時間:通話可達12.5小時,待機更是可以達到一個月。但國內媒體的熱烈報導,鐵桿粉絲的不吝讚美,讓 Nokia 1050尚未開售即已登上“神機”寶座。
Nokia 高管在接受採訪時更是信心十足:雖然價格很低,但是這款手機的利潤率不比其他品牌任何一款高端手機的利潤率低。一旦形成瘋狂搶購的形勢, Nokia 還是會賺得盆滿缽滿。芬蘭巨頭的如意算盤是:依仗低價優勢,在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中大量出貨,彌補絕對利潤較低的短板,並挽回市場份額的實地。
但是, Nokia 或許猜對了結果,卻猜不到過程。這款低端手機很可能賣得不錯,但 Nokia 的隕落速度並不會因此放緩。 Nokia 1050的熱賣或許是一杯鴆酒,解除的只是 Nokia 眼下的飢渴。
各種跡象表明,在未來一段時間里, Nokia 很可能沿著低端、廉價的道路大踏步前進,當年的“高帥富”準備自降身份、成為屌絲,賺一份“搬磚”血汗錢。 Nokia 1050既非 Nokia 邁向屌絲的第一步,也絕非下滑的終點線。
在手機市場力拚螢幕尺寸和芯片性能的當先, Nokia 為何推出低端手機?
表面上看, Nokia 傍上微軟後,儼然有了名門氣質,Lumia系列手機的設計和做工讓業界和消費者頗感傾心。然而, Apple 和 Samsung 統治下的智能手機市場無法容忍“第三者”插足。今年第一季度, Nokia 僅售出560萬部Lumia智能手機,相當於同期 Apple 銷量的15%, Samsung 的8%,而這已經是 Nokia 轉投Windows Phone平台以來的最佳業績。
更糟糕的是, Nokia 上季度智能手機(包括Lumia和塞班)總銷量僅為610萬部,同比下滑49%,環比下滑8%。這意味著Lumia的銷量是靠侵蝕塞班手機的市場而來。隨著塞班的淡出,Lumia如果不能對Android手機和iPhone成功“逆襲”,成長空間將進一步萎縮。
智能手機業務進展緩慢, Nokia 為了保住翻盤希望,只能繼續挖掘功能手機業務的潛力。上季度, Nokia 售出5580萬部功能手機(包括Asha系列),占總銷量的90%以上,可謂中流砥柱。但是,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手機已成為行業趨勢, Nokia 也無力扭轉乾坤:5580萬部的銷量看上去很不錯,卻同比下滑21%,環比下滑30%。
面對急劇萎縮的銷量, Nokia 的應對之策是一次又一次拉低“下限”。根據上季度財報, Nokia 功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已經從一年前的33美元(約合203元)下降至28美元(約合172元),而該公司預計這一數字還會下降, Nokia 1050的162元並不是終點。
唯一讓 Nokia 感到安慰的,或許是功能手機業務22.9%的毛利潤率,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智能手機業務的20.7%。雖然與 Apple 68%的毛利潤率不可同日而語,但這一數據讓 Nokia 高層看到了希望,打算繼續向手機市場的最底層流動,用近乎冰點的價格換取龐大出貨量,彌補智能手機業務疲軟的短板。
與往常一樣, Nokia 把突破口選在了中國,這一曾給它帶來無限風光的全球最大市場。但這一次,它打錯了算盤。
雖然被視為新興市場之一,但與印度、非洲和南美相比,中國年輕消費者的收入和消費能力較高,價格敏感度較低;更重要的是,這裏的消費者願意花費一個月甚至兩個月的薪水去購買一部高端智能手機,為買手機而賣腎的極端行為也屢有發生。
一個例子是,iPhone 5“乞丐版”的裸機售價為649美元(約合4000元),相當於普通美國人月薪的1/3,這已經讓大多數美國人直呼“太貴”;而在中國,許多月收入三四千元的年輕人不惜省吃儉用也要買一部iPhone 5。這從一個側面表明,價格並不是中國消費者在購買手機時首先考慮的問題。
Nokia 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 Nokia 1050的官方宣傳頁面上,“低價”被放在了顯眼位置上。十年前,大多數手機售價高昂,以價格為賣點確實有效;但如今,手機已成為普通電子產品,低價並不足以讓消費者青眼有加。
但是,與 Nokia 的其他低端機一樣,1050在中國依然有可能大賣。十多年的積澱,一代人的情感,足以讓這款落伍的機型“再戰十年”。
從1998年在北京設立研發中心算起, Nokia 在中國已經耕耘了15年。2006年以前, Nokia 可謂順風順水,國內市場份額一度達70%以上,1100、7610、N-Gage、E71和N95等手機成為明星機型。在那個互聯網並不發達的年代, Nokia 通過電視和平媒等有限的營銷手段,以及相對低廉的價格,在學生和年輕一代中樹立良好的口碑,可謂最有效的用戶教育。更難能可貴的是,這種用戶黏性並不是靠廣告宣傳、個人崇拜或飢餓營銷而累積的,而是依靠口碑傳播,這讓 Nokia 的用戶美譽度歷久彌新。
隨著年齡增長,當年的窮學生漸漸成了如今的小白領,審美水平和消費能力大大提高。可惜的是, Nokia 並沒有根據這一變化調整產品線和營銷策略,而是盲目迷信“經典設計”,不斷把舊款產品改頭換面推向市場。這導致 Nokia 的品牌形像在“便宜”和“耐摔”的窠臼中盤桓,而用戶基礎始終難有突破,甚至不斷萎縮。
有趣的是, Nokia 低端手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廣受歡迎。原因是, Nokia 賣的是廉價產品,消費者購買的卻是“情感寄託”。
一個例子是,這家芬蘭公司近況不佳,連續發生巨額虧損;這本來與普通消費者沒有太大聯繫,但只要 Nokia 一出現負面消息,就會有大量中國網民表達惋惜和遺憾。 Nokia 過去十年間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長,已經和小霸王學習機、BP機和小靈通等早已隱退的電子產品一起成為青春記憶。
然而, Nokia 並沒有精心呵護老用戶的深厚感情,更沒有將其巧妙嫁接到新一代Lumia手機上。高端手機的價格跳水,低端手機的換湯不換藥,都在慢慢侵蝕用戶忠誠度。歸根結底,還是 Nokia 的管理層並不懂得中國用戶的心態,僅僅把目光放在了產品組合上。之前的N系列如此,如今的1050也沒有出離這一邏輯。
昨天下午, Nokia 再度更換中國區業務主管,這已經是三年內第四次換人。過去一年間, Nokia 的中國市場份額從30%急劇下跌至不足4%,而今年第一季度的銷量更是同比縮水六成以上。這讓 Nokia 的新興市場戰略成為笑談。
換人恐怕並不能解答 Nokia 的中國謎題。新任掌門埃里克‧波特曼(Erik Bertman)此前主管俄羅斯業務,是否更懂中國令人擔憂。另一方面,在忠誠用戶的庇佑下, Nokia 1050的銷量很可能依舊驕人,但這款早已跟不上時代的落伍手機將是一劑毒藥,繼續腐蝕 Nokia 的形象和靈魂,也讓竭力充當“高帥富”的Lumia系列手機更加難以容身。
在這個夏天,中國消費者將通過 Nokia 1050向逝去的青春致敬,但 Nokia 卻把整個事情看成了一筆穩賺不賠的好買賣。用商業思維反複碾壓用戶忠誠,或許是吞噬 Nokia 的最後毒藥。
. Nokia 的仲夏夜之夢:國內消費者的致青春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5/noki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