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手機]中國山寨廠商轉戰智能機:低價衝擊「正規軍」






  導語:美國《麻省理工商業評論》雜誌網絡版本月刊文稱,隨著聯發科和展訊推出“一站式”芯片組解決方案,中國的山寨智能手機行業逐漸開始走向繁榮。儘管這些產品的品質遠不及 Apple iPhone,但卻可以憑藉低廉的價格,迎合入門用戶的需求,從而對手機行業的“正規軍”構成衝擊。

  以下為文章全文:

  一年多以前,38歲的企業家梁立萬(Liang Liwan,音譯)根本沒想過要做智能手機。但現在,他卻計劃生產1000萬部智能手機。

  梁立萬的公司名叫迅銳通信(Xunrui Communications),他們首先採購零部件,然後送到深圳的一些小工廠里,由那裡的工人組裝成最簡單的智能手機,最後以65美元超低價格出售。

  去年的全球智能手機產量大約為7億部,但整個市場正在逐漸呈現啞鈴型態──一邊是 Apple 和 Samsung 等家喻戶曉的品牌,他們的手機價格高達300至600美元;另一邊則是數以百計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品牌,他們的產品來源則是數以千計的規模比他們還小的工廠。

  這種變化始於2011年,彼時,電腦芯片製造商開始出售現成的芯片組──它由一系列處理器組成,是觸控手機的“大腦”。有了這樣的產品,再加上免費的 Google Android操作系統,便極大地降低了智能手機的生產門檻。

  廉價設備的大量湧入可能會對 Nokia 等深陷泥潭的老牌企業構成衝擊,甚至有可能迫使 Samsung 和 Apple 推出更加低價的機型。“他們已經到達頂峰。從生產技術來看,我們也接近了同樣的水準。之後,唯一的差異就是成本和品牌。”梁立萬接受採訪時說。

  聯想和華為等規模較大的中國企業也在憑藉價格接近200美元的中端機型,爭相掘金中國市場。聯想去年的中國市場份額已經達到12%。

  梁立萬的手機應該歸入超低價一類。他委託多家深圳工廠為他生產產品,例如深圳國威環球電子公司(Shenzhen Guo Wei Global Electronics)。這家1991年成立的企業位於一棟平常的建築中,最初生產固定電話和音頻設備。在這裏,年輕的迅銳工程師有的懶洋洋地抽著煙,還有的邊喝可樂邊在各種品牌的筆記本上玩遊戲。

  來到樓上,首先要通過一道金屬探測門,然後還要用高壓空氣吹去藍色工裝上的灰塵和其他雜質,之後便可進入生產車間。這裏共有5條生產線,每一條都有35名年輕工人,他們每天銲接和裝箱的智能手機可以達到3000部。

  為了進入智能手機行業,國威展開了一些投資,包括從韓國進口了新的銲接檢測設備。據工廠的生產經理李麗(Li Li,音譯)介紹,一條生產線的成本大約為160萬美元。

  “技術比老手機複雜多了。”李麗說。她17年前就加入該工廠,負責修理固定電話。

  然而,促使他們轉而生產智能手機的真正原因是,包括聯發科和展訊在內的大型芯片公司去年開始提供的“一站式”(turn-key)系統:包括手機設計以及一系列兼容Android系統的芯片,外加很多預裝在手機中的軟件。展訊表示,該公司今年的“一站式”系統銷量有可能達到1000萬套。

  每個芯片組的成本為5至10美元,具體要取決於手機螢幕和其他功能。梁立萬說,他的智能手機總成本約為40美元。他透露,他的公司一天大約能為康佳等品牌和中國聯通等運營商生產3萬部智能手機。

  在美國,智能手機的高額成本通常會被流動運營商的補貼所掩蓋,因為如果消費者同意簽訂合約,他們便會給予折扣。中國同樣如此。梁立萬說,他的手機零售價格大約為65或70美元,但合約價只有35美元。

  正因如此,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市場,但外國企業想要打入中國市場,卻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Apple 占據38%的美國智能手機銷量,但在中國的份額僅為11%,而且正在萎縮。 Google 在這裡面臨更大的盈利困境。即使手機使用的是Android操作系統,通常也不會預裝 Google 的應用和搜索工具。

  梁立萬說,但他的目標是讓普通人也能買得起智能手機,儘管這些產品可能不像iPhone那麼好。換句話說,這些手機的鏡頭和液晶屏可能並不是最好的,而且電池續航時間也比較短。“我經常使用‘可以接受’這個詞。”他說,“很多用戶只是想要一款可以接受的產品,他們不需要完美的產品。”

  梁立萬表示,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產品質量還會提升。“根本沒有什麼利潤,大家都在改善技術。”他說。(鼎宏)



.[手機]中國山寨廠商轉戰智能機:低價衝擊「正規軍」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3/blog-post_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