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應如何構建自己的企業“護城河”?
護城河的意思是形容具有競爭力的公司,都如同易守難攻的城堡一般,在高聳的城牆外,還有一條護城河保護著,讓競爭對手無力去跨過這些重重的障礙。那麼小米科技的護城河是什麼?本文來自知乎網友潘欣的回答。
首先,我認為巴菲特所定義的企業護城河是指行業內領先企業的。從這個角度看,小米並不在“護城河”理論所討論的範疇內。我曾經看空過小米,但現在我不得不承認成立僅3年的小米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和高速成長,但可惜他目前還不能算是行業內領先的企業,它既不是飲料業的可口可樂,也不是一說剃鬚就聯想到吉列。
雖然小米現在沒有形成自己的護城河,但是倒可以依據巴菲特的護城河理論簡單分析一下小米在哪些方面可能構築自己的護城河呢?
巴菲特護城河理論大體是分析企業的四個方面:無形資產、客戶轉換成本、網絡效應和成本優勢。
評價企業無形資產主要看其能否為企業創造多少價值及其可持續性。從這個角度看,目前小米形成的粉絲文化為其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但是是否有可持續性還有待未來驗証。其一是粉絲群的擴大化,其二是粉絲的忠誠度變化。強大的無形資產可使得企業有足夠強的定價權,從目前看,走中低價路線、高性價比路線的小米在其用戶群中還沒有定價權。
客戶轉換成本也是和用戶忠誠度高度相關的。不單單是手機,科技類產品的轉換成本都是不高的。即便強勢如 Apple 、 Samsung ,也面臨著幾款產品不靈之後就喪失用戶的可能性。更何況小米。
當然,無論無形資產還是客戶轉換成本,我認為核心都在於產品。從口碑看,小米2較小米1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是小米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網絡效應之於小米是一個很有趣的議題。“如果產品或服務的價值隨客戶人數的增加而增加,那麼,企業就可以受益於網絡效應”,互聯網平台的威力會放大這種網絡效應,淘寶我認為是其中典型的案例。小米本身並沒有一個強大的網絡平台,但是小米是目前最懂互聯網的手機企業,也是最懂互聯網營銷的手機企業。網絡資源強大如阿里、360等也都曾試圖進入手機領域,但顯然取得的成績和小米差距極大。畢竟他們都不是專心做手機的企業。放眼當下,似乎也沒有比小米所擁有的網絡資源更多,同時又專業做手機的企業了。小米利用互聯網的平台也在成就著這種網絡效應,尤其是其標榜並運作的發燒友DIY的MIUI。所以,從此點上來說,這可能成為小米的一個護城河。
成本優勢角度看,一般來說最主要取決於規模。小米目前雖然成長迅猛,但體量並不足夠大。且小米自己並不擁有任何核心技術或零部件,小米若想在供應鏈上獲得比強勢品牌更大的成本優勢,短期內還比較困難。從配送網絡角度,小米雖然需要配送,但是相比傳統手機企業的實體店銷售,其實成本會低很多,這方面優勢比較明顯。
巴菲特為什麼很少投高科技企業,就是因為技術及技術型產品、品牌的更迭速度太快,江山代有才人出,長江後浪推前浪,所以高科技企業很難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這種情況在美國尤為明顯,在中國相對好一些,相比美國的高科技企業,我們更多的是營銷驅動的。
綜上所述,小米未來如果能形成護城河更可能是在其目前所最擅長的互聯網營銷(包含推廣、銷售)這一塊上。
以上寫的純屬局外人的理論分析,這個問題的準確答案可能只有雷軍能準確給出。
.小米的企業護城河是什麼?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_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