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沃頓專家解讀 Google 眼鏡:理念太超前推廣需放緩




  導語:美國沃頓商學院旗下電子雜誌《沃頓知識在線》上週三撰文稱,雖然 Google 眼鏡在科技行業內部引發了巨大反響,但鑒於這款產品給社會和文化帶來的衝擊,在推廣過程中最好採取循序漸進的策略,逐步讓用戶適應這種新技術,否則便有可能適得其反。

  以下為文章全文:
  實驗項目

  作為一款開創並推廣了穿戴式計算理念的產品, Google 眼鏡的推出吸引了各路技術員和消費者的關注,甚至連喜劇節目《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也把目光瞄準了這款產品。當然,它也引發了很多社會和隱私問題。沃頓專家認為,從商業、營銷和文化角度來看, Google 眼鏡都是一次重要的嘗試。但他們也補充說,沒有人知道這家搜索巨頭應該如何推進這個項目,甚至連 Google 自己也不例外。

  “ Google 眼鏡的規模可能做得很大,但也可能會成為下一個Edsel或攝位車。”沃頓市場營銷教授彼得‧法德爾(Peter Fader)說,“很難想像有哪種技術能比它更具革命性,或是更有可能淪為笑柄,完全無法預測。這是一款截然不同的產品,沒有任何可以類比的東西,也無法完全抽像出它的用戶。”

   Google 眼鏡內置了微型電腦,還在鏡框上配了一個顯示屏。它可以拍照、錄像,可以運行應用,還能提供旅行線路等信息。它的界面主要由語音控制,只要說一句“拍照”,它就可以拍照。也可以通過活動頭部和滑動眼鏡側面的控制條來實現一些功能。 Google 眼鏡的“探索者版”已於今年4月發貨,售價1500美元。這個版本並不面向大眾消費者,而是著眼於希望借此吸引用戶的軟件開發者。

  從很多方面來看, Google 眼鏡都是一次重大的實驗。在面向公眾發佈前,該公司已經開始吸引Android系統的廣大開發者,希望為這款眼鏡增加更多功能。 Google 眼鏡高級開發主管蒂莫西‧喬丹(Timothy Jordan)5月16日在I/O開發者大會上對軟件開發者表示,希望他們能“告訴我們他們對 Google 眼鏡的夢想是什麼”。喬丹還指出, Google 正在開發更多工具,方便開發者面向 Google 眼鏡推出更多服務。

  5月15日, Google 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在I/O開發者大會的主旨演講上表達了類似的主題。“我們的目標是讓 Google 眼鏡的用戶滿意。最終,你們的很多用戶體驗都可以移植到 Google 眼鏡裡。我們將依靠你們(軟件開發者)來探索具體的方法。”他說。

  佩奇也承認, Google 並不知道這款產品的最佳使用方式是什麼,也不知道該項目最終將變成這麼樣子。“我覺得,有一部分答案連我也不知道……我喜歡用 Google 眼鏡給我的孩子們拍照。對我而言,這就足夠了。”他將 Google 眼鏡描述為一次“可能耗時多年的探險”。

  營銷戰略

  沃頓專家認為, Google 通過限制受眾群體、緩慢營造聲勢、打造生態系統的方式,合理地拖慢了 Google 眼鏡的推廣速度。該公司5月16日宣佈,Facebook、Twitter和Evernote等一系列應用都將登陸該平台。

  “ Google 眼鏡這一類的產品是未來的趨勢。然而,目前還不清楚未來距離現在究竟有多遠。”沃頓法律研究和商業倫理教授凱文‧沃巴赫(Kevin Werbach)說,“要讓 Google 眼睛的價位降到主流大眾可以接受的水平,可能還要好幾年時間。要讓社會真正把佩戴 Google 眼鏡作為一件正常事情來看待,可能還需要更長時間。”

  事實上,社會接受度對於這種設備的普及至關重要,但社會各界目前對此莫衷一是。《週六夜現場》就曾嘲笑 Google 眼鏡的語音和手勢指令,並質疑消費者是否真的能夠戴著這樣一款設備與別人展開正常的交流。該節目甚至將一個 Google 眼鏡的佩戴者描繪成社交白癡。

  考慮到前景的不確定性,法德爾認為 Google 應該採取“撇脂”(skim)營銷戰略,首先將產品賣給意見領袖──在 Google 眼鏡的案例中,意見領袖指的是科技博客作者或軟件開發者。以此為基礎來推動這款產品的有機增長。法德爾表示,1980年代的手機就採用了這種模式。手機最初被推廣給了內科醫生和房地產專業人士,因為他們需要隨時與他人保持聯繫,但這種產品最終還是進入了主流市場。

  另外一種“滲透”(penetration)營銷戰略則會圍繞大範圍的用戶推廣。最經典的例子就是2001年發佈的攝位車。這款設備一直未能大範圍普及,但法德爾指出,倘若最初面向機場工作人員和安保人員等小眾群體推廣,攝位車可能會獲得更大的成功。但 Google 眼鏡也具備了一些滲透戰略的元素,因為該產品已經獲得了相當廣的關注──至少足以引發《週六夜現場》為其製作專門的節目。。

  “ Google 眼鏡很有意思,因為它同時具備滲透戰略和撇脂戰略的元素。 Google 必須仔細思考營銷決策,因為該產品初期的公關可能會帶來超出預期的反響。 Google 可能希望限制該產品的流通範圍,或是通過高價來放慢速度,以便社會逐漸接受這款產品。”

  《沃頓知識在線》科技和媒體編輯肯德爾‧懷特豪斯(Kendall Whitehouse)也認為,緩慢的推廣對 Google 有利。“ Google 眼鏡採用循序漸進的推廣方式是有道理的。對於這樣一款複雜而與眾不同的產品而言,他們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Google 很擅長在面向大眾市場發佈前改進用戶體驗,並吸引開發者。”他說。

