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墨水屏、專注閱讀,很重要嗎?
去年12月份,亞馬遜中國上線Kindle商店,最近又有傳聞稱,Kindle閱讀器將於三月底入華。從這樣一個經久不息的著名“傳言”,可以看出大家對Kindle的企盼:已經在國外取得巨大成功的讀書利器即將入華,怎能不令人期待。
如今,數字化出版漸成趨勢,一些著名的報紙雜誌,例如《基督教箴言報》《新聞週刊》等相繼停止紙質印刷。不久前,時代華納集團宣佈將剝離《時代》雜誌成為獨立企業,而時代華納集團則更專注於“電視網絡和影視相關業務”。一代新聞雜誌界的奇葩面臨如此窘境,對於紙質出版物來講,這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但是,報紙雜誌的衰退並不能簡單歸功於Kindle披荊斬棘式得對傳統出版物的“洗禮”,從一定程度講,這是互聯網長期發展培育的結果。眾所周知,傳統出版物有兩種賺錢方式:一種是廣告,以報紙雜誌為代表;另一種是付費,以書籍為代表。對於前者來講,內容必須簡短而討人歡喜,以便讀者能不時的從思維里跳出來接受廣告打擾;對於後者來講,內容無需對廣告商負責,因此多長篇大論並以清晰的邏輯、情節串聯,帶給讀者完整的想像和思維空間。
由於廣告商的預算是一定的,他們自然期待將這筆錢花費在傳播範圍最廣的渠道里──顯然非互聯網莫屬。報紙雜誌稍晚出現,相對於書籍,它們開創了快餐式的閱讀體驗。互聯網內容強化大眾的這一閱讀習慣:碎片化、快速、簡短和顯而易見的興奮點,如今正是互聯網收穫的季節。當你覺得用鼠標點擊以及手勢滑動與書本翻頁沒有什麼差別時,致力於快餐式閱讀的報紙和雜誌便競爭不過互聯網首先“陣亡”。
Kindle的目標則是顛覆以浸入式閱讀為主的付費書籍。我認為,書籍對人類的功用除了閱讀之外,還有一種儀式感。想必大多數朋友都有過這樣的體會:上學時放假回家總要背上幾本書,雖然多數的時間你都不會碰一下,但下次還是不由自主的這麼做。另外一個例子是,大多數人喜歡逛書店或網店湊單買下一大堆書,真正讀下來的卻沒有幾本。這說明我們對知識的獲取有一部分體現在書籍的占有欲上。換句話講,書籍部分的滿足了我們對知識的意淫。因此,電子書和傳統書籍在內容上沒有任何差別,僅僅是我們習慣了只有觸摸紙張才能帶來的想像。
1、便宜,但不能承受之“輕”
為了消除讀者的“儀式感”,亞馬遜給出一個不能抗拒的理由:便宜的Kindle和更加便宜的電子書價格。尤其後一個理由對於外國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便宜:英文書實在是很貴。但中國的書相比國外價格低多了,再加上網上書店的打折和滿反活動,書價幾乎變成白菜價。2007年,亞馬遜推出Kindle,便引領電子閱讀器市場高歌猛進。據統計機構IHS iSuppli消息,2011年為電子閱讀器出貨量的黃金期,為2320萬台。但2012年電子書閱讀器銷量比去年下降36%。同一年,Google攜手 ASUS 推出Nexus 7平板, Apple 公司發佈iPad mini。據國外分析師估計,Nexus 7去年銷量為450至480萬部,而iPad mini的銷量是其兩倍。NPD DisplaySearch報告預測,2013年iPad系列產品總出貨量將達到1億部,其中iPad mini占一半。Kindle的熱銷被便攜式平板終結,這恰恰証明電子產品的趨勢是功能集中化和便攜:如果一個iPad mini就能實現導航、遊戲、上網以致於閱讀,我們出門再帶一個Kindle還有什麼必要?
2、E-ink螢幕或許很好,但沒那麼重要
有很多人認為,E-ink螢幕對人類的眼睛更為友好,閱讀更健康。當然,如果你能忍受E-ink螢幕奇慢的刷新率和易碎的螢幕,它確實值得考慮。但是把這作為你決策的重要依據,不免有些避重就輕。按照這個邏輯,在同樣條件下閱讀紙質書籍更能保護我們的眼睛,那Kindle豈不顯得多餘?再把其推向極端:你能為了視力和健康拋棄包括手機、電腦和電視在內的一切螢幕嗎?E-ink不過是一種妥協罷了。沒有十全十美的電子設備,你購買時考慮的依據應該是最關切的需求。當然,如果你覺得E-ink非常重要或者好奇這是怎樣一塊螢幕,就請無視我以上囉嗦的廢話,直接入手Kindle吧。至少,我一直在使用一個7寸的 Android 平板閱讀,眼鏡並沒有感到任何不適。
3、不是專注,是懷舊
周圍有些朋友或通過淘寶或通過海淘已經入手Kindle,而另外一些朋友則熱情迎接Kindle到來,很多人的理由是:Kindle功能純粹,能專注於閱讀。我認為,Kindle並不能讓你比以前更專心讀書,它的熱炒反而有些後現代化的意味:抗拒技術發展帶來的碎片化閱讀和效率,而主張在閱讀過程中的加入情感要素,即懷念傳統書籍那種可觸摸的體驗。打破這個迷信很容易,你只要比較一下,使用Kindle之後是否就能像以前那樣花費大量時間閱讀書籍,當然,前提是你本來就有閱讀的習慣。其實,這不僅取決於你使用Kindle或書本閱讀,還取決於你消費的內容:如果沒有任何浸入式長時間閱讀的經驗,那麼Kindle也不會令你更加專注。我的經驗是,電子化閱讀會擠占遊戲、刷微博、瀏覽信息的碎片化時間,或者把枕前、廁邊轉化為閱讀時間。
但無可否認的是,電子化閱讀的大潮洶湧不可擋。在設備上花費時間越多,在傳統出版物上花費的時間就越少,我們就傾向於購買更少的書籍、報紙和雜誌。不久的將來,人類的一生可能就要在螢幕上完成閱讀,對技術的抗拒終究只是螳臂當車。我不覺得浸入式閱讀比快餐式閱讀更加“高級”,只要我們能更系統、更有效的獲取知識,途徑就變得不那麼重要。我們所處的時代以及可預見的未來,即使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電腦]我們真的有必要買Kindle?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3/kindle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