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數碼新聞]為什麼大公司的錢不能隨便要?






從近期的一系列教訓來看,拿巨頭的錢,要格外謹慎。

  21世紀經濟報道科技記者 曾航

  當騰訊、360、百度、阿里巴巴、盛大這些大公司的投資部門,拿著錢想投資你的創業公司的時候,你是應該高興呢,還是應該警惕呢?

  我想大部分創業者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會滿懷憧憬,高興的晚上覺都睡不著。生逢亂世,有個有實力的大哥說要罩著你,以後的道路,立馬變的平坦起來,誰不高興呢?

  接受了騰訊投資的人在憧憬著,自己的產品能夠率先接入微信,坐擁 3 億用戶的巨大流量;接受了百度投資的人在憧憬著,百度隨便倒一點流量過來,自己也吃喝不愁了;接受了阿里巴巴投資的人在憧憬著,自己能夠早日用上淘寶那非常值錢的數據資源……

  不過,我們從近期的一系列教訓來看,拿巨頭的錢,要格外謹慎。用一位資深投資人的話來形容,就是你叫他一聲幹爹,他不一定答應,但是卻給你添了一大堆敵人。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投資你的多半是大公司的投資部門,騰訊有騰訊的投資部,360 有 360 的投資部。投資部門,往往是指揮不動業務部門的。而你想要對接的巨頭資源,往往掌握在業務部門手上。

  一些互聯網巨頭內部的複雜程度,遠超過人們的想象。舉個例子,騰訊負責遊戲的任宇昕,去找分管微信的張小龍辦點事情,都不一定能辦得成的。親兒子尚且如此,一個外面投資來,沒有控股的幹兒子,想要對接大公司資源,又談何容易?

  你叫巨頭一聲幹爹,他不答應,可巨頭的競爭對手們,卻在你拿了投資後把你當成了它的幹兒子,和你老死不相往來。

  舉個例子,你要了 360 的投資,就等於得罪了騰訊、百度、雷軍系,互聯網的半壁江山,都不會再和你合作了。

  某刷機公司不久前接受了 360 的投資,想去找小米、百度合作,結果被人直接拒絕,使得這家公司喪失了諸多發展的寶貴時機。

  最糟糕的情況不止於此,如果有的巨頭投資了你,還對你指手畫腳,那就更加糟糕了。

  當時盛大在力推盛大賬號的開放平台,就想讓盛大投資的一些公司率先接入做示範,盛大投資的在線電影票公司格瓦拉花了半年時間做系統對接,結果第一個月通過盛大的賬戶只賣出 2 張電影票──這說明盛大的內部業務整合對於其所投資的創業公司往往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此事一度在圈內引為笑談。

  不過,對於許多獨立的創業公司來說,賣給巨頭是他們的唯一選擇。因為一些創業方向,純粹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大太難了,必須要對接巨頭的流量、用戶。

  這就是現實的可悲之處,13 個人的 Instagram 在美國賣給 facebook 能賣出 10 億美元的天價,但是在中國,巨頭們卻不願輕易花高價去收購。

  值得欣慰的是,過去幾年巨頭在收購上的重視程度已經提升了很多。這並不是巨頭良心發現,而是巨頭之間的競爭開始變得很激烈。

  過去,百度做搜索,騰訊做社交,阿里巴巴做電子商務,盛大做遊戲,新浪、搜狐做門戶,大家之間的業務競爭並不激烈。此後隨著巨頭的業務擴展,巨頭的業務競爭開始變得非常激烈。

  做殺毒的 360,開始和做搜索的百度打起來了,做電商的阿里,也和做社交的騰訊產生競爭。如果看看新興的移動互聯網,這種競爭變得空前激烈,因為所有的巨頭都想搶占入口,而入口只有那麼幾個,大家想做的事情都差不多。

  因此就出現了爭搶創業者的現象。當一家巨頭自己搭建團隊在某項業務上落後於對手半年的時間時,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收購創業公司,以資金換取速度,而速度,就等於用戶。同樣一件事情,早半年做和玩半年做的用戶規模量級是天壤之別。

  在 2013 年,我們希望巨頭們的爭搶能更激烈一些。

  (曾航)



.[數碼新聞]為什麼大公司的錢不能隨便要?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3046.html
.[數碼新聞]為什麼大公司的錢不能隨便要?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1/blog-post_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