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數碼新聞]美雜誌盤點2012科學醜聞:十年篡改45張照片






微量離心管(一般稱為Eppendorf管)

  新浪科技訊 香港時間12月31日消息,今年發表的一份引起廣泛討論的研究顯示,研究論文被撤稿有時候不僅是因為草率的錯誤或意外疏忽,而更可能是因為學術不端行為或者故意發表偽造數據。事實上,在大約2000篇撤稿的論文中,有65%是學術倫理缺失所致。根據這份報告,過去十年中,高影響因子的雜誌受撤稿率增高的影響最大。

  鑒於以上的事實,研究者和其他觀察者提出了一些幫助學術界提高誠信透明度的建議。其中之一是建立“撤稿指數”。與基於期刊引用率的影響因子不同,撤稿指數指示的是一個期刊每1000篇論文中出現撤稿的數量。也有學者提出了“透明指數”,綜合考慮了期刊的審稿控制過程、是否同時審閱原始數據、是否採用剽竊檢測軟件等一系列因素。

  此外,實驗服務創業公司Science Exchange和開放存取期刊PLOS ONE合作提出了“可重複性首創”(Reproducibility Initiative),通過這個活動,研究人員可以將實驗外包給其他實驗室進行可重複性測試,如果成功便可獲得實驗結果可重複的証明。

  以下,《科學家》雜誌將為我們盤點2012年影響最大的幾個學術不端事件。

  十年造假路

  今年,肯塔基大學的生物醫學研究人員埃里克‧斯瑪特(Eric Smart)被發現在過去10年中篡改或偽造了45張圖片。他所做的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分子機制研究獲得了學界認可,然而研究中採用的來自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數據並不存在。儘管論文獲得高引用率,但在2011年對其不端行為的調查開始之後,斯瑪特還是辭退了大學職位,並且同意在7年內不再申請聯邦研究經費。目前他在當地一所學校中教授化學。

  創紀錄的撤稿

  日本麻醉學家Yoshitaka Fujii在多達172篇論文中偽造數據,創下了單一作者遭撤稿的最多紀錄。他的偽造生涯始於1993年,當時他還在東京醫科齒科大學。之後在築波大學和東京東邦大學他繼續如此,最終在2012年2月遭到解聘。根據調查,Fujii從未實際見到過他臨床研究中提到的病人,也沒有得到倫理審查委員會對他研究的許可。他還誤導合著者,有時甚至在他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冒用署名。雖然Fujii的行為預計不會對該領域的研究產生大的影響──大部分論文的引用率都很低──但他為了自己的職業發展,竟一共發表了驚人的249篇論文。

  偽造取証

  今年早些時候,大約34000份毒品犯罪案件的檢驗結果遭到質疑。馬薩諸塞州公共衛生實驗室的法醫化學家Annie Dookhan被發現偽造了樣品記錄。根據調查,這些樣品被分配給她進行處理,但實際上她只是偽造了完成標記,並未進行檢測。質疑的起因可能是她驚人的效率,她宣稱一年內處理了9000個樣品,而其他人平均只能處理3000個。因為她的行為,相當部分的被告可能錯判入監,而其他一些應受指控的人反而被釋放。本月,波士頓警方警告說,由於Dookhan的不端行為,大批被定罪的毒品罪犯將被釋放,從而導致犯罪高峰。

  創造性的評審策略

  除了偽造數據等手法之外,今年還出現了新的策略,即為自己的論文撰寫良好的評審意見。當期刊編輯要求推薦相關領域中未參與研究的專家時,至少有4位投稿者提供的姓名和郵箱地址最終轉回了自己的收件箱。這種趨勢最早由Retraction Watch(一個專門報導科研論文撤稿的博客)報導。當時,一個期刊編輯發現,韓國東亞大學的助理教授Hyung-In Moon提供的審稿專家郵箱均為 Google 和雅虎的地址,而不是大學郵箱賬戶。非盈利性組織“出版倫理委員會”成員Irene Hames說:“這對那些沒有對審稿者嚴格審查和篩選的期刊來說,不啻為一次警鐘。”(任天)



.[數碼新聞]美雜誌盤點2012科學醜聞:十年篡改45張照片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2/12/201245.html
.[數碼新聞]美雜誌盤點2012科學醜聞:十年篡改45張照片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2/12/201245.html
.[數碼新聞]美雜誌盤點2012科學醜聞:十年篡改45張照片
http://digital1010.blogspot.com/2012/12/201245.html