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數碼新聞]擁有地下水體行星 或孕育宜居環境

传统观点:之前科学家们的传统做法是观察一颗行星地表是否拥有液态水,並将其作为是否拥有宜居环境的关键性指标——正如这张示意图中所表现的那样。然而科学家们现在认为拥有地下水體的行星同样可能拥有足以支持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傳統觀點:之前科學家們的傳統做法是觀察一顆行星地表是否擁有液態水,並將其作為是否擁有宜居環境的關鍵性指標──正如這張示意圖中所表現的那樣。然而科學家們現在認為擁有地下水體的行星同樣可能擁有足以支援生命存在的環境條件

向地下进发!最新的研究已经开始揭示出在我们的地球深处生活着大量的微生物

向地下進發!最新的研究已經開始揭示出在我們的地球深處生活著大量的微生物

  新浪科技訊 香港時間9月1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在火星上搜尋生命線索的同時,科學家們不久之後或許便會將他們的視線轉向另外一類全新的行星。他們發現宇宙中潛在的宜居行星數量可能要遠比之前設想的更多。根據傳統的方法,估算在宇宙中發現地外生命的方法是首先尋找在其地表擁有液態水的行星數量。

  符合以上條件的行星(或衛星)都位於所謂的“宜居帶”內,這一距離範圍是指他們和恆星之間的距離恰到好處,因此可以讓它們保持合適的溫度範圍,從而允許液態水的存在。然而本週在英國科學節上展示的一種新的計算機模型卻讓科學家們開始將擁有地下水體的行星案例考慮在內,這些地下的水體依靠行星的內部熱源保持著液態。科學家們認為這些行星同樣可能擁有宜居環境。

  西恩‧麥克馬宏(Sean McMahon)是英國阿伯丁大學的一位博士生,他參與了這一計算機模型的構建。他說:“這涉及的是一個概念,那就是一個到恆星之間的距離範圍,在這一範圍之內,一顆類地的岩石行星不會太冷也不至於太熱,從而可以確保液態水可以存在。”他說:“因此傳統上人們會說,這顆行星位於宜居帶,這就意味著它的地表溫度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這讓其地表擁有液態水成為可能,因此它也可能會孕育有宜居環境條件。”

  同樣來自阿伯丁大學的約翰‧帕內爾(John Parnell)教授表示:“在地球表面下方生存著一個可觀的微生物群落,從地表一直向下延伸至數公里深處。甚至有人認為地球生物的大部分其實都生活在這種深部生物圈中。”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稱該研究小組目前正在開發相關模型,用於測算哪些行星的地表之下可能孕育有大量的水體,這種環境可能將具備存在生命的條件。麥克馬宏表示:“如果你將地下生物圈的可能性考慮在內,那麼你就將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與傳統意義上僅考慮地表情況的俠義生物圈概念之間的相互兼容。”該研究小組表示,即便由於距離恆星太過遙遠,這樣的行星幾乎接收不到多少太陽光,它卻仍然可以維持其深藏地下的水體呈液體狀態。(晨風)

我們也開了Google plus page,如有Google plus account的你,也可follow 我們吧!

https://plus.google.com/104792312952728477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