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今天撰文稱,電子閱讀器雖然曾經紅極一時,但隨著平板電腦的價格降低,這類產品開始逐漸降溫,有可能最終淪為小眾產品。
以下為文章全文:
電子閱讀器時代雖然才剛剛開啟,但卻似乎即將落幕。
過去6年間,專用電子閱讀器一直是一大熱門領域,但隨著功能齊全的平板電腦尺寸不斷縮小、價格不斷下滑,導致市場開始質疑亞馬遜Kindle和巴諾書店Nook電子閱讀器的命運。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最近預計,2012年的全球電子閱讀器出貨量為1990萬台,較2011年的2770萬台減少28%。相比而言,IDC預計的2012年平板電腦銷量卻高達1.223億台。
iSuppli給出了不同的數據,但趨勢大體一致。該公司估計,專用電子閱讀器已於2011年達到頂峰,預計2012年的出貨量將下滑至1490萬台,同比減少36%。到2015年,預計專用電子閱讀器的出貨量僅為780萬台。
有一個關鍵問題在於,已經購買了電子閱讀器的用戶似乎並不急於再買一台。家住俄亥俄州的茱莉·柯蒂斯(Julie Curtis)表示,她一直在使用兩年前購買的Kindle。“它用起來很好,我沒有理由再買一台。”她說,“如果我想升級,恐怕會買一台Kindle Fire這樣的平板電腦。”
2007年揭開神秘面紗時,電子閱讀器似乎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通過這種設備,可以存儲和閱讀數百本書籍,無論是重量還是體積都遠小於精裝書。另外,電子書的價格也便宜不少。
隨後幾年,電子閱讀器的設計逐漸改善,外觀更優雅,閱讀更便利,重量更輕巧,翻頁更迅速,容量也更大。無線功能則可以方便用戶隨時隨地下載小說、雜誌、報紙。最新一代產品甚至可以在黑暗中閱讀。
“電子閱讀器的真正創新在於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的無線圖書購買方式,而不必使用電腦。”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師莎拉·魯特曼·艾普斯(Sarah Rotman Epps)說,“讓消費者獲得了觸手可及的數字書店是電子閱讀器紅極一時的真正原因。”
但科技在進步,習慣在改變。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用戶雖然並未停止閱讀,但他們卻越來越傾向於通過平板電腦閱讀,而非專用電子閱讀器。該公司發現,約有23%的美國人表示2012年閱讀過電子書,高於2011年的16%。
然而,更加廉價的平板電腦不僅可以提供電子閱讀功能,還能充當網絡瀏覽器、遊戲機和數碼相機。“對多數消費者來說,多功能平板電腦是更好的選擇,尤其是按照平板電腦當前的價位來看。”IDC平板電腦研究總監湯姆·曼尼利(Tom Mainelli)說,“電子閱讀器最終將成為小種產品。”
電子閱讀器之所以被逐漸拋棄,部分源於功能的局限性。這類產品通常採用單色屏,網絡瀏覽功能非常簡單。而蘋果iPad、亞馬遜Kindle Fire和Android平板電腦卻採用彩色顯示器,網絡瀏覽功能也非常完善。
平板電腦與專用電子閱讀器之間的價格差距也在縮小,從而形成了更大的吸引力。例如,穀歌Nexus 7平板電腦僅售199美元,亞馬遜有一款Kindle Fire的價格甚至低至159美元,比最貴的Kindle電子閱讀器還便宜20美元,比最貴的Nook則高出40美元。iPad mini的發布更是將iPad的入門價格拉低到329美元,遠低於最初的499美元。
但並非所有平板電腦都受到消費者的熱捧。有數據顯示,採用微軟Windows 8系統的平板電腦初期銷量表現平平。
市場研究公司NPD的數據顯示,10月21日至12月8日期間的Windows筆記本和平板電腦銷量同比減少13%。該公司還表示,Windows 8平板電腦的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該機構並未追踪微軟新款Surface平板電腦。)
本週四,巴諾書店宣布Nook部門在截至12月29日的9個星期內的收入同比下滑13%,至3.11億美元。但該部門同時出售平板電腦和電子閱讀器,而巴諾書店並未透露每款設備的具體銷量。
巴諾發言人並未立刻對此置評。亞馬遜發言人則拒絕發表評論。
儘管面臨這一趨勢,專用平板電腦仍有一些賣點。這類產品重量低於多數平板電腦,電池續航時間也更長。巴諾書店表示,低端Simple Touch Nook電子閱讀器一次充電最長可以使用兩個月,而Nook HD平板電腦一次充電只能使用10小時。
電子閱讀器也已經實現了很大進步,包括觸摸技術和照明功能。“現在的電子閱讀器比兩年前好了很多。”市場研究公司Current Analysis分析師艾維·格林加特(Avi Greengart)說。
另外,電子閱讀器的價格也已大幅下降,廣告版Kindle起價低至69美元。
轉載自華爾街日報
.[電腦]電子閱讀器受低價平板擠壓:或淪為小眾產品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1783.html.[電腦]電子閱讀器受低價平板擠壓:或淪為小眾產品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1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