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塞班陣營成員(圖片來自互聯網)
1月24日晚間,諾基亞宣布了一條令人遺憾的消息:將停產Symbian智能手機,去年發布的808 PureView成為這款擁有15年歷史的操作系統的絕唱。
Symbian系統誕生於1998年,剛一降生就得到了當年手機界三大巨頭愛立信、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鼎力支持,三星、LG、索愛等廠商也陸續加入。2000年,全球首款Symbian手機愛立信R380上市。2006年,全世界已經有超過1億部Symbian手機。
但是,它的好運到此為止。2007年,蘋果iPhone徹底改變了手機行業。Android的入局,更是讓眾多廠商紛紛逃離Symbian,諾基亞幾乎成了唯一一家生產Symbian手機的主要廠商。到了2011年,諾基亞也撐不住了,宣布全面轉向Windows Phone,並逐步放棄Symbian品牌。昨天,諾基亞宣布停產Symbian手機,比早先宣布的2016年停產提前了三年。
是哪些因素,導致這一手機行業的“羅馬帝國”,在短短7年間徹底垮塌?Symbian之敗,敗在何方?
與iOS和Android相比,如今的Symbian顯得陳舊、龐大而笨重。但在1998年,情況並非如此。與絞盡腦汁想把Windows移植到手機上的微軟相比(這造就了後來的Windows Mobile,而微軟早就把它拋棄了),Symbian專為移動設備而生。事實上,它的前身EPOC是“Electronic Piece of Cheese”的縮寫,意思是“使用電子產品就像吃奶酪一樣簡單”。
但是,在15年的發展歷程中,Symbian不斷加入新功能,而聯盟廠商也按照自己的思路對Symbian動手術。到了Symbian^3時代,它的功能已經十分完備;但這造成的惡果是,它的龐雜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
關於這個問題,有一個小故事可以証明:諾基亞前高管朱漢尼‧里斯庫(Juhani Risku)在退休後出了一本書,名為《新諾基亞》(Uusi Nokia)。在談到Symbian的問題時,他寫道:
“我有一部E71手機,它的系統是Symbian S60 V3。我注意到,在手機鎖屏狀態下,會彈出一個對話框,蓋住了提示信息。我問研發人員:‘能把這個框縮小5毫米嗎?’他們研究了一下,說:‘我們找不到那行可以將它縮小5毫米的代碼。這部手機上有2000萬行代碼,找到它是不可能的。’”
諾基亞似乎從來沒有正視系統複雜度的問題,更沒有尋找根本解決方案。它只是在原有系統上修修補補,而這只是把問題往後拖延罷了。畢竟,給你一輛夏利,無論怎麼改裝,都是無法改成一台法拉利的,如何去追趕iOS、Android這樣的跑車呢?
如今,無論是iOS和Android,還是奮起直追的Windows Phone和黑莓10,都強調開發者社區的培育,以及整個應用生態系統的建設。與之相反,Symbian及其主要支持者諾基亞,似乎一直不重視軟件開發。
在第一款Symbian手機愛立信R380發布兩年後,已經有許多企業和個人為Symbian提供Java應用程序,種類也十分豐富,聊天軟件、瀏覽器、遊戲等無所不包。但是,這種欣欣向榮的局面並未演化為富有生命力的生態系統,原因是當時移動互聯網遠未成型,Symbian的開發團隊也認為,手機只要有基本功能就夠了,其他都是錦上添花,可有可無。
在這種情況下,Symbian應用只能在PC端借助各種論壇傳播,玩家們每天交流心得和軟件,雖然比較麻煩,倒也自得其樂。後來,Symbian在2007年又搞出了“簽名証書”系統。這一系統的本意是提高手機安全性,但用戶很快發現,申請証書實在太麻煩了,許多人因此放棄了Symbian。它極大遏制了Symbian應用的發展和推廣。
