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炫,是可穿戴設備的代名詞,我把它連同“酷炫”二字一起扔到了一邊,兩個字——沒用!
先來評價這款表,外面姑且時尚,錶帶不錯,橡膠材質,與手腕柔性貼合。玩弄了半天有以下幾點體驗:
人體工學很重要
智能表的螢幕大小與手腕是個矛盾體,錶盤小了螢幕小,錶盤大了是否戴著舒服取決於錶盤背面。表背是與人體接觸的地方,這款智能表背部是方形平面設計,與手腕的弧度不切合,當手腕稍有左右上下彎曲,通俗點講,硌得慌。
這個時候想想傳統手錶即使錶盤再大也舒服,為什麼,圓形。只要錶盤不大於手腕,再怎麼活動也不會感到不舒服。圓形,是一個偉大的形狀。
對哪種表更有戴的慾望? (酷炫很難抵過傳統手錶的尊貴感)
所以,用個專業術語,人體工學很重要。人體工學,使工具的使用方式儘量適合人體的自然形態,這樣就可以使用工具的人在工作時,身體和精神不需要任何主動適應,從而儘量減少使用工具造成的疲勞,如鼠標。
這款表不適合像超哥這樣手脖子又細又沒肉的,各位買智能手錶一定要轉動下手腕。
能否替代手機很重要
面對錶屏的第一個興奮點是如何操控,左右撥拉後的興奮點是看它的應用,地鐵上看新聞?沒網;玩遊戲?沒有。那還是玩手機,看看微信吧。
裡面有一款記錄走路步數的小應用,從地鐵到家走了500步,消耗了10卡路里的熱量。然後呢?沒有然後了。想試試官方宣傳的量血壓功能,沒找到,想下載,沒有應用市場。
它還沒辦法替代手機,用戶就有擁有一個多功能設備就不會另外帶一個“累贅”的主動權。
輸入很重要
既然別的幹不了,那就看看新聞吧,得連WIFI,WIFI密碼填充界面彈出一個九宮格輸入法,輸入框被完全蓋住了,輸入法上每個格子有三個字母,只能數點了2下是輸入第二個字母,3下是第三個,尼瑪,這才叫盲打。
這個時候沒有全鍵盤,即使有,螢幕太小,也沒有語音輸入。半天找出來個手寫輸入法。智能手錶不能依仗按鍵輸入法,至少手寫和語音並存,語音輸入是大方向。
由此可以想到Jawbone環,記錄心跳、脈搏、睡眠質量,都面臨一個“然後”的問題,然後呢? GoogleGlass現在實用的地方也就以第一視角拍個動作片這功效吧?
到底什麼樣的穿戴設備是有用的?
超哥認為,可穿戴分體外和體內。體外穿戴擴展人體運動機能,如讓人跑得更快,看得更遠,具備飛的能力,提供外骨骼可以防彈等等。體外穿戴將用到運動與軍事上。
據報導,美軍正在研製類似電影《鋼鐵俠》裡的智能盔甲,甚至包括類似《終結者》裡的液體裝甲。 “戰術攻擊輕型操作盔甲”是一種先進的步兵裝甲,能為士兵提供超人般的力量和防彈能力。採用機械外骨骼結構,使士兵能攜帶重型裝備,它由內置電腦、防護系統和生命信號檢測系統組成。
“體外穿戴”離我們普通人有點遠,“體內穿戴”是指監測身體各項指標,觀察體內異動,提供分析數據,並可以對接解決方案,形成閉環,是為正道。我在此拋出一個概念叫B2O,BodytoOffline,此前普遍的概念是線上到線下,未來應該是以個人為中心的“人體到線下”。前面講到的沒用的手環並沒有做到後面幾項,是塊簡單的測量表而已,看看就完事兒。
體內哪些數據重要:血壓、心率、血糖、血脂、白細胞、肝功、腎功……
未來穿戴設備跟醫學肯定是大的結合點,某血壓健康類穿戴設備的設計思路可提供參考:有用
在老齡化加劇、生態環境汙染的雙重影響下,慢性病已占到人口總死亡率的85%,而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
與計算跑多少步的穿戴設備相比,測血壓更有用。
它通過藍牙或者Wifi來連接,可以配合基於Android終端的各類設備使用,而測量工作交由APP程式處理。 APP可以自動記錄用戶每次測量的結果,並保存在數據庫中。
有感情
我們這些年輕人往往只注重自己可穿戴設備的酷和時尚,甚至只注意自己的健康,父母的健康不聞不問,一款產品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人情味兒。
用戶可以提前在手機中輸入親人的電話號碼,每次測量血壓的結果都會由後台程式自動以信息形式發送給親人,以方便家人實時瞭解患者的情況。
至少在這個層面,構成了用戶購買驅動力。
激活數據
對於穿戴設備來說,採集數據僅僅是第一步,用戶最需要的不只是對健康數據的簡單記錄,後面還需要“激活”這些數據。而事實上,對釋放用戶數據價值方式的探索,才是最應該關注的。
將這些病理數據與個體的健康狀況打通,將採集的身體數據通過物聯網技術匯聚到雲端,並進行歷史數據統計和相關趨勢分析及共享,然後形成用戶的終身電子病歷。
雲端匯聚了很多用戶的身體健康數據,大數據技術的全面運用讓它有了“從擁有數據到預判病情”的威力。然後通過對數據的切片、解析處理,抽取出最具有說服力的醫學智能診斷模型,能夠預測和塑造用戶所預期的健康發展狀況,指導用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通過大數據預判病情,這個真的能實現嗎?
形成閉環
數據採集了,病情也給判了,應該看醫生了。在APP端集成醫療資源庫,彙集醫學團隊和專家,用戶可以通過在線提問,發佈自己的數據圖片,直接選擇就近或者信賴的醫學專家進行病情諮詢,並在第一時間獲得醫療建議,由此完成一個基於用戶健康需求的閉環。
同時,更多的健康需求者還能通過APP中的問答專區,看到一些最具代表性的常見病情分析,為自身健康提供參考依據。
無論這款產品好壞,它提供了一個可穿戴設備的方向,有用、激活數據、形成閉環。一款產品還是應該少提點概念,專注實用。
.可穿戴設備真的有用還是玩概念? 數碼新聞,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11/blog-post_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