  沃巴赫補充說, Google 眼鏡幾乎不可能從一開始就進入大眾市場。“ Google 眼鏡目前不是一款大眾產品。它的定價太高,而且現在重點面向前衛的極客推廣。”他指出,“假以時日, Google 眼鏡的價格應該會越來越便宜,體積將越來越小,效果也會越來越好。 Google 眼鏡所引發的法律、道德和文化問題也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解決。無論定價如何,這款產品都不可能像iPhone那樣一飛衝天。”

  隱私擔憂

  沃頓法律研究和商業倫理教授安德里亞‧麥特維辛(Andrea Matwyshiyn)認為,消費者需要時間來適應如何將 Google 眼鏡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Google 必須要小心行事,不能因為產品過於新穎,而超出了用戶的承受範圍。”她說。

  流動應用開發商Bite Interactive對1000位成年人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10%的美國智能手機用戶表示會經常佩戴 Google 眼鏡。另外還有38%的受訪者表示,即使 Google 眼鏡的預算在他們的接受範圍內,也不會佩戴這款產品。另有45%的人擔心 Google 眼鏡可能會在社交場合令人尷尬,甚至激怒他人,所以不會佩戴。

  Bite Interactive執行副總裁約瑟夫‧法瑞爾(Joseph Farrell)在博客中稱:“在普通美國人眼中, Google 眼鏡只是專為極客開發的一個玩具。”

  在社交場合引發尷尬也可能成為一大擔憂,但 Google 眼鏡面臨的最大文化問題可能還是與隱私有關。“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有《1984》的感覺了。”沃頓市場營銷教授皮納爾‧伊爾迪里姆(Pinar Yildirim)說。她指的是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的小說。“我認為恐懼源於未知:我們不知道將會沿著何種道路前進,不知道誰能踏上這些道路,也不知道他們能夠在道路上獲得什麼。在科技行業,我們已經到達了一個階段:科技進步逐漸開始超越人類能力的局限。”

  “對隱私確實有一些影響,而由於這些虛擬與現實的混合設備改變了人際關係,因此我們之間的互動也將發生變化。”麥特維辛補充說,“我們正在進入電子人的模式。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但卻正在變成現實。 Google 眼鏡將迫使我們開始思考新的政策和法律。”最近,美國國會兩黨聯合隱私調查小組(Bi-Partisan Privacy Caucus)就致信 Google CEO佩奇,詢問了 Google 眼鏡引發的隱私問題,以及 Google 針對這些問題制定的政策和預期。

  沃巴赫預計, Google 眼鏡將加劇隱私問題的討論熱度。“對隱私學者來說, Google 眼鏡就像是終極考驗。”他說,“隨著拍照手機的崛起,我們已經進入到人人都有可能偷窺和錄製他人的世界。 Google 眼鏡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這種趨勢的終點。如果你碰到的每個人都有可能錄製他們所看到的一切,那麼我們對隱私的預期就會發生顯著變化。”

  沃巴赫指出,只要有“合理的隱私預期”,《美國憲法》第四修正案就禁止政府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搜查公民。他補充說, Google 眼鏡創造了這樣一個世界:沒有合理的理由認為,你與他人的交流是私密的對話。

  但法德爾認為,隱私擔憂似乎有些言過其實: Google 眼鏡只是延續了智能手機的功能。他說:“我們不擔心隱私問題。 Google 眼鏡引發的主要還是社會問題,它會在社交場合讓人難以接受,但不是法律問題。”

  潛力巨大

  佩奇在 Google I/O開發者大會上表示,科技行業需要集中精力“開發尚不存在的偉大產品”。他還補充說,電腦應該化於無形,在後台改善我們的生活。

  懷特豪斯指出, Google 眼鏡“又向前邁出了一步,讓我們可以通過透明的方式與科技互動,整個過程都是自動的,你根本無需多想。”如果 Google 引領了這場變革,該公司就將掌握用戶和設備所生成的數據,並借此創造收入,改善產品。

  另外,倘若 Google 眼鏡成功,就可以用一款尖端設計幫助 Google 成為一家硬件企業。“ Google 眼鏡是先驅,這種產品將在未來5到7年成為主流。”麥特維辛預測說,“ Google 的回報可能會非常巨大。它可能會成為穿戴技術領域的領導者。”

  沃巴赫稱, Google 的主要角色可能是為這些新的計算設備提供服務,包括眼鏡、手錶以及其他未知的設備。他指出,微軟、 Apple 公司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也在提供硬件、服務和軟件。

   Google 高管尚未談及 Google 眼鏡的創收方式。根據該產品的服務條款,開發者不允許通過收費或廣告方式展開商業化。沃頓專家預計, Google 最終仍將以某種方式商業化 Google 眼鏡,最有可能的模式是精準廣告。

  但在盈利之前, Google 眼鏡的規模必須要做大,贏得主流用戶的青睞。麥特維辛指出,目前還無法判斷 Google 眼鏡能否在科技人士之外流行。“科技圈內的炫酷產品未必符合主流用戶的需求。”她說,“這兩個圈子正在融合,但 Google 眼鏡必須要找到中間地帶。”

  伊爾迪里姆則認為,科技已經變得越來越主流,所以 Google 眼鏡也可以流行開來。因此, Google 眼鏡的觸角可能會擴大,不再僅僅是I/O開發者大會這種活動上專供極客們把玩的東西。“贏得大眾市場的青睞和與贏得科技市場的青睞之間並沒有太大差距。獲得科技市場青睞後,很快就會獲得大眾市場青睞。”她說。(鼎宏)



.沃頓專家解讀 Google 眼鏡:理念太超前推廣需放緩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5/google_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