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印刷版刊文稱,隨著 Samsung 在芯片、面板和代工領域的全面發力,原本享譽全球的台灣科技行業正在面臨越來越大的威脅,甚至主動與島內和島外的同行展開合作,共同對抗這家韓國電子巨頭。
Samsung 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科技公司的心腹大患。隨著台灣智能手機、存儲芯片、顯示面板廠商的業績低迷,這種威脅越發凸顯。
台灣電子行業之所以集體陷入低穀,源於疲軟的全球經濟和激烈的行業競爭,而競爭的來源有相當一部分來自韓國── Samsung 總部所在地。
這一糟糕現狀令極度依賴出口的台灣憂心忡忡,而 Samsung 也不失時機地瞄準了台灣公司,通過各種宣傳活動,在全球各地的市場削弱他們的競爭力。
台灣頂級商業雜誌《今週刊》曾在上月發表的長篇封面文章中表達了這種擔憂,指責 Samsung 通過“幹掉台灣”戰略瞄準了島內領先的高科技公司,包括全球最大芯片代工企業台積電。
台灣公平貿易委員會最近開始展開調查,以確定 Samsung 是否雇傭水軍,在互聯網上詆毀台灣消費電子公司,以降低這些企業的吸引力。
雖然台灣企業面臨 Samsung 的挑戰,但科技開發公司Quantum International顧問約翰‧布里貝克(John Brebeck)等行業分析師卻認為,有關 Samsung 試圖摧毀台灣利潤豐厚的科技行業的說法並未抓住重點。
他認為,現實情況是: Samsung 正在圖謀盈利潛力巨大的市場,而台灣企業恰恰在這些領域占據重要地位。“真正吸引 Samsung 的並不是台灣,而是台灣企業所在的行業。”布里貝克說。
Samsung 發言人Jee Hae-Ryoung表示, Samsung 並沒有制定《今週刊》所謂的“幹掉台灣”戰略。
不過,台灣科技行業並未掉以輕心,他們知道必須要保持靈活和創新,才能避免像 Sony 等日本企業一樣陷入下滑漩渦──這些日系企業已經被 Samsung 等競爭對手超越。台灣去年的高科技出口總額為980億美元,大約占島內GDP的20%左右。
由於擔心損失更多市場,已經有多家台灣廠商與同樣在對抗 Samsung 的日本和美國企業組成了聯盟,以期捍衛市場份額,並提振台灣經濟。在這些合作夥伴中,最引人關注的當屬 Apple 。不過,該公司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廠商的頭銜去年剛剛被 Samsung 奪走。
台灣當局也在推進島內的高科技公司努力與本土零部件供應商合作,希望實現商業整合,而這恰恰是 Samsung 賴以發展壯大的秘訣。
“我們希望科技公司能夠在產品開發初期與供應商聯手,而不要等到新的零部件開發完成後再展開溝通。”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營銷分析師史蒂芬‧蘇(Stephen Su)說。這家由台灣當局支援的機構會開發尖端技術,然後將技術轉移到私有領域。
史蒂芬‧蘇表示,台灣目前正在展開一些大型整合試點項目,例如,HTC將儘量在新手機中使用本土芯片設計公司生產的處理器。
直到去年,HTC還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之一,之所以取得這一地位,是因為該公司曾經是全球首款Android智能手機的生產商。但在 Samsung 和 Apple 兩強爭霸的格局下,HTC已經舉步維艱。
台灣與 Samsung 的另外一個戰場則是半導體行業,這一直以來都是台灣的長項。
憑藉著看似源源不斷的資本, Samsung 的半導體業務已經從存儲芯片,延伸到利潤更豐厚的邏輯芯片,前者只能存儲數據,後者卻是電腦的核心。
該公司還在積極拓展芯片代工業務,因此將對台積電構成直接挑戰。台積電為 Apple 和高通等多家企業提供應用芯片。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經將 Samsung 稱作“可怕的對手”,但他也表示,該公司已經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過去一年間,台積電已經大幅增加了資本開支,希望加大升級步伐,使用20納米和16納米等更加先進的技術來生產芯片,從而降低芯片體積,並提升速度和能耗效率。
這些新技術使得台積電獲得了新iPhone和iPad應用處理器的的代工資格。 Apple 目前的應用處理器由 Samsung 供應,但雙方卻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不過分析師表示, Apple 想要實現這種轉換並非易事,因為 Samsung 除了負責常規的生產任務外,還參與了一些芯片設計工作。
“ Apple 一直在等待台積電做好準備,以便趕上 Samsung 。他們之所以願意等待,是因為真心想要擺脫 Samsung 。台積電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因此顯然也在向這一方向加速發展。”布里貝克說。
除了新處理器外,台積電的代工業務還擁有明顯的優勢,聚集了一批忠實的客戶。
為多家台灣科技企業提供諮詢服務的尼古拉斯‧陳(Nicholas Chen)表示, Apple 等跨國公司或許不會信任 Samsung 的芯片代工業務,擔心這家韓國巨頭會在生產自己的產品時竊取他們的設計。
他認為,台積電的優勢在於,它是一家純粹的代工企業,不會生產自有品牌的產品,而且一直以來都“採取嚴格的措施保護商業機密”。
“如果要找一家專注於此的企業,台積電顯然是很好的選擇。”尼古拉斯陳說。
另外一家面臨 Samsung 嚴重威脅的台灣企業便是鴻海。該公司通過中國大陸的工廠為眾多跨國公司生產硬件設備,包括 Apple 的iPhone和iPad。
鴻海的一大問題源於該公司對顯示面板廠商奇美群創的收購。自從該交易3年前完成以來,奇美群創已經經歷了大幅虧損。主要原因便是無力與 Samsung 展開資本競爭,難以在生產畫質更好的節能AMOLED高端顯示面板時獲取利潤。
似乎是為瞭解決這個問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去年計劃收購 Sharp 10%的股份,這家深陷泥潭的日本公司是 Samsung 在顯示器面板領域最大的競爭對手。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 Apple 一直在幕後支援鴻海的這一計劃,表明該公司急需為iPhone、iPad和未來的iTV尋找面板供應商,取代 Samsung 。
但鴻海與 Sharp 的這筆交易已經擱置,原因是 Sharp 拒絕讓郭台銘參與該公司的管理。與此同時,該公司卻將3%的股份賣給了 Samsung 。
“鴻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製造商──擁有最高的成本效率,而且非常成功。”布里貝克說,“倘若能夠挫敗這家巨頭,便可以重挫一批台灣企業,還可以順帶打擊 Apple 。”
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的史蒂芬‧蘇認為, Samsung 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擁有更強大優勢,這也是高科技行業的關鍵競爭點。他表示,這家韓國巨頭已經在日本、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展開激進的招聘,經常會用高薪挖走優秀的員工,而且還會派遣大量韓國人前往國外學習,瞭解海外市場。
他指出,有望應用於手錶、路燈等領域的柔性螢幕,將成為 Samsung 與台灣廠商的下一個戰場。
“台灣廠商至少可以再保持3年的優勢,但此後的發展則取決於他們的努力情況。”他說,“台灣當局正在放鬆各項規定,扶持高科技行業的發展。但我們之所以在這一領域落後於韓國,是因為他們制定了國家戰略目標,以此吸引和促進高科技投資。”(思遠)
.國際先驅論壇報:台灣科技企業聯手對抗 Samsung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4/samsung_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