而開發者也是苦不堪言:Symbian已膨脹為龐然大物,API(應用程序接口)也非常難用。簡單地說,其他平台要實現一個功能,就能找到對應的一個API,而在Symbian平台,實現一個功能就要數個API搭配使用。有人戲言,Symbian是減輕底層開發人員(參與開發Symbian的人)的痛苦,而增加上層開發人員(在Symbian上開發的人)的痛苦。
如果開發難度還可以克服,那麼商業前景的黯淡,更是讓開發者心灰意冷。蘋果App Store是目前最成功的應用生態系統,它的背後是音樂、視頻、遊戲、圖書等一條條完整產業鏈,開發一款應用,開發者和蘋果都能賺到錢;相比之下,Symbian廠商在開發初期各自為戰,到了諾基亞主政的時代,也沒有重視跨領域合作,利潤鏈條無從談起。這樣一來,開發人員紛紛改行,轉向蘋果和穀歌。
所以說,盡管Symbian平台的應用體系起步很早,也擁有數量龐大的優秀軟件,但它從來沒有真正重視應用和開發者,也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生態系統。
如果沒有iPhone和Android,那麼Symbian帝國仍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高枕無憂。盡管系統本身的缺陷導致開發者苦不堪言,應用生態系統從未真正成型,但在“手機=打電話+發短信+掛QQ”的時代,Symbian還是能夠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
但是,喬布斯在2007年用iPhone告訴大家:手機不只是一種通訊工具,它是一種生活方式。
諾基亞最初對這家整天忙著賣iPod的公司不屑一顧,認為喬布斯根本不懂手機,iPhone是一款不可能成功的產品。在如日中天的芬蘭巨人眼中,手機的核心功能就是打電話,一切不以電話功能為核心的產品都是耍流氓。
直到2008年,諾基亞才推出了首款觸摸屏手機5800,採用全新設計的Symbian S60 V5。人們很快發現,這款手機與iPhone差距太大了。為了節約成本,5800採用的是電阻屏而非更加靈敏的電容屏,屏幕面積更小,機身更厚,做工慘不忍睹。更關鍵的是,5800的系統UI明顯帶著前iPhone時代的痕跡,很多操作並不符合觸屏用戶習慣。
另一方面,由於仍在推出Symbian非觸屏機,諾基亞不得不花費更多時間,維護日益臃腫的Symbian系統,而非考慮把整個系統推倒重來。或者說,諾基亞循規蹈矩的企業文化,決定了它不可能對Symbian進行根本變革。
根據《新諾基亞》一書的描述,諾基亞擁有5000名研發人員,其中500人屬於頂尖人才,經常能夠提出一些優秀想法。不幸的是,由於審批流程冗繁複雜,這些創意常常無法轉化為產品,反而被競爭對手搶先。此外,諾基亞癡迷於數據統計和市場調查,以至於它的網站最常見的頁面就是用戶調查問卷。它希望在判明用戶需求後,才有所行動。這顯然禁錮了創新,拖慢了研發速度。
這體現了諾基亞的兩大心態:1、凡事都得走程序;2、不見兔子不撒鷹。這是官僚主義的典型特征。
保守的思維方式最終葬送了Symbian。諾基亞在2010年發布了全新設計的Symbian^3,支持電容屏,並優化了界面;但彼時iPhone和Android手機已經如日中天,Symbian無力回天。心灰意冷的諾基亞最終向微軟投懷送抱,轉向Windows Phone平台,Symbian成為棄兒。
從宿命論的觀點來看,Symbian帝國之所以崩塌,根本原因是它首先拋棄了時代,而時代也毫不留情的拋棄了它。在iPhone誕生後,手機的內涵被大大拓展,不再僅僅是打電話、發短信的工具,而是能夠滿足通訊、娛樂、社交、工作等多重需求的移動數字中心。Symbian和諾基亞過於強調通訊功能,長期忽視其他需求,是Symbian與時代脫節的主要原因。
.[手機]塞班之敗,敗在何方?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27.html.[手機]塞班之敗,敗在何方?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