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印刷版刊登題為《連續顛覆者》(Serial disrupter)的評論文章稱,聯發科憑藉著低價易用的戰略接連在光驅、電視、DVD、功能手機等多個領域掀起了芯片革命,如今,該公司又使用相同的戰略在智能手機芯片領域攻城略池,甚至有可能直逼行業龍頭高通。
台灣的名聲有點尷尬。這裏有2300萬人口,是很多IT行業領軍企業的總部所在地──但卻沒有幾傢俱有國際知名度。世界上的多數PC都是由廣達、緯創資通和其他名不見經傳的台灣公司生產的,但這些產品卻貼上了戴爾、惠普或聯想的商標。你使用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處理器或許也是由台積電生產的,觸摸屏有可能來自宸鴻科技。而這些芯片也很有可能是聯發科設計的,尤其是當你使用的是中國大陸的設備。
這家公司2011年剛剛進軍智能手機芯片市場。那一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有1000萬部使用了該公司的技術。去年,這個數字躍升到1.1億,今年則有望達到2億,外加1500萬至2000萬部平板電腦,大約占到該公司總營收的40%至50%。2013年前7個月,聯發科營收同比增長35%,達到705億元新台幣(約合24億美元)。該公司上半年的利潤同比增長60%。“我們很有信心在未來3至5年,成為全球兩大智能手機SoC(片上繫統)廠商之一。”聯發科創始人兼董事長蔡明介說。
蔡明介所言不虛。美國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斯圖爾特‧羅賓森(Stuart Robinson)表示,聯發科是當今全球第四大應用處理器製造商之一,份額不足10%,比 Apple 公司和 Samsung 落後幾個百分點。但美國高通卻以超過50%的份額遙遙領先。
聯發科不僅生產芯片,還提供“參考設計”,裡面集成了各種驅動和其他軟件,以便針對智能手機的其他零部件進行優化,使之與芯片緊密配合。“我們供應牛肉,他們負責炒菜。”聯發科CFO顧大為說。客戶可以利用參考設計實現基本的功能、然後增加其他功能,例如整合3D螢幕或優質音效。
其中的很多客戶都是不為西方人所知的中國大陸手機廠商,例如步步高、金立。OPPO和小米。在中國,他們早已家喻戶曉。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測算,本土智能手機品牌在中國大陸的份額在過去兩年間從25%都增至70%,整個市場的規模也擴大了五倍多。但聯發科的芯片不止局限於中國大陸市場,還拓展到亞洲、中東、非洲的其他國家或地區,在西方的份額也在增長。
在進軍智能手機市場的過程中,聯發科還是採用了它慣用的手法。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解釋說,該公司的模式是簡化技術的使用方式,從而降低自己和客戶的進入門檻。創立於1997年的聯發科起初專門生產CD-ROM光驅的控製器,他們很快就設計了一套僅需一個芯片的系統,而不再需要多個芯片相互配合。台灣廠商紛紛採納,東芝、 Sony 等企業也迅速跟進。到2000年,在這個曾經被日本企業主導的領域,聯發科已經拿下了過半份額。由此可見,蔡明介對於《創新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的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的追捧,完全在意料之中。
聯發科接著又開始為DVD和電視機生產芯片,2004年又進軍了功能手機芯片市場,2010年的銷量號稱達到5億個。該公司與中國的廉價手機製造商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使之得以迅速打入智能手機行業。
低價是聯發科成功的關鍵。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無法像發達國家的用戶那樣享受運營商的補貼,也買不起價格高昂的手機,但蔡明介和顧大為卻很驕傲地展示了他們的客戶生產的質優價廉的手機,他們都堅稱“低價並不意味著低端”。上月,聯發科發佈了一款使用價格低廉但技術先進的設計,底層是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的架構,這一架構已經被應用於全球多數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儘管增長迅猛,但聯發科依然會面臨阻力。該公司正在遭遇展訊的直接競爭。而芯片巨頭高通也沒有放棄市場機遇,同樣出售了參考設計,幫助以中國廠商為主的企業加速開發採用高通處理器的設備,從而加強該公司在大眾市場的地位。蔡明介或許無法超越高通,但他卻在向著高通最大挑戰者的方向前進。(樵夫)
.經濟學人:顛覆專業戶聯發科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8/blog-post_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