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紐約客》雜誌:黑莓衰落簡史




  導語:美國《紐約客》雜誌網絡版刊登題為《黑莓是如何衰落的》(How Blackberry Fell)的評論文章,回顧了自iPhone上市以來,黑莓公司如何屢屢錯失良機,最終淪落到如今被迫尋求出售的命運。

  以下為文章全文
  深陷絕望

  加拿大黑莓手機製造商的股價2007年8月達到236美元的歷史最高位。事後看來,該公司當時面臨著一個轉折點,但他們卻渾然不覺。

  往前追溯7個月,也就是2007年1月, Apple 公司在舊金山莫斯康展覽中心(Moscone Center)發佈了iPhone。那時還叫RIM的黑莓公司高管決定不理會 Apple 公司發展通用智能手機市場的野心,繼續吸引企業和政府用戶為他們的僱員購買黑莓設備。

  “有人說黑莓將面臨一場巨變,但我認為這顯然誇大其實了。”彼時,時任RIM聯席CEO的吉姆‧巴爾西利(Jim Balsillie)如此評價iPhone對整個行業的影響。

  6年後的今天,黑莓股價只有可憐的十幾美元。本週一,該公司宣佈成立“特別委員會”,以探索各種選擇,包括出售公司或與其他企業組建合資公司。這條消息震驚業界:雖然黑莓已經陷入泥沼有一段時間──該公司一年前便開始展開“戰略評估”──但將這樣一家曾經不可一世的企業掛牌出售,表明他們的確已經陷入深深的絕望。

  倘若黑莓能夠成功出售,買家的最大收益將是一筆現金、一批專利和一套安全技術。換言之,雖然身為智能手機行業的開拓者,但黑莓或許很快就將把自己當做“廢品”變賣。

  1984年由兩位工科學生麥克‧拉紮里迪斯(Mike Lazaridis)和道格拉斯‧弗雷金(Douglas Fregin)共同創立的黑莓,多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具創新意識的電信產品開發商之一,推出了雙向尋呼機和電子郵件設備等頗具新意的設備。但過去6年的歷程卻導致該公司多次錯失良機。

  首先,該公司未能意識到iPhone的威脅。隨後,他們又忽視了亞洲低價競爭對手的影響。最後,也是最近的一次,該公司的高管將僅存的一點能量投入到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機中,但卻未能引發消費者的共鳴。

  當然,黑莓並非唯一一家忽視iPhone威脅的企業。據《華爾街日報》報導, Nokia 的工程師幾年前曾經推出了一款重達1磅(約合456克)的智能手機,並且嘲笑iPhone未能通過該公司的跌落測試:從5英呎(約合1.5米)高的地方多次跌落到水泥地面上。

  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也曾嘲笑iPhone,他說:“它無法吸引企業用戶,因為它沒有鍵盤。”與黑莓一樣, Nokia 和微軟的份額也已經急劇萎縮,他們目前正在合作開發Windows Phone智能手機。

  屢失良機

  2009年初,黑莓股價跌破50美元大關,不到236美元歷史最高價的四分之一。企業技術的“消費化”潮流已然滾滾而來,但黑莓卻未能迎合趨勢:當黑莓用戶回到家裡,解開領帶後,便拿起自己的iPhone,因為這款手機的使用樂趣要大得多。很快,他們甚至想在工作中使用iPhone。

  與此同時,各大企業也意識到,讓員工根據自己的選擇購買流動設備將提升他們的滿意度和工作效率,而企業也可以因為不必為員工採購手機而節約成本。

  等到黑莓意識到需要直接與用戶接觸時,早已為時已晚。2008年11月,該公司推出了首款觸控手機──Storm,但卻反響平平。黑莓隨後又把重點轉向亞洲和拉美,那裡的智能手機市場仍在爆發。這項戰略幾個月便收到了成效。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統計,在黑莓著力拓展的印度尼西亞市場,該公司的市場份額從2009年上半年的9%陡增到2011年上半年的47%。跌跌不休的黑莓股價也終於企穩。

  可幸福總是那麼短暫,很快,一批亞洲企業便憑藉著更加廉價的智能手機迅速崛起。

  大約就在黑莓深化新興市場戰略的同時,該公司還收購了QNX公司,這家企業的操作系統被應用於很多領域,包括醫療設備和汽車界面。黑莓希望加強自身在操作系統領域的實力──但當他們2011年4月推出搭載QNX系統的PlayBook平板電腦時,卻遭遇慘敗。

  2012年初,黑莓迎來了新CEO托斯騰‧海因斯(Thorsten Heins)。《紐約時報》科技評論家大衛‧伯格(David Pogue)將此次換帥稱作是“黑莓的萬福瑪利亞傳球”,但卻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才看到效果:今年1月,該公司終於推出了Q10和Z10兩款智能手機,這也是該公司為了吸引普通用戶在高端手機市場展開的最認真的嘗試。

  雖然有批評人士讚揚這款手機──例如,伯格認為,Z10“可愛、迅速、高效,而且充滿新鮮而實用的想法”──但這兩款設備的銷量卻未能達到該公司的預期。最近一個季度,黑莓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僅為680萬部──大約只有 Apple 公司同期出貨量的五分之一。

  iPhone發佈至今已經6年了,但黑莓卻始終沒能抓住機會,他們早已淘汰出局。(思遠)



.《紐約客》雜誌:黑莓衰落簡史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_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