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經濟學人:創新是微軟自我救贖唯一出路






  導語: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印刷版撰文指出,由於一系列決策失誤,微軟現在似乎已積重難返,單純靠在新版Windows 8中恢複“開始”按鈕,無法令其重現輝煌。在科技行業,創新才是企業生存的唯一出路。

  以下為文章全文:
  豪賭Win8系統

  對於巨頭的隕落,人們總喜歡冷眼旁觀。微軟上週表示,它正在重新思考旗艦操作系統Windows 8的“重要方面”。但微軟接下來的一番話又不知所雲了。一位微軟高管堅稱,“用戶對Windows 8的滿意度非常高”,但他又坦言,“學習曲線絕對是真實存在的。”

  微軟正試圖實現180度的大轉變。Windows 8是迄今微軟做出的最大賭博,試圖令旗下旗艦產品抓住觸摸設備新潮流。在Windows 8 上面,1995年以來用於訪問PC菜單的“開始”按鈕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多種顏色的動態磁貼。

  微軟掌門人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稱,對於該公司而言,Windows 8新系統的發佈,是一個決定生與死的時刻。但事實証明,微軟做出了錯誤的判斷,因為一款允許用戶恢複“開始”按鈕的應用,是最為暢銷的Windows 8應用之一。

  微軟這種巨大的轉變意味著什麼呢?是明智之舉,還是最終蒙羞?《金融時報》稱,Windows 8是“可口可樂近30年前推出New Coke以後,大眾消費品市場最慘痛的失敗之一。”一些分析師認為,鮑爾默在微軟的歲月將就此一步步走向結束。在比爾‧蓋茨(Bill Gates)2000年隱退以後,鮑爾默作為CEO一直掌控著微軟的發展方向。

  還有分析師認為,微軟只是在做一家計算機企業該做的事情:修複極為複雜的操作系統的漏洞,推出更好的產品。只不過,微軟面臨的情況更為微妙:短期來看,微軟的問題並沒有批評者想像的那麼嚴重,但從長期來看,這家軟件巨頭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勇於承認錯誤

  微軟勇於承認錯誤的態度值得鼓勵。很少有大公司能做到這一點。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自1896年道瓊斯工業指數設立以來,通用電氣成了唯一一個至今仍在指數榜上的公司。亨利‧福特(Henry Ford)因不敢面對Model T車型已在美國人當中失寵的事實,堅稱銷售數據不實,同時還解僱了一名高管,只因後者警告說福特汽車即將大難臨頭。

  1970年,美國零售商西爾斯公司(Sears)開始建造自己的巨型總部大樓──110層的西爾斯摩天大廈,恰恰從那時起,該公司開始走下坡路。IBM在發現硬件市場利潤豐厚後,將PC操作系統業務拱手讓給微軟。 Nokia 曾讓資質平庸的康培凱(Olli-Pekka Kallasvuo)掌舵四年時間,最終忍無可忍,將其掃地出門。相比之下,微軟則試圖借助於代號為“Windows Blue”的新操作系統,來消除所有人的不滿。

  與其他公司相比,“失敗”二字對微軟有著不同的含義。全球90%的PC都採用Windows操作系統;今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約為7600萬台;截至目前,微軟共售出1億份Windows 8許可,也就是說,Windows 7和Windows 8兩款Windows操作系統正在共存;在鮑爾默的任期內,微軟營收增長了近三倍,從2001年的253億美元升至2012年的737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微軟應該不會馬上卸磨殺驢。

  創新者的窘境

  但俗話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是微軟的成功,才導致其面臨一系列長期問題。在《創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一書中,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滕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就指出,企業的結局往往不是由他們的失敗,而恰恰是由他們的成功註定的。

  他們可能也意識到,世界正在發生變化,但他們過於擅長其賴以成名的業務──如生產大型機是IBM的強項,以致於總不願擁抱新的潮流。對於PC市場因消費者向手持式設備轉移而陷入停滯,微軟心知肚明。過去四個季度,PC銷量不斷下滑,今年第一季度PC出貨量同比下降13.9%。然而,Windows許可銷售額,仍然給微軟貢獻了大約一半的利潤。

  正是在操作系統領域長期占據的主導地位,微軟才遲遲未能在90年代進入互聯網搜索市場。對於增長迅猛的手持式計算設備市場,它同樣反應遲緩:Windows在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的份額不到5%,遠遠低於 Google Android的70%以及 Apple 公司iOS的20%。在平板電腦市場,Windows的份額同樣不高,只有8%左右。在手持式計算設備市場,微軟處於邊緣化的時間越長,就越難吸引到一流開發者,越難建立客戶忠誠度。

  救贖唯一出路

  這恰恰是Windows 8表現拙劣的關鍵所在。微軟試圖通過打造一個同時支援PC和流動設備的操作系統和用戶界面,來解決“創新者的窘境”。鮑爾默希望,消費者可以輕鬆從PC向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轉移,希望在其能夠進入流動市場的同時,還能重新刺激市場對其核心PC產品的需求。

  但迄今為止,事態正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微軟讓外界進一步懷疑,它是手持式設備的“門外漢”,還疏遠了PC產品用戶。也許,通過對Windows 8不斷升級,微軟能夠解決這個難題。不過種種跡象表明,兩種不同類型的設備,需要不同的操作系統。作為微軟最大的競爭對手, Apple 公司始終保持兩種設備的獨立性,這正好直指鮑爾默戰略的“死穴”。

  將Windows 8比作New Coke,那還是低估了微軟所面臨的問題。從沒人強迫可口可樂推出New Coke:消費者的口味並未發生太大改變。對於自己的這種錯誤,可口可樂所做的就是“走回頭路”。但在科技行業,企業只有創新才能生存。單純靠恢複“開始”按鈕,不會讓微軟重現輝煌。(清辰)



.經濟學人:創新是微軟自我救贖唯一出路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_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